贵州乡村旅游

贵州旅游哪的小镇、水乡风景比较好。
1个回答2024-01-25 00:12

镇远不错,有历史遗迹,旅游基础设施不错,如果要领略黔东南少数民族风情可以去榕江、从江这些都柳江沿岸的寨子游玩,比如车前寨、巨洞村寨。附一张巨洞照片,巨洞有停棺习俗,注意不要打扰神灵。

贵州毕节乡村风俗
1个回答2024-03-17 17:10

毕节地区是个多民族杂居地区,使毕节地区风土人情多彩多样,民俗民风绚丽多姿。

  古老独特的民族礼俗,构成毕节人热情,礼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的传统风尚,别具情趣的彝族迎亲,苗家牛角酒,回族的道“色兰”,彝,苗丧葬习俗,布衣婚俗等独具一格。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苗族跳花节”“布衣族的六月六节”等。

  五彩缤纷的民族歌舞,以汉,彝,苗,回,布依,白,仡佬等7个民族歌舞为一体的

  <<乌蒙欢歌>>享誉国内外,先后出访北欧,加拿大等国,并多次荣获全国全省民族歌舞大赛一等奖,成为北京中华民族园,云南民族文化村等旅游景区的主要歌舞之一。苗族"滚山珠"先后出访北欧等国并在国际,全国,省大奖赛上一举夺魁。

  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在云南省楚雄州中国国际彝族服饰展览中名列前茅,在贵州省首届少数民族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并应邀出席1998年省委召开的"元旦"迎新座谈会助兴演出。

  古老淳朴的民族传统体育独具特色,彝族铃铛舞<<乌蒙铃>>苗族射弩等项目先后囊括了全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竞技金奖。

  别具风格的民族建筑以大屯彝族土司庄园,奢香博物馆等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代表积淀了很深的民族建筑文化底蕴。以及彝族的"土掌房""象祠 "遗址等形成毕节民族建筑的特定体系。

  古老独特的民族戏曲乐器,以彝族的“摄泰吉”“月琴”“口弦”,苗族的芦笙,三眼箫,四眼箫,布依族的牛角二胡为代表,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和结晶。

  民族古籍文化是毕节享誉全国的一个亮点。<<西南彝志>>,<<彝族源流>>,<<彝文典籍目录>>, <<迁徙歌>>等70多部3000多万字出版发行,引起了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使毕节成为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院学生实习基地之一。

  古朴典雅的民族工艺以彝族剪纸,苗族蜡染,制绣为代表,别巨匠心。风味独特的民族食品以彝族的“咂西”“水花酒”“鸡八桂”“陀陀肉”苗族的“糍粑”回族的“牛干巴”为代表,工艺独特,回味无穷。


贵州旅游|看完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是时候去贵州旅游了
1个回答2024-01-06 13:44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目前全国热映,

通过五个故事单元,家与国的情怀交织,

讲述发生在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家乡故事。

这部极具“地气”的电影,还有哪位小可爱没看吗?



在贵州《天上掉下个UFO》的故事单元里,

山水秀丽的都匀,神秘古朴的苗寨,天文奇景的平塘,

随着影片的上映,直接引爆了整个黔南地区。

而贵州,也成为众多影迷向往之地!



这是位于黔南州月亮村的盖赖村,

隐藏于青山绿树中的村落,一年四季云雾缭绕,

梯田层层叠叠而上,蜿蜒逶迤绕云间。

传统木楼建筑错落有致,

散发着古朴气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村子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

每逢牯藏节、新米节、烤鱼节等重要日子,

姑娘们都会身着民族盛装,排迎宾队,

跳芦笙舞,手拿牛角和土碗米酒,

喜迎宾朋好友。

这里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还是苗族经典节目《跺月亮》的故乡。


这口世界上最大的“锅”,捕捉到了天外之音,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是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一只大眼睛。

变幻莫测的星辰,跳动不定的频率,

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而且这里的天文体验馆,能听见来自宇宙的声音,

各种模型和体验,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电影开场的绝美取景,便是来自于此,

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连绵成片。

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

沿白水河的叫游方街,靠山边的叫做古街,

古街两侧店铺林立,是苗寨的核心游览区。

游走在寨子里,四处可见苗家吊脚楼,

热闹的大街繁华多姿,神秘又充满民族风情。

白水河上横跨的风雨桥,见证这里多少历史变迁,

河边树木郁郁葱葱,清风拂面,舒爽惬意。

当夜幕降临,吊脚楼开始次第亮灯,

屋檐下点缀的灯光,犹如漫天的繁星,

就连风雨桥也变得流光溢彩,

整个苗寨成为一条璀璨星河,耀眼夺目。


贵州这个宝藏地,美丽的还不止这些。

由于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贵州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自己的风俗和文化。

随着高铁和高速的开通,贵州也慢慢展现在世界的眼前。

贵州的山水,贵州的民俗,贵州的历史,

都让人们趋之若鹜,让世界感到震叹!


贵州最著名的景点,是亚洲第一大瀑布,

也是86年版本的西游记中花果山拍摄的地方。

雨过天晴时,山间常见彩虹,

河谷中心的瀑布从断崖飞泻而下层层跌落,

水势激荡、水花飞溅,雾气在山间弥漫,

气势壮观、震撼夺目!


近19公里的狭长幽谷里,

集山、水、洞、林、瀑、湖、石多种景观于一体,

融合雄、奇、险、秀、美为一炉,

因此也被人们称为“超级盆景”。

幽蓝的卧龙潭水面平静, 透过水面,

能清晰的看到池底岩石的纹路,

阳光照射潭水,五彩的光芒就在四周闪耀。

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七孔古石桥,

在山水间经历着岁月流逝,留下了永恒的美丽。


梵净山的奇石怪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白云从天外涌来,笼罩着巍峨的山峰,

卷成白浪滚滚而下,美得缥缈却浩瀚壮观。

主峰“蘑菇石”,则是梵净山的“名片”,

遍布着层层叠叠的黑色页岩,

在长年的风化剥蚀下,形成独特造型,让人惊叹不已。

红云金顶巅峰俯瞰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时隐时现,

让人不禁将灵魂与思念寄托此处,梵天净土名不虚传!


贵州除了美景可看,还有众多美食可享:

丝娃娃、酸汤鱼、糟辣椒鱼、辣子鸡、肠旺面....

真是想想都流口水呢~

完整的民俗,迷人的风景,吃不完的美食,

别犹豫啦,收拾好行李来贵州一行吧!

#贵州旅游#

乡村旅游
1个回答2024-03-08 02:58
这个就是在做广告之前,和做了后的收入对比就可以的.
乡村旅游
1个回答2024-02-21 21:29
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
1个回答2022-10-16 11:39
要自己去设计的呀
乡村旅游
1个回答2024-03-10 06:20
中国城市、乡村旅游产业创新与发展的引领者与实践者

壹度是一家以创新思维引领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专业咨询机构,长期致力于全球城市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产业发展策划、区域规划、景观设计、品牌包装、项目管理、整合营销、投融资策略、商业模式锻造等全方位服务。

壹度“凭借国际视野,立足本土市场,融合文化创意”以先进的“一站参与式”创新流程为中国城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全程、系统化解决方案。
乡村旅游业的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3-15 01:57

第二届国际乡村旅游休闲论坛暨临安指南红叶节在杭州临安举行。会上,组织方评选出了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度人物。河南新县县委书记吕旅、陕西省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台湾优质民宿联盟执行长吕人凤等获此殊荣。

什么是乡村旅游?
1个回答2024-03-11 17:40

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乡村旅游,我会先介绍一些相关的形式和特点,让大家在旅游的时候有一个思想准备!

1、 乡村旅游是以小众化形式为主

相对于其它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规模一般较小,取胜之道应当是在其彰显特色化、人性化上面。理想的状态乃是择一处山水花境,辟几间明屋草堂,望得见蒹葭苍苍,相伴于落霞飞虹;早间啜饮清茗,午后一杯咖啡,晚间仰望星空;伴着虫吟入眠,随着鸡鸣醒来,应该有田园牧歌一般的意境;

当然也可以植耕农田,垂钓河溪,温泉沐浴,石街徜徉。时间是慢下来的,心境是宁静闲适的,鼻息是清新含香的,映目是鹅黄翡翠的,喧闹和嘈杂不属于这里,疲惫和劳累也不属于这里,它是能让人身心休憩的地方。恰似人生的航船停泊在静静的港湾。

2、乡村旅游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越发展,乡村旅游越进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旅游的差异性特点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世界各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迥异,但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城市生活、工作,在乡间游憩、休闲,都有着同样的喜好、追求。

城市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但同时也带走了纯真与宁静;人的自然属性,往往隐藏在心灵深处,一旦遇到适合的环境和条件,就会无拘无束地释放出来,而乡村旅游给了这样一个机会,使人们的梦想可以实现。

3、乡村旅游是感受、沿袭传统文化习俗的较好方式

乡村保留有众多的历史遗迹,苍木古树,名人故居,庙堂戏台;遗存有数不清的关隘城堡,古桥古径,古代战场,古代作坊;有沿袭至今的民俗文化,传统习俗,传承技艺;有依然展现出来的农家生活,劳作工具,古朴民风,农耕文明;看起来虽然原始简陋,但却是人类千百年来积淀的生活智慧。

游人可以通过观览摹习,印证书本上的知识,抚摸历史的遗迹,溯望历史的烟尘,感受生活沧桑,回味、采撷这点点滴滴之中蕴含中的无限意趣和片段。

乡村旅游
1个回答2024-03-15 17:12

[1] 高曾伟, 高晖. 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J].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2,(03)

[2] 张玉改, 兰贵秋.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刍议[J]. 商业时代, 2003,(24)

[3] 高曾伟, 王志民. 论乡村旅游资源[J]. 镇江高专学报, 2001,(01)

[4] 金学良, 陈常优.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录)[J]. 人文地理, 1992,(03)

[5] 曾天雄, 马昌群. 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6] 彭明勇. 乡村旅游资源的模糊评价法[J]. 职业时空, 2007,(03)

[7] 舒象连.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散论[J]. 旅游研究与实践, 1997,(02)

[8] 王静, 方旭红. 基于村民自治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研究[J]. 今日科苑, 2008,(01)

[9] 于洪贤, 宋红娟. 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03)

[10] 刘庆友. 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