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鬯酒徒有声读物

刘以鬯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1个回答2022-07-06 13:36

除了《酒徒》,刘以鬯还创作了《陶瓷》、《岛与半岛》等几部长篇小说。它们尽管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把香港人放在一个繁华而挤迫、优裕却紧张的社会环境中,借助其光怪陆离的面目来展现生存的困窘。他并不像一些现实主义的作家那样重视刻画人物性格,以达到更大的人性深度。他擅长的是把人物置入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让人物在一个相对比较宽阔的范围里去活动,去碰壁,利用所关联的人物来带出整个环境。而实际上,刘以鬯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所生活的城市——香港。几部长篇小说都属于那种感性胜于理性的小说。所反映的意旨说不上深刻和特别,但却生动而强烈。

刘以鬯的作品有哪些创新?
1个回答2023-04-28 09:55

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刘以鬯也有许多尝试和创新。

如果说在香港的小说家中有不少“平民作家”的话,那么,刘以鬯则可以称之为“文人作家”。这不仅因为他的创作有十分浓烈的文人气息,也不仅因为他的作品所涉及的生活范围更多地局限在文化人的小圈子里,而且因为他一贯地坚持小说创作的现代性的实验。固然,不能不看到他所受到的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影响,但从创作中所展现出来的试验的多样性来看,他并没有坚定地站在某一个西方现代派的立场上。勿宁说,他是以一种开放的创作心态,不断地探索着小说创作的各种可能性。

文学泰斗刘以鬯在哪里逝世了?
1个回答2022-11-15 20:57
应该说是香港的文学家,在香港逝世的。
匕鬯无惊指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5 07:45

匕鬯无惊指什么意思:拼音是bǐ.chàng.wú.jīng,意思是形容镇定自若,纪律严明。

1、匕鬯无惊

意思是形容镇定自若,纪律严明。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作谓语、定语;形容镇定自若,纪律严明。近义词:匕鬯不惊、秋毫无犯。反义词:惊师动众。

2、秋毫无犯

秋毫无犯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秋毫无犯本义是丝毫不加侵犯,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犯:侵犯。常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也说秋毫不犯。

3、秋毫无犯成语寓意

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念逗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誉脊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韩信认为天下归心的“王道”是需要实施仁政、爱民的政策。仁者爱人,拥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的心,才能成就大业。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是一个美好的人间。多点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地为他人考虑,自然也就能得到同等的爱,同等的关怀。成功自然而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4、惊师动众

意思是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亦作“惊群动众”。惊动众人。明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群动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仔虚卖。作谓语、宾语;指惊动很多人。对付三个手无寸铁的老人,何必这样惊师动众。

匕鬯不惊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4 16:38

形容军纪严明。

【匕鬯不惊 bǐ chàng bù jīng】: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近义词:纪律严明 秋毫无犯 鸡犬不宁 反义词:兵匪不分 相似词:语不惊人死不休 惊恐不安 惊奇不已 见惯不惊 惊讶不已 貌不惊人 神色不惊 鸡犬不惊。

造句如下: 

她跟庆王奕劻内外相维,宫中居然匕鬯不惊,供应无缺,颇为慈禧太后所嘉许。

这支军队所到之处匕鬯不惊,深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语出惊人,所嫌败有人皆匕鬯不惊地看着她,一脸的诧异,林宏也低声劝道:“前辈,此事不必闹僵,再拖延几日亦尺者局可。

他表面匕鬯不惊,方才侧过身确如紫衣中年人所说,转变了被身后夹击逆势。

虽有人离去,但空挡迅速被他人补上,来一批,走一批,匕鬯不惊。

我寒飑军乃陵让威武正义之师,素来军法严明、恪守吾皇所定‘三纪八规’,此来炽霰,经过处匕鬯不惊,不期竟有人在此犯罪,烧毁集镇、杀害人命。

匕鬯不惊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6 23:06

匕鬯不惊是一个成语,形容纪律严明,人心安定,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这个成语的“匕”和“鬯”都是古代的器物,“匕”是一种匙子,用于取食物或药;“鬯”是一种香酒,用于祭祀和礼仪。

因此,“匕鬯不惊”的字面意思是在使用匕和鬯的时候,不会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引申为形容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宁、人心安定,不受外界干扰和动荡的影响。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典籍。《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匕鬯不惊”的记载,用于形容项羽治下的国家安定,政治清明。

总之,“匕鬯不惊”是一个形容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组织纪律严明的成语。它源于古代中国的典籍,现在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它的使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各种不同情境下的稳定和安宁。

除了在政治和组织方面,“匕鬯不惊”还可以用于形容个人的心态稳定和处变不惊。在面对突发事件或严峻考验时,如果一个人能够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就可以用“匕鬯不惊”来形容。

例如,在某个灾难现场,如果一位救援人员能够保持镇定自若,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可以用“匕鬯不惊”来形容他的表现。

再比如,在一家医院,如果医生在面对生死关头时能够保持冷静,准确地做出治疗决策,也可以用匕鬯不惊来赞扬他的专业素养。这个成语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在各个领域中使用,让我们更好地描述各种不同情境下的稳定和安宁。

除了以上所述,“匕鬯不惊”还可以引申出更深层次的含义,即内心的平和与稳定。在面对成功或失败、荣誉或耻辱时,如果一个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不被外在的荣辱所左右,就可以用“匕鬯不惊”来形容这种高尚的精神风貌。

这个成语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在各个领域中使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各种不同情境下的稳定和安宁。

匕鬯无惊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29 18:18
匕鬯无惊的解释

形容 法纪严明, 无所 惊扰。同“ 匕鬯不惊 ”。

词语分解

匕鬯的解释 .《易·震》:“ 震惊 百里,不丧匕鬯。” 王弼 注:“匕,所以载鼎实;鬯,香酒。奉宗庙之盛也。”后因代指宗庙 祭祀 。 南朝 陈 徐陵 《皇太子临辟雍颂》:“皇太子耀彼重离,光兹匕鬯,仪以天文,化成 天下 惊的解释 惊 (惊) ī 骡马等因为 害怕 而 狂奔 起来不受 控制 :惊车。惊群。马惊车败。 害怕, 精神 受了突然 刺激 而 紧张 不安 : 惊恐 。 惊骇 。惊愕。惊惶。 惊诧 。惊遽。惊厥。惊悟。 惊心动魄 。惊惶失措。

匕鬯不惊的故事与意思
1个回答2023-12-02 12:56
"匕鬯不惊"是一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它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官员叫匕首,他的为人非常低调谨慎,遇到任何事情都不露声色,常常心思深沉,言行举止都很谨慎小心。

故事中,楚国襄公带着大军攻打鄂国,与匕首一同出征。整个进攻过程中,匕首始终沉着冷静,不论在面对胜利还是挫折时,他都能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当楚军遭到意外的失败时,其他人都十分慌张,惶惶不安,只有匕首仍然稳定镇定,保持从容不迫的状态。

"匕鬯不惊"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能够保持冷静、沉着,从容应对,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表现出高度的情绪稳定和心理素质。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临逆境或危机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不易被困境所动摇,能够清楚地分析问题并采取恰当的行动。它也强调了一个人内心的坚定和心境的平和,具有积极的心态,能够应对挑战和压力。

因此,“匕鬯不惊”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冷静、镇定,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酒徒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6-16 06:30
就是嗜酒如命的人,这类人通常比较脆弱,用酒精来麻醉个人。
《我是一个“酒徒”》
1个回答2024-01-03 22:28
二零一七年一月十二日  凌晨四点

      酒是好东西,也着实是个“好东西”。一开始,人饮酒,可带雅兴。渐渐的,酒饮酒,能够尽兴。到最后,酒饮人,便只有尽力了。这也说出了一个道理: 酒之于我们,当饮之有度,是为心之所向矣。

        喝酒的人大概分为两种: 一种是有的人喝不醒,越喝越醉。 这样的人,大抵也睡不醒,睡得深而沉。 还有一种是喝不醉,越喝越清醒。 这样的人,多是也睡不着,睡得浅且少。我属于第二种人, 我也约么是个酒徒。(其实喝不醉,更是一种痛苦!)

      老舍先生在《偷闲小品》中有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对于酒不很喜欢竟还要喝,而且更喝到醉?假如我掩饰着说,我便说是为陪别人的高兴。老实说吧,当时自己心里确是有点不舒服的事情,自己迷信着酒能浇愁的话,满以为喝了可使心里舒服,或者说,可以使自己昏迷而痛快地睡一顿。却不料醉后的结果,不但不曾浇去了愁,而且也不能痛快地睡。”

      一开始 我也是这个样子, 买醉、浇愁,愁更愁啊!后来 慢慢地…… 我发现 : 我竟成了一个酒徒,有点钟情于酒。 中国古代的诗仙李白是当之无愧的酒徒,更是把酒赞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这是一个大酒徒啊 …… 但饮三百杯,赋诗有千篇。豪饮三千杯,作词两百首。畅饮三万杯,行文此一章。 我有那么点儿 明白为何文人都有点儿“嗜”酒之嫌 了,我也不作辩解了,因为我也在其中,我只能说: 这样的“嫌”,我们当之无愧。可是却不愿再买醉了, 这件事儿毕竟无意,不可为。不为买醉浇愁,偶尔在杯中倒影成三人,也无妨。在如今的社会里,我们是 有些话不便与他人言说的 。 只好寄托在杯中 , 酝酿在酒里,举杯畅饮,方知个中滋味。 再者, 偶尔小酌一两杯 ,也只为 怡情、冶性 罢了。

      我也的确是个酒徒啊。 快意得喝喝,失意也得喝喝。兴致来了,还得喝喝。 唯有如此,才能不负了那份好酒,还有那酒中酝酿已久的情感。 有几分浓烈,有几分醇美,还有几分回味……在这酒中。但我却不喜人劝酒,我也从不劝人喝酒,这是我自打喝酒以来便不曾打破的习惯。恰逢时代也变了吧,人们都渐渐懂得了 健康 的重要性,也少有人再像以前那样做些“劝酒”的傻事儿了,这也与我的那个习惯不谋而合,让我自在了许多。时常在亲朋好友的宴请和三五好友的小聚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幕: 友人之间由善意的劝酒而变为强迫的灌酒,而上升到面红耳热的破口大骂,更有甚者则大打出手。 你们这样做,便让周围的人 看了笑话, 在你们的酒国里,你们也 落了笑话儿 ,难以再走出来。你们这样做,还对我这样的“酒徒”有着深远且不好的影响啊,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喝酒的人是 要不得 的啊! 喝酒之于人,本是快活的事儿。 为何要让人感到不安呢?

      再聊聊 喝酒的方式 罢。第一种是 品酒,出于对酒的尊重,当洗手,静心而后动作“莲花指、轻举杯、深入喉、舒展眉、重掷杯、赞好酒……”。 第二种则是 喝酒 ,便 没有什么好讲究 的了。喝酒之人,大都不讲究。 我是酒徒,两种我都能干得出来 。我 品 的是 杯中那份浓厚的感觉和强烈的情绪, 我 喝 的是 真挚的情义和你我的故事。

      我是一个酒徒,我也约么算是个酒徒。 酒体的澄澈,正如你我之间真诚相待,用心去经营着我们的每一分情感,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手足之情、同事之情。

      我是一个酒徒,也真切地是一个酒徒啊。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