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透孙子兵法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319页
1个回答2024-03-03 21:27
如果是印刷造成的缺页,可以去购买的书店更换。如果是华杉漏讲,那需要再版时更正。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1个回答2024-01-03 10:47
南怀瑾先生的“柔日读史,刚日读经”。刚日是指在自己心念非常清明的状态下,就非常适合去读经书,或者是一些古典的书籍。在冬天的时候,天寒地冻,每个人都会保持着一份清冷状态,所以就让我们在清寒当中,去分享一下古人的智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会非常喜欢回归经典,去尝试着读这些古老的传奇书籍。如果我们可以沉下心来去看待这些经典的话。会发现,其实很多我们遇到的一些困难,或者是踩过的雷,掉过的坑。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在告诫我们了。但否我们花一点点时间去读懂它们,去读懂它们话语中的智慧和奥秘。那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平稳和幸福。

华彬老师说:

一提到孙子兵法,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计策。中国历史上谁最会用计呢?一说计,就想到诸葛亮。不过诸葛亮的计,恰恰是奇谋巧计的计,不是“五事七计”的计。用孙子的“五事七计”去衡量,诸葛亮就不及格了。道、天、地、将、法,他哪一条分析能胜过魏国?但他为了一个梦想,一个情结,兴师动众,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尸横遍野。他要做的事,是唯有冒险,以侥幸才能成功的事,偏他又是天下第一谨慎之人,不打无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那当初又何必发兵呢? 所以诸葛亮之计,计得糊涂。 那为什么在民间诸葛亮那么有名,人人喜爱呢?因为有故事。奇谋巧计,就有精彩的故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津津乐道。

而真正的战略,真正的胜战,看上去往往平淡无奇,是没有故事的。 《孙子兵法》也专文强调了这一点,所谓“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就是看似平淡无奇,没故事,这也是我们学习《孙子兵法》,重点要学的,于外行看上去,一点热闹也没有的地方,看到内行的大门道,学到内行的真本事。

今天我们借由《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和大家来一起探讨人生中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不是讲奇计得胜的书,是讲实力决胜力的书。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围绕两个观念在阐述。

第一,准备和等待

第二,先胜而后战

然后在这两个点的基础上,用一些经典的故事,来剖析它的好处和坏处,还有在准备和等待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具体方法的实施。

我就运用这本书其中的两个故事做为例子,看华杉老师如何来讲解

李牧,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

李牧驻守于代郡、雁门郡,以防匈奴。李牧优待兵士,严格训练,频繁侦察,但军令就一条:不许出战!胆敢出战者一律斩首。 这免战牌一挂就是好几年。由于李牧把全部人缩入营垒,坚壁清野,匈奴来袭扰也都无功而返。 李牧几年不战,不光匈奴受不了,他自己的士兵都受不了,赵王也受不了了,认为李牧胆怯,把他撤换。 新将一改李牧坚壁清野的策略,频频出击,结果败多胜少,损失极大。赵王不得已请李牧官复原职,但李牧称病不出。赵王无奈,答应不再干涉他的军事策略。

李牧回去后,又是几年不出战。但他可没闲着,练兵抓得很紧,比打仗还忙。经过数年的经营,李牧的边防军兵精马壮,军队士气高涨,士兵憋足了劲,宁可不要赏赐也情愿与匈奴决一死战。而匈奴则松懈了。 李牧决定决战。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勇于冲锋陷阵的步兵五万人、善射的弓兵十万人,出兵。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匈奴遣小股人马进行劫掠,李牧佯装战败,故意将几千人丢弃给匈奴。获得小胜后的匈奴开始轻敌,单于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广布奇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一举击破匈奴十万骑兵。李牧乘胜攻灭襜(chān)褴,击破东胡,降服林胡,匈奴单于落荒而逃。此后十余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兵家的思想,讲究一战而定。战争不是打过来打过去,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战而定。十年戍边,换一个大将,可能百战百胜、战功赫赫,但一将功成万骨枯,他退休了,什么问题也没解决,换一个大将来接着打。李牧十年不战,憋到时候打一仗,就解决了问题。

所以一战而定是真名将。百战百胜,那是打了一百次胜仗了,还没解决问题,还要接着打!那要胜仗来干什么呢?所以百战百胜,是兵法没入门,不会打仗。再说世间哪有百战百胜这回事,那是把败仗藏起来不说。 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为什么频频动作,无非是一种焦虑情绪。

李牧不出战,损失了什么呢?什么损失也没有,但兵士们焦虑了,匈奴焦虑了,赵王焦虑了,他动作了,把李牧撤换了。其实他给李牧的任务就是边防。这边防根本没出问题,他有什么意见呢?他就是要干点什么,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 小心你的“焦虑性动作”,那是最能毁你的。

成功都来自于日积月累,而不是奇思妙想。成功者都是一直在做最基础的工作,而且始终关注基本面,关注基础工作。我们说《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先胜后战,胜和战要分开来看,是两个阶段。先是胜,基础工作就是胜,基本面就是胜。然后是战,那时候可以想点巧妙的主意。

先胜后战,“胜”和“战”要分开来看,是两个阶段。先是胜,基础工作、基本面就是胜,然后才是战。我们的问题在于,总是关注“战”,不关注“胜”,就想取巧求速,所以没有胜就去战了,那就没有胜算。

“孙子兵法”和现代的成功学是背道而驰的,是逆向成功学的思维方法。

成功是大家没有办法复制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时间,人物,地点都不相同,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你无法学习到其精髓。但是我们可以去学习逆向成功学,多去看看那些失败的元素,我们就可以避开那些失败的雷和坑,然后稳稳地走在正道上面。一天一步,踏踏实实的走,一年下来,你就会发现你比其他的人走的路更长。

“孙子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战而胜之法;不是战而后胜之法,是先胜而战之法。

百无一用是书生,学以致用是关键!

如果我们在婚姻和事业中,用上“孙子兵法”,不让两败俱伤,而是精进自己,给自己不断的蓄能,做到未战先胜,不战而胜,就是共赢或双赢的局面,那么我们的婚姻生活和事业有多幸福和美满!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总觉得要战斗才是英雄男子汉,等待是战斗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当读了“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后,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以前会把目光聚焦在这些创造神奇故事的人身上,觉得他们太厉害了。往往会忽略掉在我们身边过小日子的那些悠然自得的人。反过来想,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这么波澜不惊,然后又非常平稳,非常幸福的生活。那他们就是生活高手。

通过“孙子兵法”这本书,看到了曾经忽略了身边那些平凡人(平凡非平庸),普通人,平平淡淡的人身上蕴涵的真功夫,就像华杉老师这本书里讲的“所有的功夫都在没有故事的地方”。

读书能帮我们拆掉思维里的墙,能够帮我们更好地看到,生活当中一些更辽阔的世界。

这本“孙子兵法”里运用了非常多的经典故事来作为案例,对于我们普通人现在生活环境下的生活方式有一个非常好的解读。当然了,这只是很多活法中的其中一个观点。选择在于自己。
《华彬讲透孙子兵法》:百战百胜不如一战而定
1个回答2024-05-20 10:05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不败”、“不战”。

小概率的成功事件是不可复制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创业者“随随便便”就成功了?“随随便便”成功的人,只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要学的是身边最大多数的人,那才是世界的真相。

小优势→大优势→绝对优势→不战而胜。

真正的胜仗都是平淡无奇,所有的功夫都在没有没有故事的地方。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百战百胜不如一战而定!

不胜不战,没有胜算,就要等待。

华杉老师说:一战而定是真名将,百战百胜要做什么呢?一百战还没解决问题,那就是不会打仗。

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

你愿意为梦想的实现,积蓄几年呢?

蓄能之时,警惕一个词“频繁行动”。

我们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是:准备、等待。

不断地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出现,事倍功半。

一年之中只要坚持做1—3个动作,或订立1—3个目标,把它做好就行了!

焦虑性动作是最能摧毁一个人的。

求全:“凡用兵者,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在双方作战时先保全自己,再追求全胜,最好是把敌人都通通保全。

在一场战斗中,如果敌我都损伤很多的话,尽管胜利,也不是战斗的胜利。

最好的胜利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既可以保全自己,保全将领和士兵,也可以保全敌人的城池、人民、军队、马匹等,让全城全人全财尽归于我,扩大自己的势能。

做一件事情不以“成功”为假设前提,而是以“失败”为假设前提。

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

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强求,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不行动,也是为了保全自己。

凡事有所成,必有所损。做事是要付出一定的东西来交换的,可能是你的时间、精力、健康……只要我们做的是蓄能的事情,不是耗能的事情,那么不作为就是作为。

要像司马懿“暗中准备,一举而定”,而不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作者分别是谁?
1个回答2024-05-14 00:00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膑写的是《孙膑兵法》 ,传说孙膑是孙子的后代,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二者都在兵书方面有很高的的造诣。

一、孙膑的《孙膑兵法》。孙膑(原名孙伯灵),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唐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同为鬼谷子弟子。因受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而迫害孙膑,使其受膑刑,身体残疾 。

孙膑可以说是古代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师出鬼谷子的他没有愧对师门,反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被迫害后本以为会英年早逝的他,却被齐国使者救了下来。齐国使者当然不会费九牛二虎之力去救一个废人,当时的孙膑受黥刑已经被挖去膝盖,并且在脸上刻字,但是孙膑的才能还是非常吸引这位齐国使者,所以齐国使者才会偷偷的救下孙膑。后来孙膑到达齐国后,展现卓越的军事才能,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由此可见孙膑的卓越才华。而且孙膑的军事思想非常的先进,他认为强大的军事战力才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他虽然主张战争,但是他并不好战。他主张慎重的对待战争,每一次战斗都要有所得,但是不可滥用战争,战争只是自报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孙膑对于兵法战争的理解非常高。

二、兵家之圣孙武。

孙武的《孙子兵法》可谓是影响深远,其中的军事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他的《孙子兵法》甚至被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 ,由此可见孙武军事思想影响的深远程度。


《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

由此可见其完备程度,所以世人才会对《孙子兵法》有如此之高的评价。

孙武在写《孙子兵法》时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09 08:34
就是啊,孙武从齐国到吴国后,隐居深山多年,撰写兵书,后出山,辅佐吴王阖闾及其儿子夫差共建吴国之霸业。
孙子就是孙子兵法吗?
1个回答2024-02-08 20:24
是的
历史上被尊称为孙子(这个还是尊称,偶说出来都汗)的有两个孙武和孙膑。两个人都著了一部兵法,《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就成就和意义来说,《孙子》大过《孙膑》。因而《孙子》一书特指《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孙武?
1个回答2024-03-11 06:34

孙子兵法是现存我国最早、也是最杰出的兵法,历来被称作“兵经”,誉为“百代谈兵之祖”。它精邃的思想、奇妙的谋略、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军事家的成长。

那么孙子兵法的作者是不是孙武呢?,长期以来一直是个疑惑不解的问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孙子”——孙武和孙膑,孙武是春秋后期吴国的将军,孙膑是战国中期齐国的军师,他们各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中,也著录有 《吴孙子兵法》和《齐孙子》两种。唐颜师古注前书的作者是孙武,后书的作者是孙膑。这样一来就更加疑惑孙子兵法到底是不是孙武写的。



就在众人还在困惑的时候一则消息传了出来,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墓葬中,同时发现了书写《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大批竹简。这个发现不仅使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著作得以重见天日,而且证实了《史记·孙子传》和《汉书·艺文志》关于两个“孙子”有两部兵法的记载是确实的。这就证明孙子兵法是有两人共同完成的,所以说孙子兵法也算是孙武写的。

历史的真相也就终于真相大白了,孙子兵法确实是孙武写的。

古代十大兵书的孙子兵法
1个回答2024-02-26 22:31

《孙子兵法》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今存13篇:
《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篇》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篇》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兵势篇》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
《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孙子兵法有哪些兵法
1个回答2023-08-08 16:47
妹妹妹妹你在干什么?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