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日观潮的诗意解释

十七日观潮的作者简介
1个回答2024-01-18 12:41

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哲宗元佑时,由苏轼等推荐,为徐州教授,后历任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陆游租闭门苦吟,家境困窘。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早兆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磨耐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求“观潮”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03 12:43
基本解释

观赏涨潮。特指观赏 钱塘江 的大潮。每年以农历八月十八日为最盛。 晋 顾恺之 有《观潮赋》。 唐 孟浩然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寻。” 宋 潘阆 《酒泉子·忆馀杭》词:“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参阅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观潮》。

赏月观潮与七夕有关吗?
3个回答2022-11-12 07:08
赏月观潮,在我看来与七夕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赏月必须是圆月之日,观潮的话,必须是发生潮汐的时候才行
《十七日观潮》这首诗的意思
1个回答2022-12-23 07:25
  【内容】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1.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
  2.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3.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
  4.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5.失手:因没拿住(玉环)而倒翻。
  6.晴天句: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7.晚日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观潮潮来时发生了怎样的声音?
1个回答2024-03-03 03:44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 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唐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 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

观潮中观的意思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8-21 16:48
中观的解释如下:
1、宗教学解释。
2、社会学解释,也是经济学的分支即中观经济学。
中观思想根源于初期大乘时期流通的《般若经》,龙树撰写了《中观论》来阐述正确的中观思想与修持方法,提出二十四观,以此来评破外道与小乘部派等其他学派的理论,在大乘佛教中极受重视。
中观的修行者,通常也会以此二十四观为主题来进行观想。
后世许多学派继承龙树的想法,并加以开展。最著名的三大学派,包括中观派、瑜伽行唯识学派与如来藏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形成大乘佛教重要的讨论课题之一。
观潮中的昂首东望有什么解释
1个回答2023-01-28 12:25
表现了观潮人的祈盼、焦急的心情以及观潮者对钱塘江大潮壮观现象的好奇~
观潮原文,注释及译文
1个回答2023-03-06 07:40
gyhikuyg,lkj
ju64edrhnygbj k y guk7lp';p'[[]
\]
\]xdbhgv.,/ l
观潮里的一线潮的由来
2个回答2023-09-08 08:26

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水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

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像门坎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

扩展资料:

观潮中对一线潮的描写:

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再近薯塌,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悄轿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锐启手肆不可当。

《观潮》中描写潮水声音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1-04 16:06
白浪翻滚,风号浪吼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