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集序文学赏析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4 13:58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兰亭序》遒媚劲健的用笔美,流贯于作品的每一个细部。最卓越的艺术品,往往在极小的空间里蕴含着极其丰富而有“韵”味的艺术美。

《兰亭序》不仅仅是极小空间中的“韵”美,整体上更是如此,总览全篇,错落有致,挥洒自如,变化多端而神气内敛,自始至终流露着从容不迫的气度,给人以高雅清新的艺术感受。

 王羲之的字内敛中不失含蓄,苍劲中不失秀美,而《兰穗隐亭序》通篇潇洒自然,大小参差,形态各异,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出于天然”。每一字都被王羲之赋有了生命力,或静或动,或躺或卧,而其字态中的一颦一笑、一嘻一怒,超然洒脱显于纸上。静态的字,动态的灵魂,可以见得,王羲之书法的功底如何,当时书写的情感如何。尺幅之内,“群贤毕至”。

《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此肆”,不仅表现在异字异构,更突出地表现在同字别构上。凡重复的字,写法也是各不相同,如据资料显示,五个“怀”字、七个“不”字,各有各不同的形态,千变万化。其中,特别是“之”字,有的洒脱流转,有的工整有序,大小参差,位置各异,千姿百态。

王羲之书法特点: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森族轿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4 12:24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是:

《兰亭序》为行书帖,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

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

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将这种充溢韵致的书风与《兰亭序》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有一种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

兰亭序的特点:

《兰亭序》书法,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欣赏《兰亭序》,会获得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7-12 13:11

《兰亭序》书法,符合传统书法的最基本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成为“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欣赏《兰亭序》,会获得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艺术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27 01:52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赏析如下:

《兰亭序》在结构上貌似平正,实际在细微之处却极尽变化之能事。中锋、侧锋交替使用,藏露结合,运笔过程跌宕起伏,开合较大,线形多变;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王羲之兰亭序书法临摹注意事项:

临摹《兰亭序》所使用的毛笔最好使用狼羊兼毫,柔韧适度,便于书写。无论是什么样的点画,都要特别注意它的起笔与收笔,点画运笔过程中蕴含的节奏感也须多加注意。书法的精神气韵常常通过点画的精微之处表现出来,于精微处见精彩。掌握基本形状比较容易,但只掌握基本形状却会失之粗糙鲁莽。

兰亭序主要写了什么故事王羲之的著作《兰亭序》主要
1个回答2024-03-14 11:49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赏析
1个回答2022-06-27 01:16
文章首段记叙了兰亭聚会的盛况,作者摆脱了世俗的烦恼,尽情享受美景,整段围绕一个“乐”字展开描写;文章的第二段则是作者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文章的最后一段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体现了作者积极入世的人
王羲之的兰亭序
1个回答2024-01-26 00:34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通“趋”,念第三声)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总是大同小异,(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王羲之兰亭集序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23 16:40
1. 评价王羲之兰亭序用到哪些4字词语

《兰亭序》—书法评论《兰亭序》的书法,点画遒美,行气流畅,章法布白浑然1体,体现了王羲之创造的书法新貌。

全篇210个“之”字,7个“不”字,各具特点,绝不相同。王羲之游会稽山时,环境优美,群贤毕至,心情愉悦,加上晋代空灵的玄学影响,用上等纸笔,写下了他以后难以企及的艺术丰碑—《兰亭序》,风骨超脱,和谐自然。

和畅的情势和内在的精神,蕴藏着作者对本身价值的见解和人生的体会,成为晋人神韵典范。后世纵然力追,但总嫌造作夸大,无晋之自然。

由于,晋代玄学的空灵精神和个性自由的文化环境,是没法返回体会的。故称:行云流水。

2. 兰亭集序,以及四字词及解释

兰亭集序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3于会稽4山阴5之兰亭,修禊事也6。

群贤7毕至8,少长9咸10集。此地有崇山峻岭11,茂林修竹12,又有清流激湍13,映带左右14。

引以为流觞曲水15,列坐其次1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7,一觞一咏18,亦足以畅叙幽情19。

是日也20,天朗气清,惠风21和畅2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3,所以24游目骋25怀,足以极26视听之娱,信27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8。或取诸29怀抱,悟言30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1。

虽趣舍万殊32,静躁33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34得于己,快然自足35,不知老之将至36。及其所之既倦37,情随事迁38,感慨系之39矣。

向40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4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2。况修短随化43,终期44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5!”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6,未尝不临文嗟悼47,不能喻48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9。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50,录其所述5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2。

后之览者53,亦将有感于斯文54。[1] [2] [3] 2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

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毕至:全到。

毕,全、都。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惠风:和风。

和畅,缓和。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极:穷尽。

信:实在。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

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

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

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

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一本有“曾”在句前。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迁,变化。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系,附着。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

兴,发生、引起。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化,自然。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

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出自《齐物论》。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3. 和风畅惠四个字的成语

惠风和畅

汉语成语,拼音是huì fēng hé chàng

是指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常用程度:一般

感 *** 彩:褒义词

惠风和畅(黄仲金 书)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4. 兰亭集序的思想四字成语概括

龙飞凤舞lóng fēi fèng wǔ【解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复汉·张衡《东京赋》:“我世祖龙飞白水,凤翔参墟。”宋·苏轼《表忠观碑》:“天制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结构】联合式。【用法】多用于百形容书法笔力的气势。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正音】凤;不能读作“fēnɡ”。

【辨形】凤;不能写作“风”。【近义词】挥洒自如、无拘无束【例句】他端坐在度自己的座位上;面前铺好一张大红纸;手提毛笔;正准备~一番。

5. 出自兰亭集序的成语

1、丝竹管弦

【解释】: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解释】: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2、放浪形骸

【解释】: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释义】: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语法3231****3532****3431****3136****e59b9ee7ad9431****3135****】: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放荡

3、崇山峻岭

【解释】: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解释】: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高大而陡峭的山。

4、游目骋怀

【解释】: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解释】: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高兴啊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5、曲水流觞

【拼音】qū shuǐ liú shāng

【解释】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解释】: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6. 兰亭集序中至今还在使用的四字短语

崇山峻岭读音: chóng shān jùn lǐng释义: 崇:高;峻:山高而陡。

高大险峻的山岭。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造句: 唐敖一心记挂梦神所说名花,每逢崇山峻岭,必要泊船,上去望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高大而陡峭的山近义词: 层峦叠嶂反义词: 一马平川放浪形骸读音: fàng làng xíng hái释义: 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造句: 惟有与宝在一起,他才可以忘却自己的身份,放浪形骸,领略“人贵适意”的真趣。(高阳《玉座珠帘》上册)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放荡近义词: 放荡不羁 倜傥不羁反义词: 循规蹈矩 规行矩步感慨系之读音: gǎn kǎi xì zhī释义: 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

有所感触,慨叹不已。出自: 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情绪近义词: 感慨万端 感慨万千反义词: 无动于衷惠风和畅读音: huì fēng hé chàng释义: 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

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茂林修竹读音: mào lín xiū zhú释义: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造句: 刚过了小桥曲水,又见些茂林修竹。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二回)用法: 刚过了小桥曲水,又见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二回情随事迁读音: qíng suí shì qiān释义: 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造句: 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情随事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的思想感情近义词: 事过境迁反义词: 始终不渝 一如既往丝竹管弦读音: sī zhú guǎn xián释义: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

也指音乐。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造句: ~韵悠扬,歌喉宛转何清越。(李木庵《秧歌舞吟》诗)游目骋怀读音: yóu mù chěng huái释义: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

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骋怀游目读音: chěng huái yóu mù释义: 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游目:远眺。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寄兴寓情读音: jì xìng yù qíng释义: 寄:寄托;寓:含;兴:兴致。

指作品中寄托饱含了作者的兴致与情怀。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情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天朗气清读音: tiān lǎng qì qīng释义: 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造句: 其日天朗气清,惠风庆云,真是昌期应运,太平景象,自然迥别。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用法: 其日~,惠风庆云,真是昌期应运,太平景象,自然迥别。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八回天清气朗读音: tiān qīng qì lǎng释义: 朗:明朗。

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用法: 今日~,道清,你与我叫门公王安,打扫凉棚下干净, *** 琴则个。 ◎明·无名氏《女真观》楔子修短随化读音: xiū duǎn suí huà释义: 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

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一觞一咏读音: yī shāng yī yǒng释义: 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出自: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王羲之兰亭序?
1个回答2023-01-10 01:45
有的。看我简介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什么内容?
1个回答2024-03-13 01:23
兰亭序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三行书书帖系华十传世名帖东晋穆帝永九(公元353)三月三王羲与谢安、孙绰等四十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各做诗王羲诗写序文手稿序记叙兰亭周围山水美聚欢乐情抒发作者景死慨帖相传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结构、笔都完美三十三岁意作评道右军字体古变其雄秀气于故古今师历代书家都推《兰亭》第行书存世唐摹墨迹神龙本著唐太宗冯承素号金印故称《兰亭神龙本》本摹写精细笔、墨气、行款、神韵都体现公认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相传《兰亭序》半文字兴端与王羲思想相同处书体亦近土东晋王氏墓志类疑隋唐所伪托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王羲书艺术高境界作者气度、凤神、襟怀、情愫件作品充表现古称王羲行草清风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比喻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趣闻逸事据说王羲写完自件作品非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种境界曾叹说:"神助耳何吾能力致"自十珍惜作传家宝直传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家酷书死前 《兰亭集序》传给弟辨才尚辨才尚书研究知道 《兰亭集序》价值视珍宝藏卧室梁特意凿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书尤王羲字听说王羲书珍品《兰亭集序》辨才尚便派索取辨才尚始终推说知真迹落李世民看硬要便改智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书模与辨才接近寻机取 《兰亭集序》萧翼书研究辨才尚谈投机待两关系密切萧翼故意拿几件王羲书作品给辨才尚欣赏辨才看说:"真倒真我本真迹倒差"萧翼追问帖辨才神秘告诉 《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信说帖已失踪辨才屋梁取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看真 《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其纳袖同向辨才示唐太宗关 "诏书"辨才知

辨才失真迹非难久便积郁疾世

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传说……唐太宗王羲书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精复制些摹本喜欢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些皇族宠臣种真迹等摹本亦洛阳纸贵外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临本传世原迹据说唐太宗死作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所谓《兰亭序》除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极珍贵富传奇色彩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管摹本拓本都研究王羲相说服力同研究历代书极其珍贵资料书典籍关《兰亭序》资料比比皆胜枚举



《兰亭序》否王羲所书历争议清末六十代都曾引发相激烈公论



认兰亭讨论军事秘密议,书名掩口目论何其书位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