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传全书阅读

岳飞文言文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16 06:47
读《宋史·岳飞传》(有节选),完成8-11题。(14分)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俄而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飞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 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

8.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皆重铠以习之( ) ②死国者,则育其孤( )

③尽召诸统制与谋( ) ④恂恂如儒生( )

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王命急宣 /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B.为天下唱 / 躬为调药

C.以咨诹善道 / 善以少击众 D.弗之怠 / 何功之有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俄 而 课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译:

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 师表》)

译:

11.结合语段相关内容,谈谈你对岳飞其人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8.⑴①穿上重重的铠甲 ②为……而死 ③全,都 ④小心谨慎的样子 ⑵B

9.俄 而 / 课 / 将 士 注 坡 跳 壕

10.⑴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⑵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11.(1)治军有方:严明军纪(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爱护士卒:(遣妻问劳其家,凡有颁犒,均给军吏。卒有疾,躬为调药。)。军事谋略:善以少击众。 谋而后战。礼贤下士,谦虚,不居功自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答到 2点即可,评价2分,依据2分)

【参考译文】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驻扎休整,不久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士兵晚上住宿,百姓开门希望他们进屋,没有人敢进去。军队 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凡是有进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因此从未有过失败。敌人因此议论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每次筹集军粮,(他)一定皱着眉说:“东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飞)爱惜贤能,礼遇士人,谨慎谦和,极具儒将风度,每次辞谢升官,必定说:“将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劳呢?”
《岳飞 》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09 18:24
答案及解析:
1.1)岳飞正是由于忠实地履行了“精忠报国”这一“至嘱”而被杀害的。(此题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归纳,进而作答。意思对即可)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1)对比手法。
2)以对比来渲染悲剧气氛(此问重在分析与鉴赏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
3)岳飞式的悲剧在不正常的时代具有必然性。或者:“你忠于谁,谁就决定你的生死”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此问重在对写作意图的理解和分析。)
3.1)比喻手法,化用(或运用)典故(或成语);提醒(或“点明”)人们要牢记历史。(这两问重在考查对艺术特点的分析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两个人的死有着本质性的差别:(目的是)突出岳飞的“冤屈”。
4.此题主要是分析、鉴赏和评价。答案是C、E。(A项错在这句话没有那种暗示作用,也并非一语双关,因为岳飞在当时多坎坷,不顺畅;B项错在“涉笔成趣”和“洋溢着灵性和活力”等表述,因为作者的笔调是相当沉重的,并不是为了表现“情趣”和“活力”;D项错在“重新认识的和高度评价”等表达上,因为此处是对历史的反思,而并非对历史人物的认识的评价
岳飞,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01 23:31
1、排比

为了表达某人对“你”只忙于出征、布阵和厮杀而忽视自己的不满。

2、比喻

说明天子的夸奖并不是真心的,而是暗藏杀心的。

3、对比

佞贼的得势让天下百姓受了无数的苦难。

4.这指的就是前面所说的含有“悲剧的情节”意思的事情。
岳飞阅读答案
1个回答2024-02-02 00:39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精忠报国的阅读
1个回答2024-02-10 04:19
岳飞精忠报国的的新思考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精忠报国固然可敬,然而自身不保,何以保国保主?对于奸佞小人无所察觉,无所防范,以“莫须有”之罪丧身,可悲、可惜。
功高盖主、功大遭疑。作为一名熟读经书、能够写出《满江红》这样气壮山河诗篇的岳飞应该深谙此道。然而事实却相去甚远,可惜、可悲。
他的忠心可嘉,英勇杀敌的精神可贺。但疏于防范,惨遭陷害而捐躯的结果不宜提倡。现在开始更注重宣传活着的英雄就是非常高明又深得人心的。
《岳飞 》阅读答案
2个回答2023-11-23 16:02
答案及解析:
1.1)岳飞正是由于忠实地履行了“精忠报国”这一“至嘱”而被杀害的。(此题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归纳,进而作答。意思对即可)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1)对比手法。
2)以对比来渲染悲剧气氛(此问重在分析与鉴赏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
3)岳飞式的悲剧在不正常的时代具有必然性。或者:“你忠于谁,谁就决定你的生死”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此问重在对写作意图的理解和分析。)
3.1)比喻手法,化用(或运用)典故(或成语);提醒(或“点明”)人们要牢记历史。(这两问重在考查对艺术特点的分析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两个人的死有着本质性的差别:(目的是)突出岳飞的“冤屈”。
4.此题主要是分析、鉴赏和评价。答案是C、E。(A项错在这句话没有那种暗示作用,也并非一语双关,因为岳飞在当时多坎坷,不顺畅;B项错在“涉笔成趣”和“洋溢着灵性和活力”等表述,因为作者的笔调是相当沉重的,并不是为了表现“情趣”和“活力”;D项错在“重新认识的和高度评价”等表达上,因为此处是对历史的反思,而并非对历史人物的认识的评价
岳飞的一些小故事,关于岳飞的诗
1个回答2024-01-29 19:19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满江红



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名将岳飞问路的故事 关于岳飞对对联的故事
1个回答2023-01-22 05:35
茄一天,岳飞河路
岳飞的一些小故事,关于岳飞的诗
1个回答2024-01-29 09:13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满江红



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读了岳飞小时候的故事这篇短文想对岳飞说
1个回答2024-02-04 14:58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它的名字叫《岳飞传》,它讲述了岳飞一生的事迹。
  岳飞出生没有多久,就因为一场洪水而失去了父亲,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但岳飞没有沉沦在失去父亲的痛苦中,他依然勤奋好学,跟着周侗师父,学得了一身的好武艺,很快闻名乡里。后来,他还成了抗金大英雄,带领一支所向披靡的大军——岳家军,浴血疆场,抵御金兵,收复失地,保家卫国。
  岳飞不但英勇善战,还用兵如神、机智过人,他常常以少胜多,在岳飞亲自指挥的二百八十三场大仗里,没有一场是输的。可这样的一位忠臣良将,却被大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给害死了。
  我觉得,我应该以岳飞为榜样,从小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报效祖国。现在我们有那么好的学习条件,造成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