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忆江南咋样

为什么清华那么多江西人
1个回答2024-05-04 06:52

在古代中国,江西以其发达的文化和教育而闻名。尤其是宋明时期,江西出了很多历史文化名人,素有“人杰地灵天下第一,满清文武半壁江西”的美誉。

然而,自清末以来,江西在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当全国各地都在办新学校的时候,江西却无动于衷。直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江西才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此时已经落后于其余省份。

时至今日,江西高等教育仍略显薄弱。

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江西曾经拥有三所顶尖大学。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这三所大学都在江西开设了分校。

1969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学校简政放权的通知。自从这个文件出来以后,北京的很多大学都开始往外省迁移了!1969年5月,清华大学选择在江西设立分校!同年6月,北大也选择在江西开办颤核分校!

但据老一辈说,当时三本院校并没有真正去江西办学。基本上都是在江西干的体力活!所以他们对江西的印象其实很硬!

当时清华和北大在江西的校址也比较近,都在江西南昌南昌县五星垦殖场!人民大学在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县城!

当时说是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盛传要对中国核心城市进行核武器打击!当时北京是核心城市。以防万一,很多高校开始外迁了!但是后来中苏关系缓和,各茄念掘高校纷纷迁都!这就在江西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

但当时大学外迁,确实有一些大学留在了当时的省市,没有回北京,比如现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位于安徽合肥)。当时这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选了河南,河南拒绝了,然后提出去湖北,湖北不要,然后选了江西,可惜江西不收!最后安徽果断主动接收了!

现在这些省份想想,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巧合的是,这个HKUST最终没有回京,而是留在了安徽!至今为安徽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于HKUST为什么没能回到北京,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北京校区被铁道高樱部占用了!

然而,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虽然撤到了江西,却和江西结下了两年的友谊,并没有随着光的流逝而消逝。40多年来,曾经在鲤鱼洲生活学习的师生们,一直在故地重游,寻找难忘的回忆。

庐江历年来出了多少清华
1个回答2024-02-23 10:45
庐江历年来出了103位清华。安徽省庐江中学,创立于1903年,文化底蕴深厚,是安徽省重点中学,省示范高中。恢复高考后,出了两届高考文科状元,为科大少年班培养了33位少年大学生,有103位毕业生考取清华,为国家输送本科生2.35万多人。高考一本、本科升学率一直在全省同类学校名列前茅。曾受过国务院嘉奖,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被教育部、人事部表彰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
清风什么忆江南
4个回答2023-06-01 06:43
梦忆江南

轻风柔语 杨柳青依依
烟波千里 荷塘飘飞絮
都说好雨知时节
总是春来洒落相思意

曲岸小桥 山水情悠悠
渔舟晚唱 小楼听玉笛
都说长夜不能寐
会有好梦相伴到晨曦

春雨一曲东风破
淅淅沥沥 悄悄话儿对你说
江南好 好江南
人在画中自婀娜

秋雨一曲西风裂
春去花落 几许情愁为谁叙
烟雨梦 梦烟雨
帎上听雨心头绿
忆江南三 江南忆。。。。。。
1个回答2024-02-24 14:35
吴宫 春竹叶这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忆江南是一首什么忆江南是它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2-05 07:09

  1、忆江南是——词。

  2、《忆江南》本为隋唐时期词牌名,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金奁集》入“南吕宫”。

  3、《忆江南》,词牌名。

  据说,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为悼念爱妾谢秋娘所作.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后来因为唐代白居易曾依其句格而做《忆江南》三首,但嫌其名不雅,遂改名为《忆江南》。

  4、附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哪个好?浙大是不是已经超过清华了啊?求详细的对比!
1个回答2022-09-29 23:05
都是非常不错的学校。总的来看,浙大超过清华,那是有限几个指标计算出来的,而这些指标通常只看体积和个头。从国外的评价来看,清华还是清华,浙大还是浙大。打个比方说,浙家有10兄弟,每人家产1亿,那么浙家族合计10亿;清家族4兄弟,每人家产2亿,那么清家族合计8亿。简单地看,浙家族比清家族富有,仔细看看,其实未必。
详细的对比,这是专业人士干的活,真没有必要关注,也比不出什么的。
清华大学与浙江大学哪个更好?
2个回答2022-10-08 00:12
清华的综合实力肯定更强…
但有些专业可能不如浙大
两所大学都不错
一代清华老生的回忆(二)
1个回答2023-11-24 06:08
      很快,二哥朱祖淦也从江西回来了(他原先是跟着国民党撤退到江西的流亡中学生,在那里读完了高中并参加了工作。)并很快与二姐孙静宜(我们那里习惯称嫂嫂为姐姐)在绍兴乡下结了婚,因为我当时很小,就没有叫我参加他们的婚礼。

        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我父亲得了急性伤寒病并速转病危,二姐得信后从绍兴挺着一个大肚子赶来,还赶上了与父亲最后的告别。那时候的我才十岁,还不完全懂事,根本不知道父亲去世后会怎样?起初,每天还是照常地上学--回家--玩--吃饭--睡觉。

      上刀茅巷的旁边就是浙江大学,再过去就是大学路,后面就是浙江图书馆,小时候我们经常与小伙伴们(其中一个叫“阿大”的是邻居双胞胎的老大)一起,从上刀茅巷的巷底溜到浙江大学去玩,那里有土山可爬。有时也会扒在窗户外(当时不少教室是临时的木板房)偷看大学老师给学生讲课,而且一直奇怪怎么下面只坐着几个学生呢?有时我们会到浙江图书馆门口的大坝子上去玩溜旱冰,也就是下面穿带四个轱轳(弹子盘)的旱冰鞋。有的时候还到附近的城门去爬城墙玩。

        大概是1948年的某个星期天上午,我又独自一人到浙大去玩,看到大学校园里人声噪动,有很多学生打着不少标语、漫画,胸襟戴着白花,高喊口号:“还我于子三,严惩杀人凶手!”。后来才了解到于子三是浙大的学生会主席,由于参加“反内战,反饥饿”的学生运动,被国民党暗杀于监狱中。(现在于子三烈士的墓就在浙大华家池校区内)

        后来渐渐地感到家里日子不好过了,我们从楼上搬到了楼下,把楼上一部分和大门侧的房子租了出去。隔一段时间,我姆妈(即妈妈)孟如花就会把父亲留下的绸缎从被柜里一匹一匹地拿出去变卖后补贴家用。因为全家只有二哥一个人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了我小学毕业,考入了杭州清华中学也只读了一年的初一。四哥起先在乡下搞了个织绸的小作坊,姐姐朱月琴也一起帮忙,有时还拉上在上小学读书的小妹朱素琴。四哥解放前夕结的婚,四姐章藕英是阮社人,杭州解放不久他就赶紧参加了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军政大学,离开了家。本来我还有一个五哥叫朱祖裕,在读完杭州高级中学后却进了柯桥的一个叫“赵万春”的米店,去当了学徒。(后来在我从柯桥区政府参军前不幸病故,享年不到19岁!)这时,杭州解放,我就与姆妈一起回到了江墅乡下,后来才明白当时是辍学了。虽然在杭州有二哥他们的呵护,(二哥还曾为了保护我不受隔壁米店老板的欺侮跟他们打过架)但仅靠他一个人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如此一大家人(后来他们除了老大聿邦外,又有了老二冰如)的开销。慢慢地,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也就滋生了“寄人篱下”的影子,从此也埋下了要自立的种子。

(未完待续)
忆江南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1-25 22:04
词牌名,又叫望江南。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
忆 江南。
1个回答2024-02-18 15:10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意思:
江南特别好,风景对我很熟悉。太阳出来的时候比火还红,春天来的时候井水碧蓝色还绿。能不会忆江南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