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拼音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拼音版读音
1个回答2023-11-23 13:47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拼音版读音如下:

宿sù骆luò氏shì亭tíng寄jì怀huái崔cuī雍yōng崔cuī衮gǔn

竹zhú坞wù无wú尘chén水shuǐ槛kǎn清qīng,相xiāng思sī迢tiáo递dì隔gé重zhòng城chéng。秋qiū阴yīn不bù散sàn霜shuāng飞fēi晚wǎn,留liú得dé枯kū荷hé听tīng雨yǔ声shēng。

译文

骆氏亭外竹林环绕,雨后亭外景物焕然一新。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深秋的天空一片阴霾,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了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但要领略诗句所蕴含的情趣,却须注意从“秋阴不散”到盼“雨”的整个过程。秋叶听雨打枯荷的况味,诗人想已不止一次的领略过。淅沥的秋雨,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片错落有致的声响,别具一种美的情趣。

看来倒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的天气特意作美了。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秋雨的到来就不同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永夜不寐的人,因为能聆听到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庆幸枯荷之“留”了。

留、“听”二字写情入微,其中就有着不期而遇的喜悦。“听雨声”自然是夜宿的缘故,但主要还是由于“听雨声”蕴含有一种特有的意境和神韵。这“听雨”竟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久听之后,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之结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有声有情、声情并茂,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境象迷茫,旨义含隐深曲。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

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崔氏的来源 崔氏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5-19 15:49

1、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

2、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崔氏名人?
1个回答2024-03-22 01:35

答:崔姓发源于山东境内,历代崔姓出了不少名人1、崔宏,南北朝清河东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2、崔鸿,山东平原人,史学家,撰有《十六国春秋》一书。3.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诗集有《崔颢集》

崔姓氏的由来,以及崔家的贡献?
1个回答2024-03-09 20:00

崔姓出自于西周时期的齐国,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曾经长期是山东望族和中国著姓。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崔氏出自姜姓。齐国是西周初周武王分封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建都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开国君主是吕尚。 吕尚本来姓姜,因为他的先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从其封姓,故称为吕尚。吕尚的儿子丁公佶,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来应该继承君位,但却让位给弟弟叔乙(即乙公得),而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今山东章丘县西北),后来以邑为氏,就是崔氏。

崔的姓氏图我姓崔古风的
1个回答2024-03-08 06:27
崔雪,崔冰冰,崔朝阳,崔永发
崔姓氏的由来,以及崔家的贡献?
1个回答2024-03-17 16:44

崔姓源于姜姓。周武王称王天下后,大封同姓宗族和异姓功臣谋士。 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受封东夷族齐国故地,建齐国,为公爵。传至齐丁公时,有嫡长子季子,本应继承齐国君位。季子性格宽厚,他不愿兄弟之间为争权夺利而相互残杀,于是,把父亲传给他的齐国国君的位子让给了弟弟姜乙,自己到一个名叫崔的地方,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崔邑即今山东章丘县西北的崔氏城。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延续下来,后来又分邦建姓,将崔邑的名称“崔”做了姓氏。

崔姓氏的由来,以及崔家的贡献?
1个回答2024-03-08 08:30
崔姓起源于姜姓。
姜子牙助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姜子牙之孙、齐丁公佶四子季子被封齐国国君。但季子把国君之位让给其弟叔乙,自己则“食采于崔”(今山东章丘县)。这就是“季子让国”的典故。后来,其后人以地为姓,遂姓“崔”。
崔氏在汉唐时期,是排在第一的名门望族,唐朝时期有“崔王卢谢”四大名门望族。崔姓号称“宰相之姓”,光唐代崔姓就出二十七位宰相。崔姓在中国人才辈出,历史上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姻、书法家崔瑗、诗人崔颢、崔护、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崔志远、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等。
崔姓氏的由来,以及崔家的贡献?
1个回答2024-03-16 22:38

 崔姓是中国、朝鲜和韩国的姓氏之一,其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  崔姓在六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属于中原地区望族、全国大姓;望族分布于今山东淄博、河南濮阳、河北安平、湖南桂东等地;主要堂号有博陵堂、清河堂等。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  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54,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8%。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60%。海外分布则以朝鲜、韩国为多。

姓氏崔的由来请道来?
1个回答2024-04-09 16:54

崔姓的起源有四个:一、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齐国君主齐丁公伋嫡长子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资料记载,炎帝神农氏后裔,西周时期齐国国君丁公伋的嫡子季子曾食采于崔邑(今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子孙以邑为氏,是为山东崔氏。姜太公的儿子丁公佶,是西周时期齐国的第二代国君,他有个嫡子叫季子,本来应按礼制继承齐国君位,但他却让位给弟弟姜叔乙(乙公得),自己则住到食采地崔邑(崔城,今山东邹平魏桥镇崔八村)逍遥自得。 在姜季子的后裔子孙和邑地住民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崔氏,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三千余千年的历史,史称崔氏正宗,现在山东省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建有全国性崔氏大宗祠。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长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胞弟叔乙。叔乙继位后,把崔邑(今山东邹平魏桥镇崔八村)一带的地方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又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成为崔姓人。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如季子八世孙崔杼是齐国权臣,独揽朝政大权多年。后来由于他在政争中失败,崔姓才在齐国失去权势,南迁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秦朝时,崔杼裔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入汉以后,崔意如长子崔业袭封这一爵位,并在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东北)定居下来。崔业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二人的后代在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各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名贤辈出,史称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为“七宗五姓”之首。由于两支崔姓人繁衍众多,加上仕宦迁徙等原因,崔姓又进一步分衍出郑州崔氏、鄢陵崔氏、齐州崔氏、青州崔氏,以及清河大房崔氏、清河小房崔氏、博陵大房崔氏、博陵第二房崔氏、博陵第三房崔氏、南祖房崔氏等。光在唐代,崔姓就由清河、博陵二望分出10房崔氏,累计出了29位宰相。当时天下有“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的俗谚,崔姓被当作天下最著名的姓氏之一,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二、源于高丽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留唐学生,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新唐书》所载,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有崔氏。新罗国,是公元四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都城为金城(今韩国庆尚道庆州)。从公元四世纪末起,新罗国先后与前秦、南齐、梁、北齐、陈、隋、唐登王朝通交,大力吸收中国汉文化。期间使用汉字并创造了用汉字标音的吏读文。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起,新罗设立国学,通读《论语》、《礼记》等汉文经典书籍。当时,包括僧侣在内的新罗留唐学生很多,其中学有所成者亦不少,为朝鲜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唐朝时期,有大量新罗留唐学生因唐王朝的历代宰相除了皇族李氏以外(有六十一人),就属崔氏最多,足有三十六人,遂以其姓为汉姓,成为后来的高丽大姓崔姓氏族。高丽崔氏本源不一,分别有庆州、全州、东州、海州、朔宁、江隆、和顺、江华、永川、耽津、鸡林、水原、隋城、牛峰忠州、通川、阳川、开城、稷山、龙州、兴海、杨州、汉南……等四十三个本贯派系,各不相属,彼此之间没有直系血缘关联。[2] 明、清时期,有大量高丽崔氏进入中原,逐渐成为今朝鲜族崔氏。三、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后有汉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uijuk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汉族崔珠克氏多冠汉姓为崔氏。四、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崔氏,世代相传。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8 04:41

崔氏的来历和起源是:

1、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齐国君主齐丁公伋嫡长子季子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西周初年,有姜姓吕尚,字子牙,为官太师,也称师尚父,又俗称姜太公,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为诸侯国,建都营丘。

2、源于朝鲜民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留唐学生,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新唐书》所载,唐朝时期,朝鲜半岛新罗国有崔氏。新罗国,是公元四世纪由三韩的辰韩斯卢部所建,都城为金城。

3、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崔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所冠汉姓即为崔氏。

4、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称赤穆特氏,源出蒙古察哈尔部。

5、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彝族、回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崔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崔氏,世代相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