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魏东亭的结局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的魏东亭是谁演的?
1个回答2022-11-13 22:06
安亚平、、、
为什么《康熙王朝》要以魏承谟打魏东亭作为开头?
1个回答2024-03-14 17:30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心呀,我觉得康熙王朝以魏承谟打魏东亭为开头,其实是在呼应结尾。看过康熙王朝的小伙伴都会发现,在康熙王朝的大结局,是康熙皇帝和年老的魏东亭两个人睡在一起,讨论谁是下一个皇帝。那么在康熙王朝的开头就描述魏东亭挨打,跟结尾刚刚好是一个呼应。

纵观康熙皇帝的一生,真正陪伴他从头走到尾的没有多少人,很多人在中途背叛他,然后就被他处死了,而有一些人则是早早的就已经不在了,但是魏东亭却是真正的从康熙皇帝年幼一直到康熙皇帝终老都陪伴在他身边的人。

而且在电视剧的开头,魏东亭挨打也是替康熙皇帝挨了打,这里可以凸显出康熙皇帝对他的信任,以及两个人的感情深厚,可以为后面关于魏东亭的剧情做铺垫,我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设计。但是其实魏东亭这个角色,在历史上是没有的,他是康熙王朝这本小说,或者有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虚构出来的人物。

我觉得康熙王朝这本小说设计的很精妙,一个皇帝本身就应该是孤独的,很少有人能够获得皇帝的真心,而就算有个别的人能够真正的与皇帝真心与共,但是最后一般结局都不好,就比如容妃。

反而魏东亭却陪皇帝走过了一生,尽管在中间魏东亭被皇帝贬做了知县,但这也是对魏东亭的一种保护。从最后魏东亭被升为亲王就可以看出来,魏东亭才是最最后的人生赢家呀。

康熙为什么要贬魏东亭?
1个回答2024-01-09 05:42

康熙要贬魏东亭的原因如下:

1、监管台海局面

把魏东亭贬到台澎去做知县,是因为魏东亭自小一起与康熙长大,经历过诛鳌拜,平三藩等,在南京为康熙筹银子等数年忠诚于康熙,所以只有他能担此任。

2、保护魏东亭

魏东亭弄丢红衣大炮与朱三太子杨起隆有诺大的关系,朱三太子又与索额图通过葛礼有莫大的关系,所以,为了早点让魏东亭远离这些事,远离朋党之争,将他贬职,是为了保护他。

角色经历

历史上没有魏东亭这个人。他是出自二月河小说中的虚构,其原型应为曹雪芹之祖父江宁织造曹寅。

之所以取“魏东亭”这个名字,也是作者玩的一个小的文字游戏,历来曹魏连称,以魏代曹,而曹寅字“楝亭”,作者以形近字代替为“东亭”,所以历史上的曹楝亭,就变成了小说里的魏东亭。

他自幼即作为康熙的伴读,与康熙关系密切。曹寅是病死的,至于魏东亭本来就是故事里的人物。二月河在创作这两部小说是采用了不同的情节,有时是一件事但在两个小说里却有不同的内容,不同故事里结局不同,而在两部电视剧和两部小说之中魏东亭的死与截然不同。

在《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宠臣魏东亭,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1个回答2023-02-09 08:02
历史上并没有魏东亭这个人物,这个人物是《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虚构的
康熙王朝最后一集魏东亭为什么看不懂遗旨
3个回答2023-01-20 19:51
这个是个悬念,清宫的几个悬案中就有雍正即位之谜,没有什么定论,一般都认为康熙晚年遗旨中是制定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即位,可能有些民间野史混淆视听,但是这中间也有疑点。魏东亭看不懂是因为出乎意料,四阿哥表面上给人的印象是与世无争,所以没想到会是他。
《康熙王朝》里康熙为何非得将魏东亭贬到台澎做知县?
1个回答2023-07-01 02:31
看似是贬魏东亭,实际上是在变相的保魏东亭,基于当时的形式,魏东亭和索额图走的比较近,而索额图做了很多让康熙不喜事,但当时还不到收拾索额图的时候,这个时候把魏东亭贬到台澎,就是让他从索额图身边剥离,算是变相的保了魏东亭。
康熙王朝里的那个魏东亭和苏麻拉姑真的确有其人吗?
2个回答2022-09-19 03:20
苏麻拉姑确有其人,但是年龄不合逻辑!
《康熙王朝》——康熙的那些老师们~
1个回答2024-02-14 16:50
说起老师,首先入脑海的便是韩愈的那篇《师说》。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一代明主康熙也不例外,康熙的那些老师可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魏承谟

汉人、正直、饱学名士。

作为帝师是很不容易的。皇家的孩子不能骂、更不能打,真是难为了魏师父,都是让自己的儿子代为惩罚,每次魏师父惩罚魏东亭的时候,心里应该也会有些许淡淡的无奈、心疼吧。

小康熙犯了错误,魏承谟惩罚的是魏东亭,小康熙说:“东亭可是你的儿子”。魏承谟说;“人在庙堂只有师生,没有父子。”

帝师是一条艰苦的路,也许魏承谟不太懂审时度势,得罪鳌拜、外放巡抚。

济世

满人、大明皇帝钦点的状元、通古今、博天地、品学兼优的饱学之士、名满天下的大儒、刚正不阿。受先帝之托,勤勤恳恳教导康熙。

刚开始由于是鳌拜为康熙选的老师,康熙不好好学习,济世便跪在先帝面前惩罚自己。实则与魏承谟用的是同一招,帝师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差事,既要博古通今,更要懂得因材施教——拿的住自己的学生,更要时时刻刻小心谨慎,护好自己的脑袋。

在得知康熙应试取得头甲第三名之后自请离开,济世说皇上今后应以天下为师,继往开来,创立万世帝业。老臣已经教不动了。

给皇上当师父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伴君如伴虎。魏承谟、济世做帝师不怕死,因在他们心里若是死了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世清明。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傲气、骨气——轻生死,重清名。他们教康熙如何做一个饱学之士。

济世最终回家养老。

伍次友

关心政治、正直、为国计民生所虑。

康熙与之初识隐瞒了身份,以龙儿会师,想必伍次友也并非真的没有识破龙儿的身份。

汉赋九问、兰草八章康熙早就拜读,寻名来拜师。

伍次友说康熙:“知人知面不一定知心,知理知事不一定知史。”劝诫康熙要虚心学习。

分别之际,伍次友说:“从此以后,你我尽欢而散,天各一方,你今年虽只有十六岁,天资聪慧,龙体强健,皇权独掌,忠臣一心。为师斗胆展望大清未来,认为康熙皇帝有望成为中环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皇上得天时而行仁政,有时间与雄心为天下人创造一代康熙盛世。”

伍次友作为老师这段话说的很好,既夸奖了自己的学生,又对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学生成为前无古人的好君主,当时的康熙年轻、有抱负。老师的这番话确实也鼓舞了康熙。伍次友就像给了康熙一个目标,康熙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

伍次友教给康熙的是放眼未来、如何做一个好帝王。

最好的读书人骨子里都有一股子傲气,不适合做官,但很适合做老师。

也许读书人最好的归宿就是做老师,享受桃李满天下的惬意~

孝庄太后

康熙最重要的老师,伍次友评价孝庄太后“数百年来最不凡的女人,将来必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火眼金睛什么都看的透透的”。

正如孝庄自己所言:“我可以成就皇帝,自己却做不了帝王。”伍次友也曾说“我只会评论皇帝,不会做皇帝。”

也不能说是他们成就了了康熙,但是康熙的帝王之路孝庄太后有不可估量的分量,孝庄太后是康熙很好的领路人。如果没有孝庄太后,康熙也会成长,但至少不会那么快成长。

在康熙每一次遇到危难之时,孝庄太后都能化险为夷。给康熙出谋划策、当主心骨。着实是康熙最好的导师。学生犯错的时候劝导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不听劝导,酿下大祸之后全力以赴的去解决问题。做为家长皆老师,孝庄做的很好,堪称楷模,值得好多为人师者去学习。

康熙的这些老师,皆是饱学之士、正直、为天下计。每一个都是在真心实意的教导康熙,真心的为康熙。遇见这样优秀的老师是莫大的幸运,有这样的老师,学生自然也不会是泛泛之辈。康熙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这些老师们。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优秀的老师,校园里传道受业解惑的是老师,人生活路上指引方向的也是老师,遇见优秀的人便可以当作老师来学习。

老师也需要学习,一个老师只有自己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的为人师,我们普通人则更加需要学习。

科幻家阿瑟·克拉克在墓志铭上刻着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成长~

学习也亦是如此~

(图片均来自康熙王朝截图~)
康熙王朝中最后一集中魏东亭说千叟宴里少一人,少的是谁
1个回答2022-09-17 16:32
顺治死了吗,还是刘罗锅?
康熙王朝为什么不叫康熙帝国
1个回答2022-11-23 08:52
王朝比帝国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