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打油诗

油条纸上有油,是什么人生哲理
3个回答2023-05-17 16:28
人生哲理:好的东西始终会遗留下来。
两滴油的哲理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18 04:13
有一名年轻人想要得知"幸福"的秘诀,于是不惜跋涉千山万水,横跨大沙漠,终于来到智慧老人居住的美丽城堡。见到老人,道明来意。老人便叫年轻人拿起一个汤匙,盛两滴油,然后到城堡各处走动。并嘱咐年轻人绝不可漏掉一滴油。

年轻人回来后,老人一看,果然一滴油都没有漏掉。但是,他问年轻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年轻人却什么印象都没有。老人叫他再走一遍,这次留意城堡内的一草一木。回来后对四处所见汇报得很详细,可匙中的油却没了。

智慧老人这时才对他说:"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可以看遍全世界,但不能忘记你手上有两滴油!"

"两滴油"价值虽小,却是我们手中的东西:家庭、朋友、亲情、追求……提醒我们任何时候不能盲目追逐,以至于迷失,错过美好!
卖油翁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2个回答2023-04-14 20:22
专心去一件事,自己也能说一句“无他,惟手熟尔”。
本文以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这件小事,说明了”熟能生巧”这个普通的道理,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于手熟达到高超的技艺。
哲理故事:狐狸和油罐
1个回答2023-11-18 15:25
  狐狸闯进村庄中一所没人的屋子,他饿坏了,非常需要吃的。狐狸找到了一只罐口很深的油罐。“我要想办法喝到油。”狐狸走到油罐跟前,就将脑袋往油罐里使劲塞。很顺利地就喝到了油,他非常高兴。主人突然回来了,狐狸没有办法,也来不及缩回他的头,顶着就跑,一直逃到河边才说话:“油罐老兄该放开我了吧!”
  
  可是,油罐牢牢地套在头上怎么也弄不下来。狐狸又以为把油罐冻住就能把头弄出来,于是他走到冰窟窿前,把脑袋连同油罐一起钻了进去。油罐很重,很快沉到水里,狐狸就这样套着油罐淹死了。
  
  大智慧:狡猾的人因为他的狡猾而做出很愚蠢的事,甚至会失去他的生命。
请问酱油和醋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有什么做用呢哲理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8-11 22:10
酱油分好多种,有生抽,红烧用的,凉拌用的,炒菜用的,炖肉用的,味咸,用大豆等发酵成的
醋也分好多种,有米醋,陈醋,白醋,有勾兑的,有发酵的,味道是酸的。

区分酱油和醋不需要什么哲理,只需要一丁点常识而已。
油瓶也成了一件难做的事的哲学寓?
5个回答2023-11-28 23:37

事物的结构决定它的功能。

油瓶要做到倒油后不流到瓶子外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尽力而为 什么歌
1个回答2022-07-08 08:00
花儿乐队,加油歌
打酱油的哲学——《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1个回答2023-11-30 06:30
[打酱油的哲学——《庄子养生主》读后感]

——庄子“无为而治”的观点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打酱油”,打酱油的哲学——《庄子养生主》读后感。(24班姜佳其同学的一条人人状态)

我们叫孔子“圣人”,叫孟子“亚圣”。在名头这方面,庄子似乎没捞到什么,不过我们的确可以叫他“神人”。鉴于古代史学家喜欢对伟人的出生yy的传统,我到是愿意相信在庄小周小朋友出生的时候:蝴蝶仙子从天而降,落在了呱呱啼哭的庄小周小朋友跟前,从飞舞的长袖中缓缓拿出一个瓶子,说:去这个世界打一趟酱油吧。这时,庄小周不哭了,他把小手伸向了空中像是要抓住什么。

于是,当庄小周长大成庄周时,他写了一篇名章来论述他小时候的困惑:究竟是我做梦梦到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梦到了我。这就是世界名著“庄周梦蝶”。

据说庄子的文风“天马行空,尖酸刻薄”。就这两个成语形象地组合起来我觉得就是:一个疯子在骂人。不过,仔细领悟庄子的文章,才会发现庄子何止是个疯子,而是一个哲学家,庄子何止是在骂一个人,而是在教训普天之下为名为利所累的白痴们。

《养生主》开篇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有道理的道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个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教育了,貌似还有一个山寨版的什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扒拉扒拉”。可是小时候可没人告诉我们后面还有一句更重要的话。不晓得庄老周泉下有知的话看到自己的话被断章取义忽悠小朋友作何感想。总得来说庄子的确是有讲一个很有违我们传统价值观的东西:不要做好事也不要做坏事,“缘督以为经”就可以“保身,全生,养亲,终年”。而要得到这么吸引人的结局,方法就是“打酱油”。所谓“生命的被动性”,就是我们的生命里充斥着“被”,“被教育”“被考试”“被结婚”“被买房”“被工作”,读后感《打酱油的哲学——《庄子养生主》读后感》。。。。。。其实我们自己都清楚,我们只是没有勇气“打酱油”,“打酱油”的代价太大,我们需要付出所有世俗公认的成功的标准。
我们心甘情愿地被这个世上的名利折磨得精疲力竭,却还有抱怨这个社会的种种。

然后庄子讲了一个关于杀生的故事。很有意思。喜欢杀牛的厨师丁,给喜欢杀人的文惠君讲杀生的道理。厨师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修养到了“道”的境界,任何技术都可以到达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养生的道理。厨师丁看到牛,三下五下牛就变成牛肉了。如果我们考试能到这种境界,卷子以来,大笔一挥,卷子就答完了。这就是打酱油的最高境界了,杀了就像没杀,考了就像没考。虽然我总不那么喜欢那些总喜欢举个例子讲个什么道理的那种东西,但在包丁解牛的故事里我更愿意相信包丁是在讲一个处世的道理,我们处在一个那么复杂的世界里,有些人的刀几个月就坏了,有些人的刀几年就坏了,而包丁的刀十九年还像新的。有的人几个月就老了,有些人几年就老了,而有些人他们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本真,在这个浑浊的世界里,只有他们真正地活着,我不是想神话“打酱油”这件事,我只是想说,那种将自己凌驾于规则之上并且驾轻就熟的境界确实是一种心向往之而实难至的
圣地。

老聃死了,秦失作为他的好朋友在他的葬礼上大哭了三声就走了。老子的弟子很生气,觉得秦失不够朋友。秦失也很生气,觉得他们都没有领会老子的思想。秦失觉得,葬礼上的大多人都是来打酱油的,可是因为各种外部的原因,他们都不知不觉地将情绪融入了其中,也许,他们觉得那是情不自禁的真情流露,其实是他们自己把自己骗了,事实上,他们违背了喜怒的天性。只有看似假惺惺地大哭三声的秦失,才是最真实的存在。葬礼上的大多数,都被所谓的喜怒奴役了。只有秦失的酱油打得从一而终,而我相信,他是真正懂老子的人,也是老子最想看到的人吧。

其实,之所以会去打酱油,是因为不在乎。而人心之所以自由,也是因为不在乎。我们被一种从小就被灌输的价值观洗脑,把世俗的名与利看得太重,所以我们终究无法轻松,心为形所役。就像于丹讲的:真正能挡住人心的永远是他最看重的标准。

现实地说,像庄子这样酱油一生是不可能的,我们也没有这个资本。我们能做的只是在这个声色犬马的世界里保持片刻的清醒,当霓虹灯火散去时,在灯火阑珊处还看得到自己最初的模样,然后带上酱油瓶,行走在最初的朝圣路上。

  〔打酱油的哲学——《庄子养生主》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哲学问题,打酱油的请绕道。谢谢
4个回答2022-08-19 16:31
我来说的话,说点新观点:现象是绝对的,本质是相对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们在不断认识事物,通过目前的现象慢慢认识到“本质”,可是,这个本质离真正的本质差去甚远,如果停顿在这儿,人们就踌躇满志,自以为是,如果再研究,发现原来的本质其实只是现象……如此不断深入前进,宇宙没有绝对的本质,只有绝对的现象。
比如,桌子是现象,木头是本质;木头是现象,纤维木质素是本质;纤维木质素是现象,细胞是本质;细胞是现象,遗传物质是本质;遗传物质是现象,碳氢氧氮是本质…………
开头是加油加油加油的歌
1个回答2023-04-20 13:45
焚情 黄凯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