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启示

曾国藩的启示
1个回答2024-02-16 16:45
感受:蕴含了太多智慧,金句值得背诵

本书要点:在介绍了曾国藩的人生经历中揭示了智慧(我历史不好,看完也忘了,就知道他大器晚成,虽然现在我还很普通,但我也有梦想“晚成”一下!)

觉察点和总结:

1.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个改变首先在自己的观念,如果我们做的事是合乎天道的, 我们就应该坚持。

2.学到一种沟通方式——没有人喜欢被说服,尽管我看到有不对的地方,我应该说,我是这么做的,你可以参考一下。

读书笔记:

人生就是经历各种曲折 ,在每个经历中反省自己,最后走完自己的一生。

勤劳、谦虚、礼让、节俭都绝对没有错,一定要坚持,我还要继续保持我的这些优点哦!

曾国藩是大器晚成的,希望我也是!

人生就是一条曲线,每个人都是经过中间的种种曲折,最后走完自己的一生

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相由心生”,相一变,命就会变了。所以最终要改的是什么?是你的心。心是什么?心就是观念。你只要观念正确,你的命整个就变了

人一生太顺其实并不一定是好事情,因为大器往往是晚成的

一个人在这个阶段不尽快把孩子的事情解决好,后半段再要做事情,就会很麻烦。如果早不生,等到临终的时候,可能就会很后悔

当自己不得意的时候,应该赶快去结交一些好朋友,这样,将来得意的时候,才有人可以合作。当自己顺利的时候,出现在身边的人多半都是小人,而当自己落难的时候还肯跟自己在一起的,才更可能是君子

一个人千万要记住,你有任何成就,都不要到处去彰显,不要引人嫉妒,不要引人羡慕,也不要以为自己有很多观众,自认为了不起,而要始终保持低调和谦虚

第一,早起

第二,静坐

第三,读史。其实历史真的是需要很认真地去读、去体

第四,谨言慎行,而且还要养气。说话做事都要小心谨慎,既要三思而后行,也要三思而后言,因为人很容易受情绪控制,或者短时间内考虑事情很容易不周全,这样就容易犯错,而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的影响都会是决定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第五,保身

第六,书法

第七,夜不出门

结果不是很重要,出发点,也叫动机才更重要

人一定要未想赢,先想输,凡事都要先想自己会怎么输。多问自己“我输得起吗?”如果输得起再做,“再输也不过如此”

执两用中”,是说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

一个人要有意见,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你要先把自己的性命保住,才可以有意见。而且说话尽量迂回一点,缓和一点,不要直言,直言不一定会有好处的

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也是备经挫折、备受考验的人,否则他不可能有大成就

凡是碰到内外的变动,你都要告诉自己,这是老天对你的考验,你是必须要面对的,你要想“没办法,老天要考验我,我跑也跑不掉,我只好面对它,我想办法来因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加以应对

一个人要会利用敌人,而不是跟敌人死拼,这正是曾国藩的高明之处

你如果一出手,所有人都说你是为公的话,那么,就算你再做错,别人也会认为你是对的

平常交朋友要交一个敢骂自己的人

曾国藩虽然常常失败,但却开始变得有恒心,能坚持,最后终于等到了局势的扭转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一个人要能勇敢地面对自己,要能找出自己的缺点。记住,你的缺点就是你这辈子的功课。

他把“恒”当作什么呢? 第一,在忧患中成长

第二,持正道以开新

第三,恒久中行善德。“恒”的目的是什么呢?“恒”就是要不断修德

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是那么好的人的,都是慢慢改的。这样才有意思,有价值

一个人最了不起的不是说“我天赋异秉,我有什么好的遗传”,而是说“我不管怎样,我都要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这才是最大的修炼

《挺经》可以说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与成功心得的一部传世奇书

人首先要不断超越自己,然后才可能最终得以超脱

我们总是喜欢事后找借口。凡事都应该事先防范,不要等孩子出了事情,再来后悔,再来骂人,再来求别人原谅,这是不可以的,而且也来不及了

明强。智、仁、勇这“三达德”

一个人如果会听话,就会知人;会知人,就会用人;用对人,事情就解决一大半了。“喜爱的人要能知其短处,厌恶的人要能知其长处。

“首先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然后再去访察别人的言论。

勤劳才不会懒惰,谦虚就不会骄傲,而“大”就是“勤”“谦”二者兼具,这三点合起来,就是古人修身治人的最大法门

每个人都要在心里面衡量,把握好所有事情的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

当老大往往是很辛苦的,为什么非要争着当老大呢

对待部属,用钱不能斤斤计较,有功不能争夺;话不说太多,感情不过密切,犯有过失,要严加惩治。”这就是曾国藩带兵为官所坚持的原则,不以人情违背规矩法令,不论是谁,有过失决不姑息,必定严加惩处

外王”的意思是你只修自己是没有用的,独善其身有什么用呢?你一定要让跟你在一起的人都能感觉到,他跟你在一起能受益,对他有好处,他很欢迎你,这才叫“外王”

一个人最要紧的就是要花时间用心来改变自己,这才是你一生要

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观念,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视其所以”是看他的动机,“观其所由”是看他做事的方法,而“察其所安”则是看他个人的识度。视、观、察这三个字就代表三个层次,而

一个比一个深。

看清一个人的动机已经很难了,而你还要看他的方法是否正确。有很多人的动机是对的,但是这样的方法是错的,所以最后还是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除此之外,你还要看他的识度够不够,也就是说,看人要看三层,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看进去,你才能看得更清楚

你这辈子长成什么面相

都是根据你这辈子要做的事情配搭好的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教会他正确的走路姿势,这对他将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看人就要趁他不注意的时候看本相,然后再在他注意的时候看他是怎么装的,之后再看这前后有多大落差。这个落差有多大,就说明这个人的变化有多大。这样,你才有可能真正看透他的内心

一、邪正看眼鼻:眼闪鼻歪的人不正

二、聪明看嘴唇:嘴唇厚的人多半忠

功名看气宇:气宇轩昂的人更争气 看一个人的“气宇”,先看他的额头,然后看他一身的气如何

事业看精神:精神专注的人易成

寿夭看指爪:手脚要有气而又柔

第一,看它有没有气。第二,看他手上的肉是否柔软。第三,看他的手指是否细长

风波看脚跟:脚步稳重的人有担当 大家平时可以多留意,看别人怎么走路。通过看一个人走路最能够看出这个人如何

条理看语言:透过语言看人的内

任何事情都要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多站在别人的立场想一想,多检讨反思自己,自己一定是有欠缺,有做得不够、做得不好的地方,这样你也会进步很快

古往今来都是一心为公的人才会留名,而为私的人,往往很快就被遗忘了

“勤读”不是指一遍又一遍的读。你就算读到倒背如流,也不一定有用。勤读的主要含义是要能举一反三

但是要想知人,一定要先知己。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是没有办法知人的。知人难,知己则更加难上加难

任何事情,一定要用心,不用心是难以成功的

1.有无独立之志 曾国藩看人首先看什么呢?看这个人有没有独立之志,在大事上是否有自主判断力,能否独当一面。而且不仅要能独当一面,还要能够聚集众人的力量。一个领导最要紧的不是自己在做事,而是要让跟自己的人都能好好做事,这点才是最关键的

作为臣子,要忠君当然没错,但也不能百依百顺,一味言听计从,因为最后打败仗的责任还是得由臣子来承担

所以一个人与上级打交道,主要不是服从不服从的问题,而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坚持的问题。你坚持到最后是对的,你就要坚持,你怎么能不坚持呢

你要让别人相信你,你首先得自己相信自己,自己有底气,然后在这种信心下坚持,别人才可能最终被你说服

立好志之后,还要有胆识。“要能自己拿定主意,就必须有胆识,能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作出合理应变。

有胆识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事果断,能果断决策。因此要“博采众议,不主观武断”,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有恒”?就是要专心,要长期坚持,而不能有始无终、有头无尾

心存仁义、肩负重任的人,才有资格叫人才

“自达达人”,这个“自达”是说做人办事圆融,使凡事都能行得通,说话做事小心谨慎,不自夸自大,这才叫圆融。“达人”的本意是,我守规矩你也守规矩,也就是说,我有规范,然后让别人在这个规范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绝对不能完全约束一个人,否则他的才能、潜能都会被扼杀,而你也会很累;但是,也不能完全让一个人自主,因为一旦他超越底线,超越规范,你就很难再控制住他了

一个人的知识要广博一点,才能有很多话题,才能碰到什么人讲什么话,这样你就可以四方交友,就可以拓宽你的交际范围。如果你只会讲一种话,一个行道的话,那你的眼界永远都会很窄、很狭隘

中国人说话还是要看交情的,交浅不言深

真正有价值的改变是根据天理的改变,符合天理就改,如果不合天理,那么,不管别人怎么说都不改。这才是儒家所讲的“慎独”,一辈子坚持做自己,只要自己合乎天理就可以,因为不一定别人讲的就对

所谓“化”,就是所有人跟你在一起都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你潜移默化、无形的影响。你周围的人自己主动去改变自己,而不是你硬性的规定,不是你逼迫他,不是你立下规矩要求他,也不是你要考核他。他跟你久了以后,慢慢变得跟你一样,这就叫“化”。“化”是很难的,要“化”就得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如果只是不断地口头上讲大道理,即便是苦口婆心,也仅仅只是教而已

曾国藩有家训八字诀,分别是早、扫、考、宝、书、蔬、鱼、猪。这八个字让曾家得以长期保持农耕生活方式,子弟勤奋好学,家风严谨和善而又朴实

第三,考。“考”就是“孝”,指祖先祭祀,敬奉考妣,不忘先辈教诲

第四,宝。“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

读书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那些道理才可以改变你的气质。因此曾国藩很早就要求自己“无一日不读书”,而且他也当真做到了

后面三个,蔬、鱼、猪,即种菜、养鱼和养猪,代指“耕”,保持农耕生活方式,健康而又朴实

无论为官还是做人,都一定要有责任感,要守信用,这会决定你的个人信誉与口碑,进而直接影响你的人

“识时务”,是指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应该出来做事,才出来,而且当仁不让;否则,他宁可归隐

其实我们每个人本来都有很多缺点,我们这一生就是要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改进,然后让自己从茅塞未开变为茅塞顿开,到最后自己有一些独特的心得,这才是我们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

当老大的就要“我不说了算,让老二说了算”,这才高明

什么叫作“道德”?“行道有所得”,就叫“道德”

一个人如果按照天理去做,并不是说结果一定会好,也不是说他一定会升官发财,而是他自己深深感觉到的确是符合天道,单凭这一点,就说明这个人的道德修养很高

真正知道的人,一定做得到。只有做到的人,才有资格说他知道。凡是做起来、行起来有困难的,就是没有彻底地知道。一定要知行合一才行。你知道有什么用?做不到就等于零

不要说你对谁好,你对谁有恩惠,别人必须感谢你。人情你不讨,它永远在,你一讨,就会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人修炼到最后,所有坏人看到你,都会变好,这是你最大的功德

学曾国藩,到底是要学他的什么呢?其实只有四个字,忠孝节义

人生是什么?就是坚忍与等待。一个会等的人永远是有希望的,一个不能等的人则经常是错过机会的

三不朽”就是指立德、立功、立言

他知道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准备好,就得到机会居高位其实是非常不幸的,因为这样最后会害己害人。因此他利用这段时间不断反省自己,踏踏实实地学习提高,在品性陶冶、意志锻炼和学问精进上,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根基

易经》告诉我们“时”非常重要,它可以决定很多事情。“时”没有到,能拖就拖;“时”一到,当机立断。所以要坚持待时而动,顺势而为。不管是顺境、逆境,都要审时度势。当然逆时要有逆时的做法,顺时要有顺时的做法,只要稍不合理,就会徒劳无功

《易经》的“易”有三重含义,变易、不易、简易

我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书名叫《易经真的很容易》

·一个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但只能你自己改,改你的心,改你的观念。 ·每一个人都有盲点,这个盲点就是你自己看不清楚的那一点。你要能勇敢地面对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记住,你的缺点就是你这辈子的功课。 ·每个人都要记住四个字:适可而止。任何时候都要有“知止之明”,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切勿得寸进尺。 ·人有时候是需要有人来点醒的。不是谁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看自己的事情经常看不清楚,看别人的事情反而看得很明白。 ·你干吗要去说服别人?你凭什么去说服别人?有谁愿意被你说服?“说服”这两个字要从我们脑海里彻底清除掉。我们没有资格去说服任何人,也很少有人真正愿意接受我们的说服。我们只能说,“我做了,你可以参考一下”。 ·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做不到”,不要拿这句话当借口,真正知道的人,一定做得到。只有做到的人,才有资格说他知道。凡是做起来、行起来有困难的,就是没有彻底地知道。 ·一个人要老实,但是不能太老实;一个人要认真,但又不能太认真。 ·人生是阶段性的调整。我们走一段就会遇到瓶颈,那个瓶颈就是转折点,或者叫拐点。你拐不过去,就会栽跟头

你要好好考虑怎么转得好、转得顺、转得有效,这就叫调整

·在任何时代,勤劳、谦虚、礼让、节俭都绝对没有错,一定要坚持

·“慎独”就是好好做你自己,走你自己的路。而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单独一个人要小心。这个“独”是你特有的、独特的,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如果你的特色老是跟别人格格不入,那你就需要好好去调整

·每一个人都应该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情,不要觉得这不好。你本来就应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分内之事

·“边带边教”,其实父母的责任就是这四个字

·每个人一辈子只喝两杯酒,一杯苦酒,一杯甜酒,关键看你怎么喝。你先把甜的灌下去喝光,后面就是受罪。因此我们宁可年轻的时候受点罪,吃点苦。所以父母不要怕孩子吃苦。父母不可能跟随子女一辈子,这句话应该牢记于心

·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凡是当老板当得很辛苦的人,都是缺少“中国式”这一部分的修养。 ·领导者只需在一件事上检讨自己,那就是用对人没有,你把人安排在合适的地方没有,这是你的责任。 ·一个老板只有两件事情要做:第一,把场子做大,让每个人都有升迁的希望;第二,让跟你的人都有饭吃。 ·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恩威并济,不可以好到底,好到底就变成烂好人,也不能坏到底,坏到底就是硬心肠,肯定会不得人心

·精于管理的人也经常会死于管理,为什么?因为他把管理看得太万能了。其实管理只是一种工具而已,真正的关键还是管理者的品德

·“命可改,惟有自己改。”用什么来改?用学习来改,但先决条件是要学对。我们很多人有的毛病,曾国藩曾经也都有过,但关键是后来他自己改了,这才厉害。一个人最了不起的不是说“我天赋异秉,我有什么好的遗传”,而是说“我不管怎样,都要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这才是最大的修炼

·“凡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这就是他自己下定的决心,然后才慢慢地将自己的命运转
曾国藩家书的启示
1个回答2024-03-01 21:37

一、进德:

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家人、结交有益处的朋友、帮助品德高尚之人、提拔优秀的人才。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百善孝当家。中国的传统是不能忘记的。

看过曾国藩在信中对其父母长辈的恭敬,再对比我自己的诸多行事,顿感相形见绌。好好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他们已经老了,用心的陪伴是对其养育之恩最好的报答了。

二、自强:

自强 就是自己战胜自己,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

读书重在明理,体会修身、为人之道。领悟办事、处世之方。中国人注重向内求,更多的追求是指向内心的。读书的最终目标就是用,书是前人智慧的总结。一切的死读书都是浪费资源。要通过读书实现自我价值,解决生存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了,生活中的困难就少了,也就一切顺遂了。感觉生活不顺,大概率不是你倒霉,而是你太弱小了。

《曾国藩》和《曾国藩家书》还有《曾国藩的启示》有什么不同,看哪本好?
1个回答2022-05-28 22:40
《曾国藩》主要是以时间为主线,从曾国藩回家丁忧直到过世的事迹与故事。《曾国藩家书》主要是曾国藩写给家人、朋友的信,主要是劝勉、鼓励。一封信一个子目。《曾国藩的启示》主要是根据曾国藩的事迹后人做的评价与启示。
个人建议:先看你《曾国藩》,先了解曾国藩的人生脉络;再看《家书》,联系曾国藩的事迹,在何时何地写的。最后再看《启示》
朱子家训启示和道理
1个回答2024-03-15 07:23

朱子家训》里的这段话,让我很有同感。我是一个很渴望有卖和裤稳固和谐家庭的人,有可能是我的原生家庭中父母总是吵吵闹闹,鸡犬不宁的缘故。想想我过往的一些重大决定中,总是不自觉的把稳固的家庭放在第一位,我可以为了跟老公孩子在一起培养亲密关系,离开我熟悉的工作地,可以为了孩子能时常围绕在父母身边,放弃遥远的地方抛来的橄榄枝,因为在我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稳固和谐的家庭始终是我的后盾,紧密温馨的亲密关系始终是我的心理源泉,有了它们我才不怕去面对外界的风雨,才有底气和力量去披荆斩棘。工作常有,但是家人无价。当然这是在我认清身边人值得我这样做的前提下。当周围人都很不理解我的选择时中简,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很了解我自己,没有这些,我内心始终是虚空的。

没有棚亩对错,只有适不适合。希望我们都有勇气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而不陷入人云亦云。忠于自我,同样也承担后果。

王献之的这个“太”字的教训给了你哪些启示?
1个回答2024-03-30 20:57
这件事给了王献之很大的启发,他知道自己的书法水平和父亲还有很大的差距,从此以后,他痛下决心,苦练书法.王献之"废寝忘食"地写完了十八缸水,让他在书法生涯中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让我知道了"功到自然成"的真意,同时,我也明白了:"失败是成功之母""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失败的情况下,不妄自菲薄,要看到成功的希望,成功时也不要趾高气扬,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困难面前不要低头,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奋发图强,更不要失去信心,保持冷静的头脑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曾国藩八字家训
1个回答2024-02-04 18:15

曾国藩总结其祖父星冈公平日"家训"之言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永为家训"。

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判笑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

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对这八个字,曾国藩自己作了简单的解释。“早,起早也;扫,扫屋也;考,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言考而妣可该也;宝,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星冈公生平于此数端最为认真。故余戏述为八字诀,曰:书蔬鱼猪孙备早扫考宝也。此言虽涉谐谑,而拟即写屏上,以祝贤弟夫妇寿辰,使后世子孙知吾兄弟家则冲毁教,亦知吾兄弟风趣也。”书:读书;
蔬:种菜;
鱼:养鱼;
猪:喂猪;
早:起早;
扫:打扫洁净;
考:诚修祭祀;
宝:善待亲族邻里.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十句
1个回答2024-02-09 00:32

曾国藩家训最经典十句如下:

1、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2、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3、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4、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5、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6、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7、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8、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9、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0、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曾国藩简介

曾国荃于清宣宗道光四年(1824年)出生,为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双峰人。曾氏五兄弟中,曾国荃排行第四,比长兄曾国藩小十三岁。曾国荃十六岁时,跟着父亲到京师,就学于曾国藩,很得乃兄嘉许。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荃离开京师回原籍,曾国藩送他到芦沟桥,以诗为别,写道:辰君平、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

曾国荃善书法,其楷书有颜家法则,其兄曾国藩曾对曾国荃的楷书爱之不忍释手,承认自己楷书不如沅弟。近人马宗霍《霎岳楼笔谈》评价:忠襄专意率更,腕空笔实,方整中有疏密之美,书学虽不及文正,书才或谓过之。传世书迹甚多,以楷书居多,严整端正、苍劲有力,有碑派书法的神采。

曾国藩家训
1个回答2024-02-04 17:42

曾国藩经典家训: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4、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5、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6、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7、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8、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9、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10、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11、千古圣贤豪杰,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个“勤”字。

从曾国藩的成长经历中得到的启发
1个回答2024-05-17 04:40
最近阅读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收获颇多。

曾国藩的资质非常普通,论聪明最多中等,就是这样一位不是很聪明的普通人,却用自己的恒心和毅力活出了人生的最高度,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佳,为普通人的成长提供了模范标本。

因为不聪明,小时候的曾国藩在读书上无论下多大功夫,始终没有开窍,有一年他参加考试,成绩出来后,因文章太肤浅,被作为反面典型进行全省通报,这让曾国藩感受到屈辱,他把这份屈辱转化为动力,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以前做过的文章全部拿出来对照反思,苦思冥想,忽然开窍了,终于打通了学习之路,第二年就考中秀才,此后的考试一帆风顺,几年时间里,他考中进士。

在京城做官时,因为遇到全国一些顶级人才,受他们影响,曾国藩想要改变和提高自己,30岁那年,曾国藩立志做一名圣人。

这一立志,让曾国藩成了一名终身学习修行的楷模,他写下日课12项,每天对照执行,过程虽然有反复,但是曾国藩从没放弃自我成长的步伐,最终成为人品高尚伟大人物。

从曾国藩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些方法,我们普通人如果对照这些方法,只要能做到,也一定会成为一位出色的人。

1、结交良师益友。曾国藩的改变就是从认识一批优秀朋友开始的。都说环境能改变一个人,身边的朋友有时会决定你的人生走向。在京城,理学大师吴延栋、倭仁等都是全国顶尖人才,他们对自我要求严格,受他们影响,曾国藩思想得到洗涤,也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了。

网络时代,和古人比,我们有更多机会优势接触到全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主动接近他,收集他的资料,或者报名参加他的课程。这几年,从网络上,我接触到很多同频优秀的人,看他们发在平台上的文章,也会参加他们的社群,和他们接触,让我很滋养,受益良多。

2、立志。人一定要梦想和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在大海中航行,却没有指明灯引路,最终一定会迷失方向。自从立志做一名圣人后,就像给自己定下人生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曾国藩给自己定下12条日课,每天对照这12条标准,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这一做,就是坚持终身。

去年11月份我参加了笑薇老师的社群,这种读书写作的方式我非常喜欢,笑薇老师说她的目标是5年内带领1000名学员成为职业读书人。老师为这个目标一直在努力和坚持中。

3、执行力。晚上想了千万条,早上起来走原路。光想不动,永远不会改变。曾国藩立下志向后,他就行动起来,检验他如何行动的标准就是,开始记日记,每天都写,从言行举止,从思想动态,无时无刻不在反思自己。

这一点对我触动最大,我有比较重的拖延症,时间管理很不好,现在我定了一个近期小目标,就是不迟到,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提前完成,比如写作打卡,定下计划后,要提前1天完成,上班提前20分钟到。这是最小的目标,不迟到是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从细节抓起,才叫真正的“实行”,但是很多人平时在细节上对自己要求,到了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而曾国藩的改变就是从一些小细节不放过自己,最终也成就了自己。

4、做事要有恒。

现在很多人也会写下自己的目标,特别是每年元旦,很多人通过网络平台晒出自己一年目标,但是真正能够执行的,并不多,包括我自己本人也是这样,记得年初时,我要求自己每天都要写复盘,也只是开头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就放弃了。

曾国藩一开始也不是一位有恒的人,但是他善于反思自己,对做事不能坚持这一行为,天天检讨批判自己,在不断反思和斗争中,曾国藩战胜了自己,做什么事都能坚持到底。

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很少,如果认准目标坚持下去,你已经打败了很多人了,相信也一定会成功的。

曾国藩的成长之路,以上4点,我们可以复制和借鉴,因为我们都是很普通的人,不聪明,也没有过人的特长,但是只要有改变的决心,就像当初曾国藩立志一样,坚持下去,我们也会脱胎换骨,成为更好的自己。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