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原文

《论语》中的 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
1个回答2024-01-29 19:42
说话必须要有信用,行动必须要果断
小学生必背论语,就5句
1个回答2024-02-02 03:57

您好: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吾日三省吾身。

 

论语有必要深读吗?
1个回答2024-02-03 23:00
作为一个国人,论语毋庸置疑是要深读的,因为论语里面包含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这些道理和方法在目前而言还是有很好的可实践性,另外多读论语,可以增加你的文言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多读多想多实践,你的人生境界也会不同,举几个例子,论语里面的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思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证焉,可谓好学也已”、“朝闻道,夕死可矣”等等很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思想,很值得慢慢体会与领悟。论语影响国人很深,作为中华儿女,我认为深度非但必要,要能熟读成诵且慢慢去践行方可。当然,读论语要读原文,有时我很想推荐这样的好东西给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但大家都默然笑之,好像只有现在挣钱才是唯一的正道,对于此我也只有感叹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一切随缘,不可强求。
军事理论必读十本书
1个回答2022-06-14 13:05
蒋百里《国防论》
小学生必背论语60篇
1个回答2024-02-06 19:19
大学生也没有要求背60篇论语啊......

我记得初中课本上应有<论语十则>,可以试着阅读理解下.
为有业之必要写3条道理论据
1个回答2024-05-29 16:47

 

宇宙必然论
3个回答2023-10-24 17:07
你扯到哲学了 而且你灰常吕秀才
辩论赛问题题目:人该不该言而有信 言出必行
1个回答2024-01-27 11:20
举例子啊,我记得孔子就有不言出必行的故事。。似乎是孔子被强盗抓了,然后孔子答应强盗不报官才被放了,但是放了之后就去报官了,子路问孔子,孔子说:言出必行要建立在义字至上
论述小学教师必须要处理好的五种人际关系
1个回答2024-02-11 22:15

论述小学教师必须要处理好的五种人际关系如下: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各类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素质教育观下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当从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五个具体的方面展开。

2、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成长也负有责任,并且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3、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对于同处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同事,在地位上应当是平等的,并给予必要的尊重。由于工作任务及性质上的差异,教师集体中也会产生矛盾与冲突,这就需要教师与同事之间能够互相理解。教师在集体中共同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若想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师必须与同事进行协作,维护团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4、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教师在教育组织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然要在一定教育管理者的管理之下开展工作。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实质上是组织中承担不同任务的人们之间的关系。

5、要处理好和社会的关系

教师也是社会中的一员,作为教师要处理好和社会的关系,从古至今,社会赋予了老师很多称号,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蜡烛、春蚕、臭老九等等,现代社会更提出了老师既要是老师,又要像慈母,又要像严父,还要像朋友。

不管社会赋予我们多少角色,作为教师我们始终要展现的社会角色就是老师。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我们始终不能丢弃教师的本色。只有以一个本色的老师和社会相处,我们在这个社会中才会是安全的,本分的。也就是说只有守住老师这个角色,社会才会真正的接纳我们,认可我们。

知足者未必常乐的论据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6 17:29

论据:

1、知足,就是对现状满足,而满足又往往导致不思进取。

因此提倡知足常乐,必会给现代社会带来种种弊端,且带来的这些弊端非常不利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为知足,人们容易满足现状,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因为知足,人们便很容易放弃拼搏与努力,也就失去了继续攀登高峰的动力,不求上进。

因为知足,所以安于现状,“知足”在对待物质享受的态度上,不失为一种优秀品质,从两一意义上讲,“不知足者常乐”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在事业上“不知足”是奋斗者的哲学,开拓者的写照,只有不安于现状的人,才会在奋斗中尝到创造的乐趣,才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 物质生活上要想常乐就必须“不知足”。

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土处穴居的水平,何乐之有?如果人们都有满足于现状,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也不会被电扇代替,更不会出现代替畜力的汽车,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将停滞不前,快乐从何而来?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从何而来?可见,知足者不常乐。

3、对于人生的奋斗目标,则更是不知足者常乐。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工作、学习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成就。而这些,不都是一个人真正常乐的基本条件吗?不知足的精神,这无形的动力,推动人类进步,推动文明前进,推动社会发展,使每个不知足者常乐。

不知足者常乐,并不是对成功不予肯定,也不是说让人对私利贪得无厌,而是指不满足现有成绩,不安于现状。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知足而不求发展,就会被淘汰。 

关于知足未必常乐的名人名言:

1、知足常乐,能忍自安。——[清]金缨

2、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清]金缀

3、贵莫贵于无求,富莫富于知足。——[清]申居郧

4、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汉]《礼记》

5、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宋]林逋

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春秋]《老子》

7、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

8、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常足也。——[春秋]《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