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离思

西游记里,女儿国王和唐僧离别歌曲
1个回答2022-08-29 19:14
相见难别亦难-吴静
唐朝的离别诗
2个回答2022-10-27 20:17

唐朝的七绝,基本上都是离别诗。因为七绝短小,适合临别赠言,尽显情义无尽的感觉。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些都是传世经典,不过在盛唐诗歌中,也不过例举一二,更有大量的优美送别诗。

唐师曾为什么离婚
2个回答2022-05-08 00:18
主要是因为他经常自愿去各种危险的地方采访,对于家庭的关心比较少
有哪些关于离别的唐诗?
2个回答2023-05-14 00:25
你们都会有的,我们都会被子都会有些不要。我
唐诗元稹的《离思》
1个回答2023-11-05 18:34
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歌。诗中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一句句话虽然简短,却富含深意。
首先,诗歌开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难为水,意思是说曾经的事情已经变得难以重现,就像沧海变成了一滴水般微小;而巫山不是云,则是说人们无法忘记的事情,就像巫山永远挂在天空中不会消失。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伤痛和难以忘怀的感受。
接着,诗中写到“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花丛是一个美好的场景,但诗人却懒得去回顾,这是因为他已经陷入了离别的哀伤之中。半缘修道半缘君,则是说他的心思既在修道,也在思念离别的爱人。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人感觉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总的来说,元稹的《离思》是一首情感深刻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痛苦,以及内心的矛盾和不安。这首诗歌通过简短而深刻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苦痛和深情的情感。
西游记中孙悟空2次离开唐僧到花果山,分别是什么时候;简单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个回答2024-01-25 02:10

第一次是孙刚拜唐僧为师的时候,因为他杀了六个强盗,唐僧不满,责怪于他,一气之下离开唐僧,前往东海龙宫。

后来被东海龙王劝回去,结果被唐僧戴上了紧箍咒。

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孙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害的是好人,将逐走。

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那一回,孙打死了几个强盗,被唐僧逐走,后来六耳猕猴假扮攻击唐僧,最后被如来佛祖识破。

离开总共只有这三次,其中第一次没有回花果山,后面两次回了花果山。

所以他总共只回过两次花果山。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
1个回答2024-05-02 15:59

唐朝的离婚协议书:

1、此“协议”的内容是:“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既以一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2、译文大意是:如果我们的结合是一个错误,那不如痛快地分手来得超脱,希望你重整山河再攀高枝,也胜过两人看不顺眼互相挤对。离了之后,希望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找个好人家·····字里行间,似乎透出一丝丝的伤感之情。

3、民间戏剧中的“休妻”。这份唐朝的“放妻协议"说明并不是古代所有朝代女子的地位都是那么低下的,在戏曲剧本《秋胡》中,秋胡几年不归,秋胡母就劝秋胡妻:“不可长守空房,任从改嫁他人。”婆婆竟然主动劝媳妇改嫁。由此可见唐代属于古代少有的"开放型”社会。



扩展资料:

《唐律·户婚》对离婚有三条规定:

1、协议离婚。指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所谓“和离”,“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2、仲裁离婚。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婚,即所谓“出妻”。

3、强制离婚。夫妻凡发现有“义绝”和“违律结婚"者,必须强制离婚。从史实来看,提出离婚者也不只是夫方,妻方提出离婚的也不在少数。女方再嫁也不为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