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送别的诗

描写送别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2 16:00
恋恋不舍,留恋不舍,难分难舍,
有关送别诗人、故事、描写
1个回答2024-02-17 01:20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事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描写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送春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1个回答2022-12-15 20:52
春末夏初的风景
越剧《十八相送》描写了哪段古代爱情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1-31 04:35

梁山伯与祝英台
十八相送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中的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爱情早已深深的进入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他们用生命来歌颂爱情。如今,我们只能用那悠悠的歌声纪念纪念他们,纪念他们那永远不朽的爱情。悠悠清唱“十八相送”。《十八相送》节选自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该部分是该剧中的经典唱段。

描述学生送粽子的心情
1个回答2024-02-26 11:55
描述学生送粽子的心情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情,总之都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送给最亲爱的人,
当然,送粽子,在端午节前夕,还是很受到人们关注的。
金风送爽是描写秋天的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2-13 06:53
金风送爽是描写秋天的成语。
基本释义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出 处
鲁迅《述香港恭祝圣诞》:“金风送爽,凉露惊秋。”
十八里相送情景描述?
1个回答2024-03-09 00:44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