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行香子

行香子:李清照
1个回答2024-06-07 01:21
这首双调小令,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总的看,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开头是寂静的人间七夕,结尾是风云变幻的天上七夕。全篇以描绘牛郎织女的离愁,衬出词人自身的绵绵别恨。描绘天下七夕又把自己的真情融于其中,以自己痛苦的切身感受,深切体验为天帝所责,为天河所阻的牛郎和织女的境遇。这首词鼓起想象的羽翼,翱翔于天地之间。开头,从静夜蛩鸣、梧桐叶落,想到自己身处在离恨孤寂之中;再由自身的孤寂,联想到将要相会的天上的牛郎织女的艰难处境。她为牛郎织女感叹,感叹他们为浓重的离愁所苦,纵浮槎来去,也不能相逢;她为牛郎织女忧虑,忧虑他们经年才见,见后又别,别恨难穷。最后,又遥望太空,寄情于风云变幻的天宇,希望天帝不再从中作梗,盼望牛郎织女不再有波折,顺利实现一年一 度的会晤。从而,使真、善、美得到统一。这首词是咏七夕诗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希望可以帮到你
李清照的行香子一共有几首
1个回答2024-06-02 03:48
李清照流传下来的《清香子》好像只有两首,苏轼的多。

行香子????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注释】:
蛩:这里指蟋蟀。
梧桐:从立秋起开始落叶。故称:“一叶知秋”的树木。
云阶月地:云做阶梯月做地。
关锁:关卡封锁。
重:《花草粹编》作“里”。
槎:即木筏。
星桥鹊架:传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晚,有喜鹊在星河中搭桥,牛即织女相会一次。
莫是:莫非是,难道是。
霎会:一会儿。
【赏析】:
此词是李清照前的作品。作者以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为喻,表现自己对离家远行的丈夫的深情怀念。此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写离情别绪而不直陈,通过“七夕”牛女相会的神话故事婉转曲达。写牛郎织的传说,寄托自己怀念丈夫的缱绻愁情,含蓄而有韵致。
行香子????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有暗香盈袖中,李清照的暗香是指的是什么香?
1个回答2023-05-05 20:17
暗香一般指梅花。
李清照的名是什么李清照的字是什么李清照的号是什么故事又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5 11:27
李清照的名字是清照,她的号就叫做易安居士,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她是山东人。她留有赌书泼茶的故事。
李白李清照
1个回答2022-06-30 16:07
这个真没有!
李清照是谁?
1个回答2022-10-24 00:54
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哪里人
2个回答2022-09-07 03:55
去年暑假看过一本书叫莫道不消魂,一个女作者写的 ,觉得她看的很透彻。好像叫杨雨。书中写道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山东济南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不过晚年很孤独。
李清照的性格特点
1个回答2024-01-31 20:30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许多人把李清照看成一个感月吟风、悲悲切切的柔弱女性,充其量不过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而已。尽管文学史上,因她不崇拜权贵名流,敢于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但也仅尊她为“婉约之宗”。

李清照是一位气节高尚、性格刚毅、洒脱不羁的爱国女性。诚然,在她前期作品中有某些消极、感伤的情调,但通观其全部作品,我们就会对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扩展资料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携缺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敏隐局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桥让。

急求有关李清照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8:55
我就知道一个李清照买书。因为钱不够把外衣给当了。换书! 有一年清明前,李清照的姨母给她做了一件漂亮的裙衫,让她在清明时节踏青时穿。一个人冬天在家闷得太久,望见外面一片生机,春意盎然,心情也变得活泼起来。李清照不由自主地来到书市,在一个又一个的摊位前仔细翻看着,希望找到自己中意的东西。她就这样以赏玩的心思慢慢游逛,走到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小角落。那里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只守着一个小摊,上面放着一摞书。老者看起来风度翩翩,并不像普通的商贩,更奇怪的是,他并不招揽顾客,好像并不希望自己的书卖出去似的。李清照觉得非常有意思,便走了过去,想和老者说几句话。可是她突然被地上的书吸引住了,书皮上以篆字写着《古金石考》。她不禁大吃一惊,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古书,这部书流落民间几乎失传,她找过好多人帮着购买,结果都没有买到。现在的李清照只见书本,不见老者,抑制不住自己的惊喜,拿起一本便翻看起来。

  不知什么时候,她突然猛醒这是人家要卖的书。李清照手里紧握着书,急切地问:“老伯,您这套书可是要卖的?”老者点点头:“是啊,这是家传的一部古书,按理讲是绝不能卖的。也是时运不济,家遭变故,实在是没有可以救急的物件儿了,可是,我还是不忍心就这么把它送到当铺,交给那些不知道珍惜的人去糟蹋,所以就在这儿等着,只想等个懂得它的人来,给它个好归宿!姑娘,看得出你是个识货的人!你要能买了它去,也算了了我的一桩心事。”李清照微笑着问老人:“老伯,您需要多少钱来应急?”老者说:“唉,应急至少也得三十两吧。姑娘你看着给吧,只要能好好地保存它,就是少点也没什么。”

  没等老者把话说完,李清照把自己随身带的钱全部倒出来,仔细查点也不过十两左右,李清照显得有些着急,对老者说:“老伯,我今天出门仓促,没有带那么多现钱,你明日可否还来这里?我一定带多于三十两来拿书,好吗?”老者为难地说:“姑娘,不是我不答应你,我的盘缠早就用得差不多了,我和家人已经说好,今天日落,无论这书卖不卖得出去,都要和他们一起出城回家的。”

  李清照一听,急忙抬头望天,这时已近日暮,就算雇车回家也未必能赶上。她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看着李清照着急的模样,老者也有些于心不忍,只好安慰李清照说:“姑娘,你也不用太过着急,唉,就当是你和它没缘吧!也许有一天,你还能再碰上它呢。”李清照听着老人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但帮不了老者,还失去了保存古书的机会。她不自觉地握了一下衣角。这一握让李清照有了办法,她立即对老人说:“老伯,您只要再等我一会儿,只一会儿就好!一定要等我啊!”然后转身就跑,留下不知所措的老人站在那里。

  过了半个时辰后,老者见李清照只穿一件内衬的单衣,跑了回来,手里拿着银两。原来,她把自己的新衣给典当了,换了二十多两银子,连同自己原来的十几两银子,一起交到老人手中。老者看着一个年轻姑娘家竟然为了一套书,不惜当街只穿着单衣薄衫,十分感动。老者说什么也只要三十两,可是李清照没有让他再推辞:“老伯,您给我的可是无价之宝啊,若是今日我身边能再有些银两也会倾囊相赠的。您就不用推辞了。”然后,李清照抱起那套珍贵的《古金石考》,穿着单衣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回家去了。

  李清照后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女词人,与她对知识的热爱,对书的痴迷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痴迷她才可以有所放弃,即使是姨母赠送的新衣服也可以典当出去。
李清照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0:25
此花不与群花比

人言,真的可畏吗?

或许,对于智者来说,并不如此。

只是要看你是否真的是一个傲然于世的智者,心灵的坦然,会造就真正的勇者,无论男女老少。

我要说的,便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是她坦荡而不羁的步伐,却让芸芸众生只有远远相望,终没有勇气相随。

是的,她就是李清照,那一个不让须眉半步的女子。

或许是天性使然,或许是满腹诗书的造就,她似乎总有一种可以摒隔世俗的力量。那一份率真,是独上高楼的美丽。

初嫁的时候,父亲李格非在朝中犯案,而处理父亲案件的,恰恰是公爹赵挺之。清照深知公爹惧怕他人言论,极有可能有意重判父亲以显自身公正清白。身为新妇的她,竟亲口对公爹直言,让他不要只顾自己名声而冤枉了父亲,要公正处理此案。

需知当时的女子,地位何其卑微,三从四德礼仪教化重重束缚之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勇气。

谁说过的,伟大注定孤独。于是,无可避免的,是不尽的孤独。

国破了,家忘了,夫死了,亲散了。繁华转瞬散去,“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秋风瑟瑟,落叶凄凄,怎的没有人回应?半世的孤独以后,以为心如死水,以为此生就这么尽了,怎知又被人触动了芳心。

五十岁的时候,李清照再嫁了。

总想着要看热闹的人群终于等到了这天大的新闻和笑柄,大家奔走相告,热烈讨论,然后一个个本起脸来成了忠诚严肃的卫道者,漫骂、嘲笑、指责、讥讽一瞬间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然而面对千夫所指,矛头所向,李清照依然云淡风清,从容不迫。这对于世俗人群,多多少少是一种失落与侮辱。于是人们渐渐散去,不再唾沫横飞。

可谁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新丈夫的百般毒打凌虐,两年以后,李清照提出了离婚。

在当时,若女方提出离婚,无论错在何人,都要判那位妻子坐两年牢。于是,李清照与再婚丈夫一起进了牢房。不久后因京城的一位亲戚保释,李清照独自出狱了。

两年以前意犹未尽的人们,终于又等到了新的机会,汹涌的浪潮再度袭来,大家摆出新的势头与决心,声调更高,嗓门更大,言辞更加刻薄,仿佛力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是李清照那布满皱纹和伤痕的脸庞,却依旧淡定从容,不为所动。以静制动,终于,人群再次散去了,他们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却始终奈何不了这位女子。

“不如随分樽前坐,莫负东篱菊蕊黄。”

不是庸人,当不自扰。这么一辈子走来,是苦是甜,都是自己的,命是自己的,情是自己的,日子,是给自己过的。

临死以前最后的一笑,依旧从容坦然,风轻云淡。历尽风沙,洗尽铅华,再见了,这个沉重繁复而疲惫的世界,我站在危楼之上所看到的美景,是你们终其一生也无法体会到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