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睡美人全景

昆明一些景点的传说故事(急求)
1个回答2024-02-09 02:58
  昆明东面有一山曰金马山,西面有一山曰碧鸡山,史称“东骧神骏,西翥灵仪”,为云南的象征。早在明代,“金马朝辉”与“碧鸡秋色”就已视为昆明胜景。



  《金马碧鸡》的传说在云南广为流传。滇西的大姚、永仁,滇南的墨江、江城境内均有流传。位于滇东的昆明所流传的金马碧鸡内容最为丰富,所遗存的有关民俗风物事项也最多。



  流传于昆明的《金马碧鸡》的传说其主要内容有二:其一,与大姚传说相似。说古时昆明为荒凉贫瘠之地,山上无树木花草。一日太阳东升,在“隆隆”巨响声中,大阳里飞出一匹骏马;当天月亮出来,在“哗啦啦”的响声中飞出一只碧玉雕成的雄鸡。于是,昆明处处金花开,满山结金果,坝子成碧海,鸟飞鱼虾跃。其二则说:武勇的滇王同哀牢王美丽的公主联姻,金马碧鸡是哀牢王作陪嫁送给滇王的礼物。后来,因滇王有两位王子,相互都谦让王位。老滇王纳宰相之谋,让两位王子都去寻找放到大山之中的金马碧鸡。结果两位王子去找金马碧鸡之后,一直不见返回,于是便成为昆明民间流传的纪念金马碧鸡的许多民俗事项的缘由。



  《金马碧鸡》的传说源远流长,远在公元前的西汉就在民间有流传。史料记载,汉武帝听信方士的说法,认为云岭之南有神鸡,毛羽青翠,能破石凌空飞翔,光彩夺目,其声悠长。汉宣帝封王褒为谏议大夫前往云南求取。王褒因故没有到达,还写《移金马碧鸡颂》以祭之。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里讲到滇池有龙马,龙马交配而出骏马,可“日得五百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72—527年)所著《水经注》里也提到大姚禺山有金马碧鸡“光彩候忽,民多见之”。唐宋之后,这一美妙的传说又被佛家所利用,说金马是佛教阿育王的“神骥”。唐代之后,昆明东西山岳已有金马、碧鸡的词寺,人们把它当作神灵以供奉。历代的文人名士吟咏金马碧鸡的诗文颇多。元·郭进诚有《碧鸡山》诗云:



  碧鸡一飞去,空遗碧鸡谷。



  寥寥千载下,徒仰山仪形。



  夕霭丽冠羽,朝阳纷影钥。



  明·金秉清有《龙马蹄石》诗云:



  神驹从此骋驰躯,印蹄分明掣电蹄。



  一勒嘶风云外去,淡烟芳草落花溪。



  旧时,昆明金碧路曾建有金马坊与碧鸡坊。两坊跨街而立,巍然对峙。早在明《景泰云南图经》中就有如下记载:“今城南三市街有碧鸡金马二坊盖表,其为一方之胜也。”金马碧鸡坊最早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原为石坊,清顺治时毁于战火,康熙年间重修,后又几经修葺。为两座木结构斗拱牌楼,东称金马坊,西称碧鸡坊,两坊各宽三楹,下面可通车行人。牌坊上金马碧鸡四字为呈贡书法家孙清彦楷书,贴以金箔,与整座牌楼的丹漆彩绘相映,雄浑壮丽,金碧辉煌。相传在相隔六十周年的鸡年,到了中秋节的傍晚时分,当太阳西下、圆月东升时,两坊正面相对而日月光亮相射,金马碧鸡坊的倒影随光移动而结合,这就是“金碧交辉”,被称为昆明八景之一。金马碧鸡坊毁于公元1966年,1999年得以重建。
昆明一些景点的传说故事(急求)
1个回答2024-02-08 19:42
昆明东面有一山曰金马山,西面有一山曰碧鸡山,史称“东骧神骏,西翥灵仪”,为云南的象征。早在明代,“金马朝辉”与“碧鸡秋色”就已视为昆明胜景。



《金马碧鸡》的传说在云南广为流传。滇西的大姚、永仁,滇南的墨江、江城境内均有流传。位于滇东的昆明所流传的金马碧鸡内容最为丰富,所遗存的有关民俗风物事项也最多。



流传于昆明的《金马碧鸡》的传说其主要内容有二:其一,与大姚传说相似。说古时昆明为荒凉贫瘠之地,山上无树木花草。一日太阳东升,在“隆隆”巨响声中,大阳里飞出一匹骏马;当天月亮出来,在“哗啦啦”的响声中飞出一只碧玉雕成的雄鸡。于是,昆明处处金花开,满山结金果,坝子成碧海,鸟飞鱼虾跃。其二则说:武勇的滇王同哀牢王美丽的公主联姻,金马碧鸡是哀牢王作陪嫁送给滇王的礼物。后来,因滇王有两位王子,相互都谦让王位。老滇王纳宰相之谋,让两位王子都去寻找放到大山之中的金马碧鸡。结果两位王子去找金马碧鸡之后,一直不见返回,于是便成为昆明民间流传的纪念金马碧鸡的许多民 俗事项的缘由。



《金马碧鸡》的传说源远流长,远在公元前的西汉就在民间有流传。史料记载,汉武帝听信方士的说法,认为云岭之南有神鸡,毛羽青翠,能破石凌空飞翔,光彩夺目,其声悠长。汉宣帝封王褒为谏议大夫前往云南求取。王褒因故没有到达,还写《移金马碧鸡颂》以祭之。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里讲到滇池有龙马,龙马交配而出骏马,可“日得五百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72-527年)所著《水经注》里也提到大姚禺山有金马碧鸡“光彩候忽,民多见之”。唐宋之后,这一美妙的传说又被佛家所利用,说金马是佛教阿育王的“神骥”。唐代之后,昆明东西山岳已有金马、碧鸡的词寺,人们把它当作神灵以供奉。历代的文人名士吟咏金马碧鸡的诗文颇多。元·郭进诚有《碧鸡山》诗云:



碧鸡一飞去,空遗碧鸡谷。



寥寥千载下,徒仰山仪形。



夕霭丽冠羽,朝阳纷影钥。



明·金秉清有《龙马蹄石》诗云:



神驹从此骋驰躯,印蹄分明掣电蹄。



一勒嘶风云外去,淡烟芳草落花溪。



旧时,昆明金碧路曾建有金马坊与碧鸡坊。两坊跨街而立,巍然对峙。早在明《景泰云南图经》中就有如下记载:“今城南三市街有碧鸡金马二坊盖表,其为一方之胜也。”金马碧鸡坊最早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原为石坊,清顺治时毁于战火,康熙年间重修,后又几经修葺。为两座木结构斗拱牌楼,东称金马坊,西称碧鸡坊,两坊各宽三楹,下面可通车行人。牌坊上金马碧鸡四字为呈贡书法家孙清彦楷书,贴以金箔,与整座牌楼的丹漆彩绘相映,雄浑壮丽,金碧辉煌。相传在相隔六十周年的鸡年,到了中秋节的傍晚时分,当太阳西下、圆月东升时,两坊正面相对而日月光亮相射,金马碧鸡坊的倒影随光移动而结合,这就是“金碧交辉”,被称为昆明八景之一。金马碧鸡坊毁于公元1966年,1999年得以重建。
“知了”(昆虫)睡觉时间是什么时候?
1个回答2023-10-23 04:16
知了在冬天睡觉
昆虫睡觉吗?
1个回答2024-03-04 17:57
睡觉啊 因为它有神经吗 也需要放松啊
昆虫会睡觉吗
1个回答2024-03-07 13:59
昆虫也是会睡觉的,因为他们也是会累的,也是会休息的。
昆虫会睡觉吗?
1个回答2024-03-11 12:44
所有昆虫都会睡觉,有些昆虫夜晚出没是因为它们白天已经休息过了,比如说蝙蝠。如果你要说蚊子白天黑夜都有的话你就想想,这蚊侍并晌子是白天多呢还是晚上最多呢?有些蚊子会蔽卖因为多种因素在白天休息的时候突然醒来,要知道蚊子的警惕性是比较高的。通过老锋以上结论,现在你应该了解了吧!
一本关于小男孩睡梦中进入昆虫世界了解昆虫的书
1个回答2024-01-21 23:26
[法]J·H·法布尔<昆虫记>
昆明湖的主要景点
1个回答2024-02-08 01:34

昆明湖著名的十七孔桥横跨在南湖岛和东岸之间.桥长150米,像一条长虹架在粼粼碧波之上.它系仿著名的卢沟桥之作,桥上每个石拦柱顶部都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显得精致、雄伟和美观. 十七孔桥东头湖岸上矗立着一座全国最大的八角亭,附近蹲卧着一座如真牛一样大小的铸造精美的铜牛,昂首竖耳,若有所闻而回首惊顾的神态,非常优美生动,原取神牛镇水之意,现为珍贵文物.由铜牛处循岸往北,湖东岸有知春亭.每年湖冰融解后,此处得春气之先,亭畔桃红柳绿,最早向人们报知春的消息,亭因此得名.从知春亭向北望万寿山景色,最为鲜明.
在湖北岸与万寿山之伺的著名的彩色长廊是中国南北园林中最长又最富於艺术性的游廊.东起乐寿堂的邀月门,穿过排云门,直达万寿山西端的石章亭,全长728米,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长廊的每根仿梁上都有彩画,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800余幅画面溢彩流金,令人赞叹不已.长廊蜿蜒曲折,穿花拂柳,联殿通阁,犹如一条彩带.在长廊中漫步观湖,步移景换,变化万千.
颐和园的昆明湖,是北京近郊最吸引人的水域。颐和园中昆明湖的水面占公园的四分之三,昆明湖根据水域的分割状况,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大湖、西湖和后湖。其中西湖又可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昆明湖绕流万寿山后山脚下的溪河,称为后湖。后湖也可分为后湖和谐趣园湖两部分,但主要水面集中在大湖。昆明湖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水域广阔,景色秀丽,每年夏秋季节,大量游人纷纷而至。人们在昆明湖泛舟消暑,微风拂面,微波涟漪。西望玉峰宝塔,立于青山之上,北看佛香高阁,处于翠柏之间。远山近水,诗情画意,使人暑意顿消。当人们在风和日丽的夏秋之际,立于岸边,放眼观看,湖面上汽艇、画舫,载着游客环湖游览,条条小船,乘着游客划桨而航,桥、岛、殿、阁,倒映水中,湖面上生气勃勃。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

昆虫是否睡觉
1个回答2024-03-08 04:45
昆虫也会睡觉的,只不过有些昆虫为了躲避天敌(如:鸟)会在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
昆明的雨写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5-22 08:06

作者到了昆明以后,恰好碰到了下雨天,这雨给他带来了许多的困难,他也只好停留下来走不了了,于是写出了《昆明的雨》,这就是他的写作背景。

作者想念昆明的雨,实际上他是想念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类菌子,果子杨梅 ,缅桂花。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全方位展示了昆明的雨,使内容更丰富,更完整。

结尾处的诗词画龙点睛,传神地展现了作者与朋友悠然自得的情景。“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首尾呼应,且短小而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与喜爱之情。

扩展资料

《昆明的雨》文中主要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果子、花儿及一些印象较深的事与人。选择这些昆明雨季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作者思绪的,写出自己四十年后对昆明的雨的怀念。

文章质朴自然,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然而读来让人有击掌赞叹,不忍释卷之感。特别是本文的抒情,正如昆明的雨一般,不急不烈,温婉节制,连绵不断,使人动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