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
1个回答2024-02-24 03:21


中国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位于湖南长沙东郊。共3座。1972年发掘1号墓,1973〜1974年发掘了2号和3号墓。据墓中出土印章、简文及《史记》和《汉书》记载,2号墓墓主是第一代侯利仓,死于汉惠帝二年(前193);3号墓墓主可能是利仓儿子、第二代侯利豨,下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墓主应是利仓妻子,下葬年代在文帝十二年以后数年至十几年间,其尸体至今保存完好,其墓葬形制及葬式值得研究。三座墓随葬有大量“谴策”竹简、医简、帛书、彩绘帛画和兵器、乐器、漆器等器物,其中已判明的帛书有28种、计12万余字,分为六艺类、诸子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术类和地图类等,是中国考古学史上一次重大发现。这几座墓的发掘,为研究汉初的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马王堆汉墓的女人是谁
1个回答2024-03-16 15:40
辛追

辛追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死于公元前186年,享年50岁。于1972年出土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1号墓。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也是具体表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
马王堆汉墓
1个回答2024-02-22 15:52

中国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位于湖南长沙东郊。共3座。1972年发掘1号墓,1973~1974年发掘了2号和3号墓。据墓中出土印章、简文及《史记》和《汉书》记载,2号墓墓主是第一代侯利仓,死于汉惠帝二年(前193);3号墓墓主可能是利仓儿子、第二代侯利豨,下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墓主应是利仓妻子,下葬年代在文帝十二年以后数年至十几年间,其尸体至今保存完好,其墓葬形制及葬式值得研究。三座墓随葬有大量“谴策”竹简、医简、帛书、彩绘帛画和兵器、乐器、漆器等器物,其中已判明的帛书有28种、计12万余字,分为六艺类、诸子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术类和地图类等,是中国考古学史上一次重大发现。
这几座墓的发掘,为研究汉初的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马王堆汉墓
1个回答2024-03-03 19:58
近日,湖南省博物馆决定:从3月29日起,将已关闭近两年的马王堆汉墓陈列精华展品搬迁至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规划展示馆,免费对外展出。
湖南省博物馆目前2014年下半年主体工程完工,2015年全面建成对外开放,等开放了,肯定还会搬回来,这也是旅游业的一部分,不可能长期在别的地方的!
马王堆汉墓帛画的主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02:55

马王堆汉墓帛画主题是引魂归天。

帛画是中国古代画的一种,是指在帛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战国帛画代表着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成就,是独立意义上的绘画作品。帛画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

探索古墓
1个回答2024-03-12 09:39
很多东西都是夸张的 不能全信 但是我也想看。。
马王堆汉墓
2个回答2022-05-13 21:33
没有听说过。这是你的记忆还是什么资料上的?
基本可以确定你说的东西没有。要是有了,我给你100分,算是学费吧。
马王堆汉墓
3个回答2023-04-06 05:45
在马王堆帛书中,出现了以隶书笔意书写篆书的字体。其基本保持篆书的字体结构,但较篆书为灵活。其书写时代大多在秦始皇廿五年之后,可以说反映了当时书写字体从篆书转为隶书的情形。 马王堆帛书中亦有用古隶书写的文献,比如《刑德》《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及《阴阳五行》乙篇等等。时代大约在汉初。然而马王堆帛书中亦已经出现用汉隶抄写的书籍。这表明隶书的规范化在西汉初期就已经完成。这类帛书中,《刑德》乙篇有“孝惠元”(前194)的纪年,表示成书年代大约在前194年左右。
这幅图上的书法不属于汉隶,应该是小篆向隶书转变时的字体,毕竟西汉初期仍然沿用秦隶的风格,到新莽时期才开始产生重大的变化。
马王堆汉墓帛画的具体介绍
1个回答2024-02-22 06:47

3号墓出土的一幅帛画与此幅尺寸、 形制、内容都相近。这两幅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取自远古神话的大量形象和按照现实描绘的人与物构成天、地、人相沟通的境界。帛画出土之前分别置放在两墓内棺的板上,是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又称“非衣”。因而,其主题是灵魂升天,画中人物正行进在通往“天国”的途中,天上日月并辉、明乐环响,龙、豹、翼鸟、玉璧等均是吉祥、护佑的象征。
发现于3号墓棺室西壁的一幅帛画长212厘米,宽94厘米,描绘了盛大的车马仪仗场面。左上方有两行人物,文武属吏簇拥着戴冠、着袍、佩剑的墓主向前行进,队列前有5层高台;左下方有100多人组成的方阵,阵中是正在鸣金击鼓的乐队;右上方有4列驷马车骑;右下方有14纵列共100余个骑从,画中所有的人物、车马都面向墓主人方向。有人认为描绘的是誓社、耕祠场面,也有人根据所绘的大都是武卒、车骑,认为描绘的是接受身为军事将领的墓主检阅的仪仗。同一棺室东壁也有大小与两壁相同的一幅帛画,因破损严重难辨全貌,根据残片中的建筑、车骑和妇女划船等形象,推测描绘的是墓主的家居生活。
3号墓出土的另一幅帛画长约100厘米,高约50厘米,描绘了4排共44人。人物有男女老幼之别,衣饰简朴,有的上身裸体,所有的人物动态均是当时称为“导引”的健身动作,屈体、伸肢、跳跃、回旋,姿态各异,十分生动。根据人物动作与旁边的题字,可知是一幅运动范围式的画作,定名为《导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