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骈文

什么是骈文啊?
1个回答2022-08-16 22:35
两马并驾为骈
骈文与骈赋的区别?跪求!
1个回答2022-09-05 19:01
我一直也比较疑惑骈赋和骈文的区别。今天有所得。

骈赋的特征有四:对偶 用典 声韵 辞藻 诗文的集合体赋从来就讲押韵,到骈赋更注重声律(平仄相对)。(特征来源于自考汉语言文学教材,下同)

骈文的特征有四: 对偶 用典 声律 辞藻

注意不同的第三条 声律,指的是每联上下句声调要相对,而不是押韵, 骈文是不需要押韵的(找几篇骈文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南朝齐梁才发明四声之说,但之前行文已有声调相对者。
骈文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17 06:06
一种词句整齐对偶的文体, 又叫骈体文.全篇以双句为主, 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 相互对称, 并讲究音律. 通常以四字句. 六字句相互交替, 因又称四六文.
骈文的名词解释
1个回答2023-02-03 22:46
是一种文学题材
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骈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7 16:24
两马并驾。骈死于槽枥之间出自韩愈的《马说》,骈字的解释意思是两马并驾。骈死于槽枥之间的意思指的是名马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出自韩愈《马说》节选。
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骈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7 11:22



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注释: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骈文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1-14 11:46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汉民族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
很高兴为你解答!

如有不懂,请追问。 谢谢!
车马骈驰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2-15 02:48
车马骈阗,汉语成语,拼音是chē mǎ pián tián,意思是车马聚集很多。形容非常热闹。出自唐·杨炯《晦日药园诗序》。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故事,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6-22 01:23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谁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建造了一座房子
1个回答2024-06-22 01:21
答-是人。人用的一生经历在打基础,夯实基础,基础建设,形成框架,舔砖加瓦,成型修饰穿衣。这就是人的一生在位生存而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