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塔

关于舍利子及舍利塔迎请及供养的请教
1个回答2023-09-24 06:46
问下寺院的人啊
金刚座舍利宝塔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4 04:26

金刚座舍利宝塔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

千年阿育王塔内的舍利是谁的舍利子
1个回答2022-09-28 06:09
最近从七宝阿育王塔中的金棺银椁启请出的是释迦牟尼的佛顶骨真身舍利和一些感应舍利子。阿育王本人好像没有舍利子留下来。至于达摩祖师往生去向我们也无从得知啊。
舍利塔装藏放什么
1个回答2023-08-12 22:51
建佛塔功德无量,《造塔功德经祥运》上说,如能造佛塔,福报无穷无尽。
1.佛盯喊塔装藏,可以装佛经,只要是佛经都是佛的法身舍利,等同佛的真身舍利。
2.佛塔装藏,还可以装一些珍珠、玛瑙、玉石等等。
3.佛塔装藏,还可以装一谨则梁些佛像。
雷峰塔的舍利子是什么来的?
2个回答2022-09-05 21:40
你把它理解成骨灰,佛的骨灰
燃灯佛舍利塔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3-09 19:07
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可谓一直萦绕着神奇与迷离的传说。通州的历史相当悠久,甚至比北京的历史还要长,自古便有一京二卫(指天津)三通州的说法,自然这神奇之事更是层出不穷,今天就单为大家讲几则关于这通州塔的奇闻:



一、现在的通州塔是十多年前修复过的,以前的通州塔顶上有一棵榆树,(现已被移至塔下的西海子公园内)据说此树是棵吉树,光树龄就有好几百岁,许愿是非常灵验的,(现今在树身上也有许愿人拴上的无数根许愿吉祥红绳),这个我们暂且先不谈,要说的是在当时维修施工该塔时,当工人修到最顶层(13层)的时候,工人亲眼看到了一条1米多长的大壁虎趴在塔顶,当时工人们个吓得魂飞魄散,都惊傻,以至于都定在了那里,当他们回过神来时,却发现那条大壁虎不知一转眼跑到哪里去了,一名胆大的工人壮起胆去查看,可什么都没有了,事后工人们说了这件事情。但大家一猜都会知道,没人相信他们,但据老人们讲,在他们小时侯就听祖辈说这塔上确有个大东西,但谁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看来这次维修也许是惊动了它吧。大家肯定会问,那它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奇怪就在这里。通州塔为砖结构实心塔,按说它不会平白消失,但它的确消失了,也许是具有某些仙气吧!老通州人很多都知道这件事,不过,总之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它也只能当作一个很神奇的传说吧!



二、椐通州县志记载,通州塔的确很奇,记载中提到:燃灯塔,高一十三层,底有一井,通东海,有蛟龙。椐小时侯听老人讲,解放前曾有人进入过踏底,(踏底有两层为空心)确有一口井,且有一条粗铁链直顺井中,当时此人与伙伴一起拉动铁链,可拉了八九个时辰都没有拉到头,到最后,他们开始听到从井里传来了风声,很阴冷的风,然后就闻到了浓烈的海腥味道,而且风越来越大,腥气越来越重,隐约还听见了兽吼的声音,几个人立马害怕了,仍下铁链就跑,后来,几个人心里不塌实,便于次日返回想将一切还原原状,但当他们回去时,一切都已回复平静,外面的非常长的锁链都又回到了井底,一切如故。
一切如来全身舍利咒塔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9-24 21:26
一切如来全身舍利咒塔是指给如来佛的舍利(舍身之后留下的骨灰)进行塔供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礼遇和尊重。咒塔是用来保存如来佛舍利和佛像的容器,也是用来展示佛教信仰和智慧的象征。咒塔是佛教建筑中的一种形式,通常由石、砖、木材等材料搭建而数拆李成,也有以漆、铜、金银等美术品挂钩塔身所制造的珍宝塔。在佛教徒心中,咒塔被认为是象征佛陀智慧和解脱的圣堂,是敬与如来之功德、愿望、智慧、圣像及舍利的寄托所。一切如来全身舍利咒塔因寺院和僧众的信仰、善举造塔而得以存在御脊,是佛教文化薯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传承和互动的桥梁。
关于舍利子及舍利塔迎请及供养的请教
2个回答2023-09-24 09:12
关于舍利子的形成,历渗没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学者提出,由于佛门僧人长期都是素食,摄入了大量的纤维素和矿物质,经过人体的新陈代谢,极易形成大量的磷酸盐、碳酸盐等,最终以结晶体的形式沉积于体内而形成。然而这种解释并不完全令人信服。世界上素食主义者成千上万,为何并无舍利子出现?佛门弟子不计其数,为什么不是丛手每个人都有舍利子呢?舍利子一般超不出以下几种来源:结石骨头牙齿死者携渗喊嫌带的随葬品或人为放入骨灰中的东西。一些学者认为,舍利子可能是一种病理现象,类似胆结石、肾结石之类。这种解释也难自圆其说,不少患结石症的病人,死后火化,无一例有舍利子存在,况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几乎都是身体健康、安详自在的长寿老人。
台头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6-04 03:47

该镇清朝和民盯樱国时期均属大城县。1948年12月基吵建台(头)黄(岔)市,改属静海县。1989年6月置台头镇。2001年8月调整区划,将二堡乡搏则侍并入台头镇。

文峰村的历史背景
1个回答2024-06-04 03:46

村对面山叫“文笔峰”,村因峰而名,村民以黄姓为主,传公元1112年建村。村落集中,房屋396幢(其中新建水泥楼房120幢)。耕地489.8亩。村委楼1幢,小学1所,会场1所,医疗站2所。清代的古民居12幢。清朝嘉庆年间台澎总兵黄礼鉁出生于此。黄礼鉁,道光十二年武举人。历任福建桐山参将、金门左营游击、奉旨统领闽浙官兵、台湾水师安平协副将、台澎总兵等职。现存有故居、墓、清朝圣旨、渡金仪杖衍牌、将军武官像等古迹。此外,还有元明时期的奶娘宫,明清时期的下马亭、陈普墓、陈普祠堂,清朝“进士第”、“将军府”等古建筑。通电、电话、电视、自来水、柏油路。

宋末元初闻名于世的著名天文学家、理学家、教育学家陈普出生于此。陈普,字尚德,号惧斋,出生于宋淳祐四年(公元1244-1328年)。一生曾主讲建阳云庄书院、建阳鳌峰书院,莆中勿轩书院,造就了一大批理学人才。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宁德县令叶稠为缅怀陈普,建陈普祠,并塑像祀之。自然景观有元代名人韩信同笔下的石堂八景等。
文峰村位于支提山西侧,与霍童相交界,系霍山西部山脉下的行政村。在唐时期这里曾名园州,自唐朝以来以石堂称呼,直至民国32年,已达千年之久。 早期的石堂拥有陈、林、黄、曾、彭、夏、芦、叶等三十六个村落,除了仍保留有黄、林、彭、兰、雷、叶等姓人口外,夏村、芦坪、陈家乾、曾厝弄等仍保留有这些地名的称呼。石堂之所以为石堂,主要是因为石堂以周围的山型相围而成达的近3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且四面山多有岩石,山形奇特(北面有笑天狮子峰,东面有笔架山峰,南面有展旗峰,西面有黄柏峰(将军山),中间有横案似的翠屏山峰),盆地中间还有一自东向西小山脉,分山南之梅鹤村,山北之文峰村,全境有如一个石的厅堂,故而有石堂之称,后因宋末元初诞生了闻名于世的陈普先生而出名,世人也就称陈普先生为石堂先生。

据《宁德县志》记载:“石堂在明、清时期为宁德县青田乡安远里二十都一图的钟山景与唐山景”。到了民国时期,宁德的行政历经几次变化:民国23年5月(公元1934年)全县划分5个区,民国27年全县划分3个区,石堂属三区洋中区管辖,民国32年(公元1943年)宁德全县并乡镇保甲,虎贝当时为上西乡,乡公所驻地设虎贝,石堂也就是在那时改为了文峰与梅鹤两个村。文峰村的命名主要以文峰东面的笔架山峰与韩信同著“石堂八景”中“文峰卓笔”而来的。广义的石堂应包括小盆地内的六个行政村,即文峰村、浮山村(文峰村分村出来)、梅鹤村、南岭村(梅鹤村分村出来)、岔路村与黄柏村,狭义的石堂也应包括文峰村与梅鹤村。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