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店主小说

小店区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3-11 10:31

每年元宵节,小店区组织彩车巡游、花灯展示、民间文艺表演、猜灯谜、舞龙、舞狮等文艺活动。
逢节假日,小店区组织扭秧歌。

张店村的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2-27 01:36

龙凤宝地出贤人
张店村山拱水护,据当地人说是块龙凤宝地。正是在这片山环水绕的土地上诞生了一位历史名人纳明张良。
《郏县名胜古迹》一书记述,张良,字子房,战国韩悼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55年)四月初十生在韩国城父邑(治所在今宝丰县李庄乡)东7.5公里张店。
据《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韩国城父。秦灭韩置颍川郡,汉继秦改城父为父城关,置县。张良为颍川春茄困郡父城县人。
《后汉书》载:朱宠初任颍川太守,以正月岁首宴群吏,问功曹郑凯曰:“闻贵郡山川多产奇士,前贤往哲,可得闻乎?”凯对曰:“留侯张良,奇谋辅世,玄算入微,济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生于父城。”
据考证,扒念汉代的父城县辖现今的宝丰县东部、郏县东南部,紫云山以西、汝水以南、沙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当时的县治在今宝丰县李庄乡古城。
唐《括地志》载:张良,汝州郏县三十里人。1980年版《辞海》载:张良,今河南郏县东人。

平里店镇的革命历史
1个回答2024-03-10 07:37

查莱州、烟台地方志

吴店镇的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3-27 17:48

葛象一
葛象一(1882~1949),名锡乾,字象一,吴店镇后葛庄村人。清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省立曹州初级师范,留校任简易科教员。1913年公立曹州中学与私立普通中学合并为山东省立第六中学。葛象一任第一任校长。一学期后改任学监,至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南迁,葛象一才回本乡继续办教育。1949年12月2日病逝。今菏泽一中院内立有“葛象一先生服务于本校二十五年纪念”纪念碑。

驻马店上蔡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4-13 09:48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驻马店市,辖7个镇、17个乡:蔡都镇、黄埠镇、杨集镇、洙湖镇、党店镇、朱里镇、华陂镇、芦岗乡、大路李乡、无量寺乡、邵店乡、五龙乡、杨屯乡、和店乡、蔡沟乡、塔桥乡、齐海乡、崇礼乡、韩寨乡、东岸乡、东洪乡、小岳寺乡、西洪乡、百尺乡。人口136.7万人,面积1529平方公里。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畜牧业大县、花卉名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上蔡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能源充裕,西距京广铁路、107国道26公里,东距106国道4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及4条省道穿境而过。

  上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是古蔡国所在地,是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的故里,海内外蔡氏祖地,重阳文化的发祥地。古蔡八景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孔子及历代圣贤曾在这里树立了文明的丰碑。

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年。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近500年。上蔡自古出名人,“孔子弟子贤者七十二,蔡有六人”,漆雕开最为有名;曾辅佑秦始皇统一六国,史称“千古一相”的秦丞相李斯亦生于蔡;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丞桓宽,还有明代的李逊学、刘光国,清代的循吏张沐,书法家程元章、李景梅等,近代及现代的汉一夫、寇文谟、雷保森等数不胜数的历代名臣、文人巨匠、民族精英都出生于古蔡厚土。蔡氏祖根源于上蔡。近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批蔡氏同胞来上蔡寻根拜祖。

  上蔡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古迹名胜遍布县境。现存有“芦岗拥翠”、“云护蓍台”、“蔡河沉月”、“鸿隙现莲”、“斯井鸡鸣”、“景贤书声”、“洪河夜雨”、“白云深处”八大古景,重点古迹有蔡国故城、白圭庙、伏羲画卦亭、蔡侯玩河楼、孔子问津处、孔子晒书台、光武台、奎星楼、李斯墓、蔡侯墓。蔡国古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西城墙之上的蔡侯玩河楼,楼台之上建有玉皇庙,神殿及拜殿台,是历代文人雅士聚会之地,留下诸多脍炎人口的诗篇。蔡河之滨的白龟庙,蓍草葱郁,白龟浮游。伏羲画卦亭史称造文字之先,创中华民族文明之始
生活书店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3 11:07

创建于1925年10月。1932年7月,在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社基础上成立了“生活出版合作社”,对外称生活书店。生活书店是解放前重要的进步文化机构。前后出版发行了大量进步的社会科学和文艺书籍,达1000多种。生活书店一直自办发行,有健全的发行机构。除发行本版书刊外,还经售外版的进步书刊,从而成为新出版业的发行中心。生活书店刚成立时还没有门市,1933年年底,《生活》周刊被迫停刊,生活书店迁移到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桃源坊后,才在那里建立了最早的门市。1934年生活书店迁到福州路复兴里。1938年初,生活书店将福州路复兴里的门市部结束,另在福州路378号用“远东图书杂志公司”名义开设门市,继续营业。1940年又将“远东图书杂志公司”改称“兄弟图书公司”。1943年春又将“兄弟图书公司”改组为“新光公司”,经营图书、文具和百货。翌年新光公司也告歇业。抗日战争胜利后,生活书店迅即在重庆南路6号公寓大厦楼下建立门市,于1945年10月开业。在白色恐怖日益严重情况下,1947年12月2日,重庆南路门市部被迫结束,迁至福州路复兴里四楼继续营业。1948年2月12日,国民党上海市执行委员会发出查封生活、读书、新知三书店密令的前夕,生活书店等三书店紧急撤离上海,迁往香港。邮购工作是生活书店的重要业务。1937年上半年,生活书店拥有邮购户6万多户,邮购户在书店的存款余额近10万元。生活书店的批发业务也颇具规模,全国经常有300多个代销单位分布在各大中小城市。生活书店在全部营业额中,本外版的出版物各占百分之五十。生活书店在1935年下半年还在上海建立了电话购书服务业务,直到日军侵占上海才停止,读者称便。抗战前生活书店只有武汉、广州两处分店,后来又陆续在西安、重庆、长沙、成都、桂林等地开设分店,共达55处。生活、读书、新知三书店于解放前夕同时撤离上海后即在香港实行合并。1948年10月26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管理处在香港成立,三店合并任务正式完成。全国解放后,1951年4月,三联、中华、商务、开明、联营等5单位的发行机构联合成“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上海成立分公司。1954年起,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并入新华书店,中图公司上海分公司并入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上海分店。

东风饭店的饭店历史
1个回答2024-01-03 23:47

原上海总会所在地,现为东风饭店。位于上海中山东一路2号。过去是远东闻名的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建于1910年,这是一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它以拥有当时东方最长的酒吧而骄傲一时,它的酒吧柜台达110.7英尺约34米。
上海开埠后,租界里陆续兴建了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总会大楼,其中以英国总会最早。英国总会名叫上海总会,又名上海俱乐部。
清同治元年(1862年)始建时是一座英国式古典建筑,3层砖木结构,外墙用红砖镶砌,为当时流行的三层“东印度式”建筑。最初为英国在沪侨民发起成立的俱乐部。
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原址翻建新楼,上海总会在原址建起6层文艺复兴式风格的新楼,首次采用以水泥为主的胶凝材料,打破了当时外滩建筑群千篇一律的砖木结构。1910年1月启用。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这幢大楼并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
1971年,上海总会大楼变为东风饭店;
1989年12月,上海首家肯德基餐厅在上海总会一楼开门营业;
1998年,大楼关闭等待修复;
日前,上海总会大楼经过改建修缮,变身高端豪华酒店重新开业。

王店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03:51

王店镇名,始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嘉兴镇遏使王逵居此,植梅百亩,聚货交易,始称王店(《嘉禾志》)。后簪缨相继,日渐殷庶,遂成巨镇(《梅里志》)。至明中叶,此地镇民之居,夹河成聚,为里者三,成为嘉兴四大镇之一。自唐至清,镇东为大彭乡,镇西为嘉会乡,镇跨两乡之间。宣统初元,自治之议起,乃划各区以属之,名曰王店镇区(《梅里备志》)。辛亥革命后,虽几经兵灾,仍为货物集散地,设王店镇。新中国成立后。逐步由商业性城镇发展为以轻纺、家电、轻工为主的工业性城镇。
王逵喜梅,以植梅著称,故镇亦名梅里,梅汇,梅会里。镇形如长龙耸尾。镇中主街,自东而西,长达1.5公里,其尾街由南至北,约800米。市河居中,史称梅溪,溪沿主街西连长水塘。
王店古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彩灯、剪纸及民间工艺享誉一时,灯会是王店镇一大风俗。早在明清两代就已盛行,被誉为禾城一奇花。彩灯品种极多,亭灯、台灯、楼灯、阁灯、船灯、塔灯、牛灯、龙灯争奇斗艳,各显其妍。大型灯会自民国以来就有6次,分别是发国二十三年,抗战胜利,1950年,1956,1959年和1976年。著名工匠朱颂清所扎彩灯,自成一家,彩伞灯是他的拿手一绝,1934年举行的灯会中就有他的作品,还有关帝銮灯,行牌师旗灯等,深得观众赞赏。
当代剪纸艺人龚德康先生,自学成材,所创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的剪纸比赛中获奖,并被一些工艺美术馆收藏,现为中华剪纸协会会员,浙江省剪纸协会理事。
民间艺人层出不穷,著名木匠朱祥林擅长小木家具,尤精于古典家具,所制家具工艺精美,名闻杭嘉湖一带,著名雕花匠黄生有,精于刻花,浮雕,梅、兰、竹、菊。传统戏文样样精通,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应为南湖红船雕饰,所雕图案,花纹精工细巧。1960年被评为省级名师巧匠。1969年又雕成小红船,工艺玲珑剔透,与大红船相媲美。被评为杭嘉湖名雕花师。
该镇文化事业发展迅猛,有茶馆、书场、影剧院、图书馆、体育场、俱乐部、老年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镇业余艺术团,每年举办梅里之春演唱会,有十余名艺人多次在省、市、区获奖。各类文化艺术协会――梅里集邮协会、梅里书画社、梅里摄影协会、梅里花卉协会、王店信鸽协会等民间协会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广播、有线电视网覆盖全镇。全民健身活动深入人心,镇建有游泳池、溜冰场、门球场、篮球场、乒乓室、棋牌馆、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歌厅、舞厅、宾馆、饭店一应齐全,文化古迹存有多处,是浙江省的百强旅游镇。

王店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03:41

清末此处是阜阳至焦陂的过路店,1904年兴集,因王姓住户居多,故名“王店”。
1948年设王店乡,属许堂区管辖
1950年置王店区
1958年成立王店公社
1961年复置王店区
1969年撤区并社,再置王店公社
1983年称王店乡
1984年改称王店镇
1986年隶属县
1992年撤区并乡,形成王店镇。

张店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4 03:34

明清时期属南阳府唐县桃园保(今张店镇桃园寨村),1913年属沘源县。1921年设张店乡,属桐寨铺区。1923年属唐河县桐寨铺区。1931年设张店联保,属张店区。1934年复改为乡。1948年8月属唐西县,北部为白秋区,中部为张店区,南部为长秋区。1949年3月并入唐河县,设第六区(驻张店)。1951年8月改为白秋区。南部属叟刘区。1956年2月撤区,设张店、牛三门中心乡。1958年10月北部属桐寨铺人民公社,南部属郭滩人民公社。1961年5月北部属桐寨铺区白秋公社、张店公社;南部属郭滩区牛三门公社、乔庄公社。1968年8月撤区,张店公社、乔庄公社、及白秋、牛三门两个公社的一部分合并为张店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张店乡。1985年撤乡设镇。2010年11月30日曾庄村、付岗村、南马庄村、李宅村、宋庄村、牛三门村、牛五门村、西孙庄村8个村回归官庄工区。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