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曲水流觞

兰亭集序 中 “觞”怎么读
1个回答2023-08-05 21:26
shang 第一声
王羲之《兰亭序》中“一觞一咏“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5-10 20:00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曲水流觞是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意思是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要即兴赋诗并饮酒。王羲之与友人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成为流传在文人墨客中的风雅之事。
兰亭里的曲水流觞是说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12 10:38

曲水流殇故事的发生地会稽山阴之兰亭。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初三上已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记载:“又有清流激荡,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举行祓禊仪式后,王羲之等人传承古俗,流觞赋诗,留下了千古佳话。扩展资料: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fuxi)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这种传统历史非常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据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曲水流觞”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免灾。流觞亭是纪念流觞曲水场所,是兰亭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代。亭的周围木雕长窗,外面走廊环绕,古香古色。亭内墙上挂着一幅“流觞曲水图”,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王羲之等人修楔雅集的情景,有的低头沉吟,有的举杯畅饮,有的醉态毕露,令人叫绝。

兰亭里的曲水流觞是说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13:00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上巳节,节期三月初三日,又称“重三”、“春禊”。水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上已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
兰亭里的曲水流觞是说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10 23:55
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初三上已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这样记载:“又有清流激荡,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举行祓禊仪式后,王羲之等人传承古俗,流觞赋诗,留下了千古佳话.
“觞”,本义为古代盛酒器.《说文》:“‘觞’,爵实曰‘觞’,虚曰‘觯’.”《说文段注》:“韩诗说,爵、觚、觯、角、散、五者总名曰爵,其实曰“觞”.例句如:“请行觞.《礼记·投壶》”如“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曲水流觞”之俗,溯其源流,当自周始.《周礼·春官》云:“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之汤沐浴.”《诗经·郑风·溱洧》篇中》“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韩诗注曰:“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
每年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定为“上巳”节.汉朝《汉书·礼仪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徐广《史记注》:“三月上巳,临水祓除,渭之禊”.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滨.”在这一天,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此谓之“修”.
魏晋以后,将上巳节定在了三月初三日,“三月三日为上巳日,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有巳,不以三日也,事见宋书【明·谢肇杭著,《五杂俎》”】.[在这天“修”以后,人们顺便要举行野餐宴乐和“曲水流觞”的诗酒盛会.《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所谓的“曲水流觞”,就是游乐的人们,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后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使之顺流飘下.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觞”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另外也有陶制的杯,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体积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之上,使其沿流而行.
兰亭里的曲水流觞是说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22:08
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初三上已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这样记载:“又有清流激荡,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举行祓禊仪式后,王羲之等人传承古俗,流觞赋诗,留下了千古佳话。

“觞”,本义为古代盛酒器。《说文》:“‘觞’,爵实曰‘觞’,虚曰‘觯’。”《说文段注》:“韩诗说,爵、觚、觯、角、散、五者总名曰爵,其实曰“觞”。例句如:“请行觞。《礼记·投壶》”如“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曲水流觞”之俗,溯其源流,当自周始。《周礼·春官》云:“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之汤沐浴。”《诗经·郑风·溱洧》篇中》“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韩诗注曰:“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

每年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定为“上巳”节。汉朝《汉书·礼仪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徐广《史记注》:“三月上巳,临水祓除,渭之禊”。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滨。”在这一天,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不仅民间风行,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祓除不祥。此谓之“修”。

魏晋以后,将上巳节定在了三月初三日,“三月三日为上巳日,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有巳,不以三日也,事见宋书【明·谢肇杭著,《五杂俎》”】。[在这天“修”以后,人们顺便要举行野餐宴乐和“曲水流觞”的诗酒盛会。《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所谓的“曲水流觞”,就是游乐的人们,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后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使之顺流飘下。觞杯飘至曲折拐弯处,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觞”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另外也有陶制的杯,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体积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之上,使其沿流而行。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中,“一”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7-14 15:04
1、一觞的一是“喝一杯”
2、一咏的一是“吟一句”
3、连起来就是喝一杯酒吟一句诗
《兰亭集序》中“引以为流觞曲水”指的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1-10 11:07
指的是一种风雅静僻的地方。同时也是通过这样的环境,来衬托出这首诗的意境。
兰亭序中的流觞曲水,为什么会失传?
2个回答2023-08-08 19:41
现代人没有古代人的诗情画意,古代人也没有现代人那么多的娱乐方式,对于当今社会,流觞曲水无法满足人的娱乐需求。
兰亭序主要写了什么故事王羲之的著作《兰亭序》主要
1个回答2024-03-14 11:49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