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

羽扇纶巾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21 10:52

羽扇纶巾的意思是: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洒。

羽扇纶巾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形容儒雅从容,举止潇洒。旧小说中多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形象。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纶(guān)。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来源于古代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形象。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经常被描绘成一位儒雅、潇洒的人物,他常常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这成为了他的一种标志性形象。后来,这个形象被人们所接受,并被广泛地运用到文学、艺术等领域中,以此来形容那些具有儒雅、潇洒特点的人物形象。

羽扇纶巾这个成语的使用也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举止潇洒、神态从容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儒雅、潇洒特点的文人雅士或英雄人物。此外,它也可以用于形容那些具有特定职业或身份的人物的形象,如军师诸葛亮等。

在使用羽扇纶巾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正确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不要将其误解为一般的“文雅、潇洒”的意思。其次,要注意使用场合和对象,不要随意使用,以免给人以卖弄之感。最后,要注意与其它词语的搭配使用,以便更好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用羽扇纶巾造句

1、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电视上的诸葛亮羽扇纶巾,风度翩翩。

3、这位总经理羽扇纶巾,谈吐不凡,气度不凡,一看就知道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4、想到这里,他的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自嘲的微笑,一袭羽扇纶巾在手中把玩,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

5、看到他羽扇纶巾的样子,使我感到很舒服。

羽扇纶巾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8 20:03
“羽扇纶巾”是汉语成语,拼音是yǔshànguānjīn,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指代汉末儒将周瑜的便装打扮。出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7 12:33
周瑜和诸葛亮都曾经被诗人用“羽扇纶巾”来形容过:
《类说》卷四九引《殷芸小说》:“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泊兵,将战,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见武侯,乃乘素舆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士也’.”
羽扇纶巾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3 03:00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羽扇纶巾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29 14:59

是。

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展现的情景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赤壁群山,见证了一场伟大的战役以及那些在不经意间创造了历史的人们。

远处放眼,船头那位英武而儒雅的青年,左手叉在腰际,右手紧握着那柄令剑,虽然伴随着战船的起伏上下摇晃着,却有着从未见过的坚定与执着。

漫天的火光将他的脸映得通红,嘴角轻轻上扬,双眼放射出的,是得意抑或是不屑。“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曲凄凉的古筝道出了英雄心中的无奈。在赤壁的辉煌之后,他的事业仿佛进入了一个止步不前的停滞期,再没有任何的进展。

在和孔明的数次交手中他一次又一次地处在了下风。天下依然是那个天下,他所允诺过的荆州依然没有收归东吴,北方的征程依然不顺,人心的烈火就在一次次的冷却中熄灭了。

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鸟羽毛制作的长把羽扇,放在帝王御椅之后,作为仪威的装饰物和防灰尘蔽挡太阳之用。

到了宋代,折叠扇传入我国,与我国的传统团扇并行发展,并于明代中叶以后异军突起风行天下,至今盛行不衰。

羽扇纶巾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18:01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

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羽扇纶巾的长篇典故
1个回答2024-01-22 14:22
羽扇:用鸟羽制成的扇子; 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为古人扎头的常用装饰。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羽扇纶巾怎么解释?羽扇纶巾的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19 01:17

成语
羽扇纶巾
读音
yǔshànguānjīn
释义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
举例
羽扇纶巾
羽扇纶巾到底是谁
3个回答2022-11-15 03:17
羽扇纶巾最早应该是(宋)东坡的《赤壁怀古》中出现吧。里面羽扇纶巾写周瑜,这点也不会错。但是其中的周瑜造型是否真实?可能是作者自己的杜撰和猜测。
另外(元末明初)《三国演义》中呢,确实也有相关的词汇来写孔明。而且羽扇在里面成为孔明的专利道具。但是毕竟也是小说,不足为信服。
在三国志里面都没有写两个人谁谁拿着扇子,谁谁纶巾造型,但是对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描写还是有的:
孔明:亮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周瑜:瑜长壮有姿貌。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个人感觉周瑜更有儒生风范吧
简述羽扇纶巾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6:37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

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