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的风俗习惯

鄂温克族有哪些习俗
1个回答2024-02-09 13:03
  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鄂温克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点,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间进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们也与蒙古、鄂伦春、达斡尔等族通婚。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塔的“撮罗子蟹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人死后,以前曾行天葬(即风葬),后因受邻近兄弟民族的影响,多改土葬。


  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称之为“桦皮文化”。其打猎、捕鱼、挤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酿酒具、容器、住房“撮罗子”、篱笆、皮般。甚至人死后裹尸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温克族许多服饰也是用桦皮做的。象桦树皮帽、桦树皮鞋等十分广泛。各种桦树皮制品,尤其是桦树皮容器,除了轻便实用外,还配有花纹图案装饰。一般妇女从七八岁开始学习世代相传的雕刻、压印、绘画、拼贴等手艺,逐步产生了钻研技艺的热情,对器皿用具进行美术创作。图样多源于生产、生活之中,有花草、树木、山峰、虫鱼、石崖等模仿自然构图,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鄂温克族人不但勤劳、勇敢、纯朴、爽快,而且具有诚实的美德。在鄂温克族猎人和牧人中,不知道什么叫偷窃。猎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设有仓库,存食品、衣物、工具等,从不上锁,如果有人途中断粮、缺衣,可以到任何二个仓库去取。鄂温克族讲究礼节,非常好客。年轻人见到长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节日主要有祭敖包、阴历年和“米阔勒”节等。祭敖包时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会上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米阔勒”节是生产节日,每年夏历五月二十二日举行,这一天要给马烙印、剪鬃、去势、除坏牙,给羊剪耳记号等,并举行宴会。
介绍一下鄂温克族
1个回答2024-02-02 03:11
  鄂温克族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鄂温克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无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鄂温克族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歌谣、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

  习俗

  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客人就在哪里落座,不得随意挪移皮垫。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然后煮兽肉,肉煮好后,女主人拿出猎刀切一小块肉投入火堆里,然后再给客人们吃。如果来者是贵客,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鄂温克族待客必须有酒,除饮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酿野果酒。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鄂温克族认为: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

  食俗

  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牛奶,不仅以鲜奶为饮料,也常把鲜奶加工成酸奶和干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

  肉类以牛羊肉为主。过去每户每年平均要食用二十来只羊和两头牛。冬季到来之前是鄂温克族大量宰杀牲畜储存肉类的季节。食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肠、熬肉米粥和烤肉串等。

  居住在北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鄂温克族,完全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达犴肉、鹿肉、熊肉、野猪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飞龙、野鸡、乌鸡、鱼类等,食用方法也与牧区略有不同,其中罕达犴、鹿、狍子的肝、肾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则要煮食。

  鱼类多用来清炖,清炖鱼时只加野葱和盐,讲究原汤原味。 鄂温克族很少食用蔬菜,仅仅采集一些野葱,做成咸菜,作为小菜佐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食渐被面食如:面条、烙饼、馒头等所代替。

  鄂温克族都以奶茶为饮料,饮用时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黄油、奶渣。此外,还饮用面茶、肉茶。林区的鄂温克族还饮用当地特有的驯鹿奶。

  鄂温克族传统炊餐用具别具特色,有用罕达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达犴筋缝制的鹿皮盛粮口袋,桦木、皮制的各种碗、碟等。如今瓷、铝、铁、塑料制品已广为使用。

  节庆

  除春节等节日与邻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米调鲁节”。“米调鲁”是欢庆丰收之意。节日期间,人们要身着盛装,男人们要进行剪马鬃、马尾活动,届时牧民家家都要备下丰盛的酒肉,宴请亲朋好友。
鄂温克族在哪里
1个回答2024-02-12 17:40

鄂温克族在哪里介绍如下:

鄂温克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

东与牙克石市接壤,南同扎兰屯市、兴安盟的科右前旗交界,西和新巴尔虎左旗为邻,北邻海拉尔区、陈巴尔虎旗。旗境内驻有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大雁能源集团、红花尔基林业局等国有大型企业。

自治旗先后获得槐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巧轮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旗”“全国文明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肢厅悄国民族歌舞之乡”“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体育强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生态旗”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全旗辖4镇1乡5个苏木、44个嘎查、20个社孝明信区,首府所在地为巴彦托海镇。辖区以鄂温克族为主体,共有24个民族,总人口135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60171人,占历渣总人口的44.4%;鄂伏键温克族人口为11998人,占总人口的8.86%。

土地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11900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62.2%;林地面积6462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33.8%,有全国最大的樟子松母树林基地,闻名世界的沙地樟子松林带。

鄂温克族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12 00:35

  鄂温克族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大部分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余从事农耕。驯鹿曾是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鄂温克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无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鄂温克族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歌谣、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  习俗  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客人就在哪里落座,不得随意挪移皮垫。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然后煮兽肉,肉煮好后,女主人拿出猎刀切一小块肉投入火堆里,然后再给客人们吃。如果来者是贵客,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鄂温克族待客必须有酒,除饮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酿野果酒。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鄂温克族认为:外出的人谁也不会背着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别人,自己出门后也不会有人照顾。  食俗  纯畜牧业生产区的鄂温克族以乳、肉、面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离开牛奶,不仅以鲜奶为饮料,也常把鲜奶加工成酸奶和干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黄油、奶渣、奶干和奶皮子。最常见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涂在面包或点心上食用。  肉类以牛羊肉为主。过去每户每年平均要食用二十来只羊和两头牛。冬季到来之前是鄂温克族大量宰杀牲畜储存肉类的季节。食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肠、熬肉米粥和烤肉串等。  居住在北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鄂温克族,完全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达犴肉、鹿肉、熊肉、野猪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飞龙、野鸡、乌鸡、鱼类等,食用方法也与牧区略有不同,其中罕达犴、鹿、狍子的肝、肾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则要煮食。  鱼类多用来清炖,清炖鱼时只加野葱和盐,讲究原汤原味。 鄂温克族很少食用蔬菜,仅仅采集一些野葱,做成咸菜,作为小菜佐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食渐被面食如:面条、烙饼、馒头等所代替。  鄂温克族都以奶茶为饮料,饮用时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黄油、奶渣。此外,还饮用面茶、肉茶。林区的鄂温克族还饮用当地特有的驯鹿奶。  鄂温克族传统炊餐用具别具特色,有用罕达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达犴筋缝制的鹿皮盛粮口袋,桦木、皮制的各种碗、碟等。如今瓷、铝、铁、塑料制品已广为使用。  节庆  除春节等节日与邻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米调鲁节”。“米调鲁”是欢庆丰收之意。节日期间,人们要身着盛装,男人们要进行剪马鬃、马尾活动,届时牧民家家都要备下丰盛的酒肉,宴请亲朋好友。

鄂伦春族的习俗
1个回答2024-02-21 01:12

鄂伦春人的礼仪是以敬老为中心的。主要礼节有屈膝请安和磕头两种。晚辈人见到长辈要用请安礼,平辈人见面也要互致请安礼问候。磕头礼在祈神祭祖、婚丧、节庆等庄重场合施行。鄂伦春人非常尊敬老人和长辈。晚辈人在长辈面前要毕恭毕敬,长幼有序,行为得体。出远门前和回来后都要向长辈请安。出门或狩猎中遇到长辈,在相距很远的地方下马,步行迎上去请安,待长辈人过去后才能骑马行路。鄂伦春人热情好客,以诚待人,招待必尽诚意。天晚则留客人住宿。鄂伦春族男女有别,男客人不能坐儿媳妇和姑娘的铺位,女客人也不能坐男人的铺位。鄂伦春人各个家庭间有互相拜访的礼节 。
鄂伦春族的禁忌主要有改橘生产禁忌、妇女禁忌、生活禁忌、自然禁忌、动物禁忌等等。比如,狩猎前不能说能打到多少猎物,否则什么都打不到;女人不许坐在“玛路”上;妇女不许铺熊皮;对熊不能称熊,而称“太贴”;不能用刀或铁器捣火,否则冲犯火神;年轻人不能叫长辈人的名字等 。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
近现代,鄂伦春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伦春人的思维,“莫昆”大会和“奥米纳仁”已被篝火节所取代。鄂伦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也过中秋节、端午节、新年等节日。春节对于鄂伦春人来说是庆祝狩猎丰收、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因此鄂伦春人对春节十分重视 。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 过去,鄂伦春人的饮食以兽肉为主,鱼、野菜为辅,后来传入了米面。鄂伦春人喜欢食用狍子、鹿、犴、野猪、熊肉,同时也食用小动物和飞禽肉。做法主要有煮手把肉、烤肉、烧肉、炖肉汤、晒肉干、杂花菜、灌血清、骨髓油、生狍肝和腰子等。米面食主要有面片、油面片、烙面饼、烧面、面汤、油炒面、肉粥、稠李子粥、黏饭等。鄂伦春语称油面片为“图胡烈”,将擀好的面一片片揪进滚开的白水里,捞出后拌熟肉片、食盐、野韭菜花等佐料,倒入加热的野猪油或熊油,拌匀后食用。稠李子粥是鄂伦春族一种特殊的吃法,将稠李子放入粥中煮,爆开呈粉红色即可食用,色艳味美 。
鄂伦春族喜喝五味子汤和桦树汁。每年春季的五六月份,在桦树根部砍一个小口,桦树汁便会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鄂伦春人还喝一种称作“弟尔古色”的桦树浆,将桦树的外皮剥掉,用猎刀在树干上轻轻刮下乳白色的粘稠状树液,其正锋味甘甜清爽 。 鄂伦春人的葬式主要有风葬(也称树葬)、土葬和火葬,也实行过先树葬后土葬的二次葬。患急病的青年人和孕妇用火葬。人死后,穿好衣服头北脚南置于原来居住的“斜仁柱”内,用纸(过去还举歼晌曾用桦树皮、兽皮等)蒙脸,其意是灵魂贴着纸尽快到阎罗王处。举行一系列的吊丧仪式后才能出殡。出殡前选一个有山有水的山坡下为墓地。出殡时由亲属和好友抬着棺材护送。如果死者的子女较多,出殡时请萨满送魂,以阻止死者灵魂危及子女。由死者家人扎一个草人,在草人上系很多线,子女各牵一条线,由萨满祈祷,最后萨满用神棒把线打断,将草人扔出,就认为死者的灵魂远去了。鄂伦春人有用死者坐骑殉葬的习俗,也可以将死者的衣物、马具驮于马上,绕葬地几圈以示殉马。鄂伦春人还要举行隆重的周年祭 。

少数民族里的鄂温克族有什么神话传说?
1个回答2024-02-15 00:31
居住在我国东北边境的鄂温克族,自称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善于狞猎、驯鹿,
仍有熊图腾崇拜的残余。他们猎到熊以后,有一系列的崇拜仪式和禁忌,先将熊的头
和骨、五脏等用桦树条或干草包好,挂在树上,进行风葬,然后向其敬烟、叩拜、做
哀哭状,意思是对祖先的悼念,求得熊图腾的宽恕。

为什么鄂温克人会把熊视为祖先呢,他们的神话传说是这样解释的:有一个猎人进
山打猎的时候,突然被一只母熊抓住了。母熊把他带进山洞,强迫猎人与她成婚。猎
人被迫元奈,便在山洞里和母熊共同生活了几年,直到他们生了一只小熊。后来猎人
乘机从山洞中逃了出来。母熊发现猎人逃走了.便抱着小熊追赶就把小熊当场撕成
两半,一半抛向猎人,一半留在身边。留在身边的成了后来的熊,抛给猎人的就是后
来的鄂温克人。这当然很荒诞,哪有熊会变人的,这便是他们远古祖先图腾观念的反
映。鄂伦春族与鄂温克族同源,“原是一个古老部落的两个亲近的分支” ②,因此
这两个民族流传着完全相同的关于熊祖先的神话,鄂伦春还有一系列复杂的猎熊祭
熊的仪式,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怕他们认为有灵性的熊对猎人与分食熊肉的人进行报
复。风葬时,还要唱一首风葬的歌,歌词的内容,其中隐含这样的意思:不是我们打
死了你,而是你的寿命到了,自己死去的。他们称雄熊为祖父、舅舅,称雌熊为祖母
③。鄂温克与鄂伦春的熊祖先神话,属于比较单纯的动物图腾神话,没有与后世的其
它传说故事相混在一起。西南少数民族此类神话更不鲜见。怒族传说,他们的始祖
是蛇与蜂交配所生,藏族说猴子与岩妖交配才有了人类。彝族崇拜的动物有虎、鹿
、猴、水牛、绵羊、岩羊、猪子、熊、鼠、鹰、自鸡、绿斑鸠鸟等等。西双版纳的
勤纳的克木人,直至80年代初,还保留着完整的图腾制度,形式相当原始。克木人对
所信奉的图腾动物,不捕不吃,连摸一摸都认为是不敬。
鄂温克族的性格特征
1个回答2024-02-14 21:07
鄂温克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艺术。他们的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叙事诗、谚语、谜语等。其中传达着古代鄂温克人的信仰观念、历史秩事、理性思维,蕴含了人们向往美好、追求进取的情感[5] 。
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的居民同时信喇嘛教。1945年前还保留有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残余,部分氏族以鸟类和熊等为图腾崇拜对象。各氏族或大家族有巫师“萨满”,多由头人(酋长)担任[7] 。
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1] 。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2] 。
鄂温克族在哪个省
1个回答2024-01-29 00:01

鄂温克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

东与牙克石市接壤,南同扎兰屯市、兴安盟的科右前旗交界,西和新巴尔虎左旗为邻,北邻海拉尔区、陈巴尔虎旗。旗境内驻有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大雁能源集团、红花尔基林业局等国有大型企业。

自治旗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旗”“全国文明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肢厅悄国民族歌舞之乡”“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体育强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生态旗”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全旗辖4镇1乡5个苏木、44个嘎查、20个社区,首府所在地为巴彦托海镇。辖区以鄂温克族为主体,共有24个民族,总人口135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60171人,占历渣总人口的44.4%;鄂伏键温克族人口为11998人,占总人口的8.86%。

土地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11900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62.2%;林地面积6462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33.8%,有全国最大的樟子松母树林基地,闻名世界的沙地樟子松林带。

以上内容参考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鄂温克族自治旗概况

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3-02-06 15:01
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一个以养鹿为主,都是渔猎民族。
其实黄种人,在很古老的时候,东亚北亚就是一个发源地,然后逐步的分批南下,由于居住地不同,逐渐发展成不同的习俗,语言,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
白族的风俗习惯
1个回答2022-09-06 07:10
henhuichi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