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晓别李商隐

李商隐《板桥晓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个回答2023-12-31 15:49

板桥晓别原文: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板桥晓别翻译及注释

翻译 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著层层轻波。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注释 1、板桥:指开封城西的板桥。2、晓河:指银河。3、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4、鲤鱼:典故出自《列仙传》,一名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5、芙蓉:形容女子容貌。6、红泪:典故出自《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王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板桥晓别赏析

  这是一首与情人言别的诗。题中「板桥」,指 唐代 汴州城西的板桥店。这里正像长安西边的渭城一样,是一个行旅往来频繁的地方,也是和亲友言别之处。

  首句的「回望高城落晓河"中,高城指汴州城,晓河指破晓时分的银河。回望汴州方向,原先斜贯中天、高悬在城头上的银河,此刻已经黯淡了,西移垂地。在破晓时分微微发白的天幕背景下,正隐现出高城的朦胧暗影。这对一年一相逢的情侣,曾经在这座高城中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所以分别之际,不免怀着留恋和怅惘的心情翘首回望,彼此都感到刚刚逝去的日子仿佛是一场遥远的梦,正像 宋代 秦观在一首别词中所写的那样,「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出自《满庭芳》)。「落晓河」,既明点题内「晓」字,又暗寓牛女期会已过,离别在即。而这对情侣在分离的前夜依恋话别,彻夜不眠的情景也不难想像。

  然后是「长亭窗户压微波」该句,长亭是板桥上或板桥近旁一座临水的亭阁,它既是昨夜双方别前聚会之处,也是晓来分离之处。长亭的窗下就是微微荡漾的波光,「压」字画出窗户紧贴水波的情景。在朦胧曙色中,这隐现于波光水际的长亭仿佛是幻化出来的某种仙境楼阁,给这场平常的离别涂抹上一层奇幻神秘的传奇色彩。那窗下摇漾的微波,一方面让人联想起昨夜双方荡漾难平的感情波流,另一方面又连接着烟波渺渺的去路(板桥下面就是著名的通济渠),这两方面合起来,也就是所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全句写景,意境颇似牛女鹊桥,夜聚晓分,所以和首句所写的「高城落晓河」之景自然融为一片。

  如果说,一、二两句还只是在写景中微露奇幻神秘的色彩,那么三、四两句就完全进入了神话故事的意境。

  「水仙欲上鲤鱼去"这句用上了琴高典故。诗人把游子暗比作琴高,板桥长亭之下,正停靠著待发的小舟,游子由水路乘舟离去,就像乘鲤凌波而去的水仙琴高一样。在前两句所描写的带有奇幻色彩的景色引发下,这里进一步生出浪漫主义的想像,将「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的现实场景幻化成「水仙欲上鲤鱼去」的神话境界。所以这想像虽奇幻,却又和眼前景吻合,显得自然真实。《楚辞·九歌·河伯》中曾这样描写送行的场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子。」「水仙」句似受到过它的启发,只不过这首诗里所描绘的境界带有童话式的天真意趣罢了。

  最后一句「一夜芙蓉红泪多」转写送者。句子中的「红泪」暗用薛灵芸的典故,将游子暗喻为水中芙蓉,以表现她的美艳,又由红色的芙蓉进而想像出它的泪也应该是「红泪」。这种天真浪漫的想像,类似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忆君清泪如铅水」的奇想。不过这句的好处似乎主要在笔意,它是从游子的眼中来写送者,却又不直接描写送者在「晓别」时的情态,而是转忆昨夜一夕这位芙蓉如面的情人泣血伤神的情景。这就不但从「晓别」写出了夜来的伤别,而且从夜来的分离进一步暗示了「晓别」的难堪。昨夜长亭窗户之内,「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的情景,此刻板桥晓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的黯然销魂之状也就都如在眼前了。

  纵观全诗,可看得出李商隐喜欢从前代小说和神话故事中汲取素材,然后组合成充满新奇浪漫情调和奇幻绚丽色彩的诗歌,这是他作诗的一贯特点。但像这首诗这样,用传奇的笔法来写普通的离别,将现实与幻想融为一片,创造出色彩缤纷的童话式幻境,在送别诗中确实少见。前人曾说「义山多奇趣」(张戒《岁寒堂诗话》),说李商隐爱将平凡的题材写得新奇浪漫。此诗,正是体现出了李商隐这种「奇趣」的特点。

板桥晓别创作背景

  此诗歌写于 唐代 汴州(今河南开封)西的板桥店。李商隐在此地遇见诗人李郢,可能还有李郢在汴州的情人。聚散匆匆,欢宴言别,于是一首奇幻绚丽的离别诗在李商隐的脑海油然而生,遂挥笔墨,写下此诗。 诗词作品: 板桥晓别 诗词作者:【唐代】 李商隐 诗词归类: 【写景】、【离别】

李商隐是谁
1个回答2022-06-28 20:31
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和李商隐相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03:40
关于李商隐的成语 :
素昧平生、
锦瑟年华、
呕心沥血、
玉楼赴召、
药店飞龙、
没齿难忘、
雏凤清声、
一榻横陈、厅禅旦
冶叶倡条、
碧海青天、
楚管蛮弦扮扰、
一点灵犀袭陵、
大煞风景、
锦囊佳句、
停辛伫苦、
铁网珊瑚、
金风玉露、
花下晒裈、
巴山夜雨、
蝶粉蜂黄、
西窗剪烛、
龟年鹤寿、
左家娇女、
东来西去、
鳏鱼渴凤、
鸟覆危巢、
鱼游沸鼎
关于李商隐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9 09:50
风车雨马

解 释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出 处 唐·李商隐《燕台诗·冬》之四:“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独啼红怨天曙。”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出 处:唐·李商隐《无题》其一

解 释: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李商隐 的一个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3:07
1、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罢隐身而去。大家都感到惊奇,以为是诗人的鬼魂出现,后来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2、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儿子衮师出生,李商隐为他取小名叫“白老”。
3、唐开成三年春,李商隐参加了吏部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但录取并拟官职后,却意外地被中书驳下。这样,开成三年暮春,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来到离长安五百里的泾州,在泾原幕府为从事,担任文字之役。就在这时,他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七女儿相爱并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有诗为证: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李商隐的诗
1个回答2023-05-29 09:49
人家要的是诗 !
李商隐写诗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5 09:38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无题
1个回答2024-02-23 01:08
无题二首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所有的无题诗:

无题 (其一)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其一)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

不去,因寄。

(其二)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无题】

对影闻声已可怜, 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 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 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 绣被焚香独自眠。

【无题】

七夕来时先有期, 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 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 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 莫道人间总不知。

【无题】

闻道阎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 下蔡城危莫破颜。

红绽樱桃含白雪, 断肠声里唱阳关。

【无题】

白日相思可奈何, 严城清夜断经过。

只知解道春来瘦, 不道春来独自多。

【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无题】

东南日出照高楼, 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 不知供得几多愁?

【无题】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无题-1

万里风波一叶舟,

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

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

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

怀古思乡共白头。

「无题(一云阳城)」李商隐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情深意远 思绪缠绵
李商隐的无题
1个回答2024-02-26 17:48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五古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四首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求李商隐所有的诗!,谢谢!
1个回答2022-06-28 16:13
不知道你要这些做什么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