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愚忠愚孝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3-12-17 02:02
愚直,不懂得变通的意思

儒家提倡孝,特别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每一个皇帝去世以后,在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后代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今人称此口号为愚忠愚孝。
以前看过一个愚孝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8:23
所谓愚,就是说只重动机,不重效果;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行为。
忠,培答意思是古代臣对君的忠诚
孝,意思是儿女对父母的孝顺
愚忠,比如说,臣子明明知道皇帝犯错了,所下的指令误国误民,却依然不闻不问,依然服其命令,这就叫愚忠
愚孝,比如说,《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吵察事: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配碰慧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这就叫愚孝
古代愚孝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4:16

“郭巨埋儿”、“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哭竹生笋”、“闻雷泣墓”等。

1、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2、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3、恣蚊饱血

吴猛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吴猛家里很贫穷,床塌上没有蚊帐。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

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却让人笑不出来。

4、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因为正值凛凛寒冬,所以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非常希望母亲的身体好起来,可是又无计可施。

担心忧愁中,小孟宗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他的哭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只听呼的一声,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

小孟宗看到时心里特别高兴,他小心地摘取了竹笋,欢欢喜喜地回到了家里。回到家之后,他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母亲喝了笋汤之后身体果然大有好转。孟宗后来大有作为,官至司空。

5、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愚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7 13:37

愚孝是指对父母过分顺从,一味听从父母的话而不管对与错。

孝是中华民族的前冲传统美德之一,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但在现代,有的子并悔段女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愚孝。愚孝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绝誉,它不利于家庭的和谐,也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愚孝是不孝的一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娶妻为大,无后又不娶妻为最。这三者都是不孝的表现,愚孝就是其中的无后为大。愚孝的人不管父母的意愿,一味地听从父母的教训和安排,对父母的话唯命是从,百依百顺,不管父母说的对不对,都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关于愚孝的故事

元朝人编写的《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

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这个故事就是讲的愚孝,是不值得提倡的。

愚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03 02:18

    老人要求子女做的事,即使不合法又不合道德,子女也满足老人,这就是愚孝。虽然百善孝为先,但是当子女遇到这样问题时,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说服老人。

    关于孝的问题,孔子也不是主张愚孝。在《孔子家语·六本》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的学生曾参是著名的孝子。一天,曾参有了过失,锄草时,误伤了苗,他的父亲曾皙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一会儿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就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曾参来,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以为没有做错什么事,就让别人问孔子是什么原因。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难道还不是罪过吗?"

愚孝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1-15 22:52

愚孝是指对父母过分顺从,一味听从父母的话而不管对与错。

儒家提倡孝,特别瞎旅是汉代独尊儒术,以孝治天下,磨培凳每一个皇帝去世以后,在谥号前都加一个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讲:"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后代误解并流行于世的一对口号是:君叫臣死,臣不死,臣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子为不孝。今人称此口号为愚忠愚孝。

扩展资料:

愚孝的相关故事:郭巨埋儿

元朝人编写的《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

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中渣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 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元代郭居敬虽把这个故事列入二十四孝,并极为推崇,但却有许多后来人对此并不赞赏。认为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

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孝经》云:“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谓之悖德。”



古代愚孝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6:27

“郭巨埋儿”、“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哭竹生笋”、“闻雷泣墓”等。

1、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2、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败腊模他因而失去父亲察缓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3、恣蚊饱血

吴猛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吴猛家里很贫穷,床塌上没有蚊帐。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

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

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八岁孩童的这种想法真是可笑,却让人笑不出来。

4、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期江夏人,年少的时候父亲就早早地去世了,只有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

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问药,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母亲。因为正值凛凛寒冬,所以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非常希望母亲的身体好起来,可是又无计可施。

担心忧愁中,小孟宗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他的哭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只听呼的一声,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

小孟宗看到时心里特别高兴,他小心地摘取了竹笋,欢欢喜喜地回到了家里。回到家之后,他马上用竹笋为母亲熬好了笋汤。母亲喝了笋汤之后身体果然大有好转。孟宗后来大有作为,官至司空。

5、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局橡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愚孝的男人经常说的话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30 17:32

愚孝的男人经常说的话如下:

“不管怎么样那是我妈!”

“我妈再有什么错,那也是我妈,是咱们的长辈!”

“我妈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我孝顺她怎么了?”

“我妈不容易,你让着她点不行吗?”

“我自己挣的钱,我给我妈怎么了?咱们那么年轻受点委屈能怎么样?”

愚孝的男人特点

从不去真正了解父母说话背后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更不去站在老婆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永远都是我行我素,以父母和自我为中心,家庭关系中更不会权衡父母与老婆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从而渐渐地伤害自己老婆的那颗真心。

简单来说,愚孝男对妻子的态度是“无限索取、而又没有尽到任何责任的”。做妻子的和这种“愚孝”的男人生活,一点小事儿都极有可能擦出家庭暴力的火花。

古代的愚孝有啥典故
1个回答2024-02-02 00:59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4孝故事哪些是愚孝
1个回答2024-01-26 16:35
古代的《二十四孝》,确实有神话,有真孝,团饥也有愚孝
二十四孝里面也有好多现代应该排斥的愚孝,就比如:埋儿奉母,郭巨为了他老娘竟然埋掉自己的儿子,孝顺是过头了,要是当时没挖到金子,搏薯他儿子的小命也就完蛋了。这难道是孝顺吗?
传统的“二十四孝”中充满了“愚孝”,除了“郭巨埋儿”外,还有塌银返“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哭竹生笋”“闻雷泣墓”也属于此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