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以意逆志名词解释

求“以意逆志”的解释
1个回答2024-01-30 16:29
yǐ yì nì zhì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典故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近义词

以己度人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成语举例: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盖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叙事倾倒为工。”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以意逆志名词解释
4个回答2023-12-18 17:02
"以意逆志"指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以意逆志(拼音:yǐyìnìzh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
成语寓意
孟子的以意逆志包含了对艺术欣赏的深刻理解:仅从表面的文字和词句理解作品,就会曲解作者的本意。
他强调要全面分析诗的整个篇章和正确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它告诫人们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如何理解《孟子》 中的"以意逆志
1个回答2023-12-17 07:21
孟子针对咸丘蒙对《诗·小雅·北山》的误解而提出“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这一学说的提出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文论的发展意义重大。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是在《孟子·万章上》中针对其学生对《诗经》中具体作品的错误理解提出的: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嫂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为得之.’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失,《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难看出孟子是在反对当时人们对《诗经》中具体语句不假思索的错用与滥用。孟子所处的时代《诗经》已经在实际生活中广为传颂,尤其在上层贵族阶层以及知识分子士人阶层中,《诗经》中的语句常常被用来“雅化”自己的言谈以及作为其“赋诗言志”的工具。基于这些功利性的目的,《诗经》中的许多语句常常被人们断章取义,或是只取其字面意思,或是根据使用者自身的目的进行歪解,从而渐渐远离了其本义。正是基于这种现象,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这种正确解读《诗经》中具体诗句的方法。来源:青年文学家
谁有“《孟子》何待来年”的文言文解释
1个回答2024-01-23 07:42
【译文】戴盈之说:“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市场的赋税,今年还办不到,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实行,怎么样?” 孟子说:“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做法。’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 以后每 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原文】戴盈之曰:“什一①,去关市之征②,今兹未能③,请轻之④,以待来年,然后已⑤,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⑥,或告之曰⑦:‘是非君子之道⑧。’曰:‘请损之⑨,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⑩,何待来年?”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三版
《孟子》解释
1个回答2022-09-28 17:45
额 不会不会啊啊啊啊
出自《孔子》《孟子》的成语及解释
1个回答2022-09-08 10:09
太多了吧,挑重点
以意逆志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16 02:54

以意逆志是指通过个人的主观意愿来修正或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

以意逆志(拼音:yǐ yì nì zh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以意逆志”指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详细的解释:

1、困境下的以意逆志

在某些困境面前,人们可能会因为感情或者情绪的原因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决定,而这些决定经常会违背他们自己的长期利益和理性判断。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所谓的以意逆志行为,即个人的主观意愿通过修正或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而导致决策的失误。

2、以意逆志的影响因素

以意逆志行为的形成不仅可能与情感相关,还可能与人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历史背景等因素有关。个人在面对一些重大的决策时,如果缺乏足够的思考和分析,就很容易出现以意逆志的行为,从而导致不必要的代价和损失。

3、以意逆志的避免方法

为了避免以意逆志的行为,个人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和个人目标,并且采取一系列的信息收集、客观分析和长期规划等方法来修正和影响自己的决策。此外,借助外部帮助和专业意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意逆志的行为,更好地保护个人的长期利益。

4、以意逆志的意义和局限性

以意逆志行为的存在是人类自我意识和自我修正的体现。由于个体的主观意愿和情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个人的生命轨迹,因此以意逆志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不过,过分强调个人意愿也会导致缺乏理性和客观性,进而导致决策的失败和挫败。因此,只有在适当的情况下,个人才应该充分发挥以意逆志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以意逆志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7 10:54
  成语 以意逆志
  解释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出处 《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以意逆志
  战国中期孟子*提出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诗经·小雅·北山》中写道:“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咸丘蒙不从全诗的整体含义出发,而断章取义地提出:“《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他认为舜既然已经做了皇帝,而他父亲瞽瞍又不是他的臣民,岂不是和《诗经》中这几句话的意思矛盾了吗?孟子批评他说:“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北山》是写诗人对劳逸不均的不满情绪的,如果像咸丘蒙那样,只从字面上去理解,那么,《诗经·云汉》中的“周余黎民,靡有子遗,”岂不是要理解为“周无遗民”了吗?为此,孟子告诉他:“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强调对诗歌的理解,不能只从字句的表面意思上去看,要从全诗的基本思想出发,去领会字句的含义。“以意逆志”的“逆”是“迎合、揣摩”的意思,“志”是指诗人写诗的目的意图。对“意”的理解,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意”是指读诗人的意,如汉代赵岐注《孟子》中说:“志,诗人志所欲之事。意,学者之心意也。”“人情不远,以己之意,逆诗人之志,是为得其实矣。”朱熹《四书集注》中说:“当以己意逆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他们都强调读诗人必须全面地领会诗篇之含义,有了正确的认识方可得作者之志。另一种认为“意”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诗篇中的意,如清代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诗缘起》中说:“汉宋诸儒以一志字属古人,而意为自己之意。夫我非古人,而以己意说之,其贤于蒙(指咸丘蒙)之见也几何矣。不知志者古人之心事,以意为舆,载志而游,或有方,或无方,意之所到,即志之所在,故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犹之以人治人也。即以此诗论之,不得养父母,其志也;普天云云,文辞也。‘莫非王事,我独贤劳’,其意也。其辞有害,其意无害,故用此意以逆之,而得其志在养亲而已。”吴淇的解释符合文学创作的特点,是比较科学的。按他这样理解,则“以意逆志”确是一个客观地分析诗歌的好方法。不过,孟子的本意可能还是以己意去逆诗人之志。这可以从他自己的文学批评实践中看出来。在《梁惠王》《公孙丑》等篇中他对《诗经》中《公刘》、《绵》、《灵台》、《鸱鸮》、《閟宫》等篇的解释中,都明显地表现了以己意去求诗人之志的特点。实际上,读者对诗的理解总是带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的,不可能完全和作者一致。己意如果是建立在对作品的客观分析基础上形成的,就像孟子对《北山》的理解一样,那就可以和诗篇客观的意一致。己意如果建立在偏见和主观猜测的基础上,那就会歪曲诗的本意,就像孟子对《公刘》等篇的解释一样。因此,要正确理解“以意逆志”中“意”的含义,应当把历史上两种不同的理解中的科学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之成为一种真正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用日语解释孟母断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4:18
孟子が游学の半ばで帰省した时、その母が、织りかけの织布を断って、学问も中途で止めれば、この断机と同じだと、孟子を戒めた故事。
孟子解释
4个回答2022-08-23 14:03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