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周进的主要事迹

《儒林外史》周进主要事迹概括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15 20:36

《儒林外史》周进主要事迹如下:

刚出场时,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惠的嘲弄和冷遇。

不久,周进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帐房,可以说,已到了科场梦醒之时,然而,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却又被触动了,但他是童生,他是不能进入贡院的,看门人的鞭子将他打了出来。

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才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创作背景: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王仁的主要事迹?
1个回答2024-02-27 08:59

王德、王仁:是严监生的内兄,虚伪势利的小人。

《儒林外史》对于某些封建道德的虚伪的揭露也是很引人注目的。虽说有些封建道德,比如孝弟,吴敬梓把它们当作很重要的美德,在小说中加以宣扬,加以理想化,然而他却又从现实中感到了并且写出了两种虚伪。一种是许多在口头上讲封建道德而在行为上却刚好相反的虚伪;一种是某些封建道德的本身的虚伪。像王德、王仁,一个是府学廪膳生员,一个是县学廪膳生员,嘴里说“我们念书的人,全在纲常上做工夫”,但眼睛里看见的,心里想着的却是银子。他们受了贿赂,就毫无心肝地在他们的亲妹妹害病害得快要死去的时候,忙着帮助妹夫严监生把小老婆立为正室,而且替他做了一篇“甚是恳切”的“告祖先的文”,告过祖宗,然后举行扶正典礼,而他们的亲妹妹就在这“大厅、二厅、书房、内堂屋,官客并堂客,共摆了二十多桌酒席,吃到三更时分”的热闹中断了气。像五河县的那些余、虞两家的进士、举人、贡生、监生、秀才,不送自己族中的长辈入节孝祠,却成群结队地恭恭敬敬地去送“又是乡绅,又是盐典”的外姓富豪家的死人。

《儒林外史》王冕主要事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5-29 17:05

出生农家的王冕,因为家穷不能上学,他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孜孜不倦,自学成才的故事。

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做掘,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道理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睁州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悉胡蔽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儒林外史娄三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3-13 17:58

富家子弟娄三公子,“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鼎甲,入翰林,激成了一肚子牢骚不平”,在京师呆得无聊,返回故里。无意中碰到与自己见解相同的读书君子,于是引以为知音,起了“求贤访道”的雅兴,于是一伙“名士”(杨执中、权勿用、牛布衣、陈和甫、张铁臂、蘧公孙等人)聚集在他们周围。凑成了一个莺脰湖高士集会。二娄的心地倒也纯良,也颇有些真名士的习气和风度,待人诚朴、谦虚恭谨。对待杨执中、权勿用,也是真心礼遇,不求酬报,可谓“翩翩浊世之贤公子”,然而,“轻信而交,并不夷考其人生平之贤否,猝尔闻名,遂与定交”。

《儒林外史》王冕主要事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6 23:56

出生农家的王冕,因为家穷不能上学,他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孜孜不倦,自学成才的故事。

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做掘,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道理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睁州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悉胡蔽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儒林外史中周静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3-09 00:55
周进,《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正埋裤市井小民的轻蔑。但举简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液祥。
儒林外史周进性格特点及事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7 08:06

周进性格特点:趋炎附势、懦弱迂腐、秉性忠厚。

事例:

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侍竖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老激身下层、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作品主题

《儒林外史》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侍谈袜灵魂的扭曲。

《儒林外史》严监生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8 11:05

严监生性格特点:胆小怕事,吝啬伪善。严监生的主要事迹如下:

严监生的妻子病卧在床,生命垂危,侧室赵氏假意殷勤,骗取正妻王氏答应把她扶为正房,王氏刚一吐话,严监生“听不得这一声,连三说道:‘既然如此,明日清早就要请二位舅爷说定此事,才有凭据。’”只这一件事,就把严监生外柔内奸、心狠情薄的性格本质揭示出来了。

人物形象

严监生有一种病:自虐畏缩综合症。与其说作者主要写了他的悭吝,不如说作者主要写了他的卑微、可怜。作者让他出场,给出的“前提语”是“有钱而胆小”。他胆小又没有别的能为,于是,他就用钱作护身符,来消灾弥难,苟且偷安。替老大了结官司,白赔了银两,反被严大责怪,贬斥他懦弱无能。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

作者用他悲惨的一生完成了对他那生狼似的家兄和蔫狼般的内兄的暴露。他们吞食他的那些钱,是他用那种将两根灯芯换成一根的刻苦方式积累起来的财富。他的一生是被宗法制度榨扁了的一生。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揭示了他一生悲苦的部分成因:“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里的气。”

儒林外史匡超人主要事迹?
1个回答2024-03-04 14:13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社会给他这样的道路,他巧妙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儒林外史匡超人的主要事迹?
1个回答2024-03-04 17:52

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勤快,心地善良,事亲孝顺。一日被路过的知县李本瑛发现,感其嘉行,提携他中了秀才,岂料李知县被人诬告,可能累及匡超人。于是他来到杭州躲避风头。匡超人到了杭州,要投奔的潘三外出未归,便与一班假名士交往,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的转折时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