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什么故事,愚公移山故事内容介绍
1个回答2024-01-26 20:11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白话译文

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以北(的地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接近九十,向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借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无法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吗?”河岸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精神 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1 17:32
坚持不懈 跛鳖千里 有志者事竟成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水滴石穿 山溜穿石 磨杵成针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是愚人吗?为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17:57
愚公在古代是指普通老百姓,是憨厚的那种(委婉说法)

愚人以的移山,是常传佳句,今天的愚人节也可以作为纪念他而过!

证明人人都有自己的聪明之处,别人眼里的愚人传为佳句,但做得对则千古流芳~~~~

今天你收出你的节日礼物,也就是愚弄他人,或许你也就成为了他(她)心中的愚公,相信在她(他)也一样是永记得你哟!何不好好发挥一下自己的愚公移山精神呢?
愚公移山的故事请问愚公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2-11-08 17:46
愚公累死的。
愚公移山 愚公搬家
1个回答2024-01-27 22:43
支持正方 愚公移山 说明了他的远大理想 他是在为未来的后辈们造福
关于愚公移山愚蠢的小故事2
1个回答2024-02-25 12:17
可以搬家,何苦移山,让子孙无尽痛苦。
愚公移山愚公的形象
1个回答2024-03-19 08:05
愚公移山中愚公的州余笑人物形象
  愚公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惩,苦。这里是意动用法。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道儿。全句是说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的。“指通豫南,直达汉阴”,说的就是毁基移山之利。这里的“指通”“直达”都有笔直地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可见愚公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
  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增高”。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智叟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文中写智叟的文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
  “甚册含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但最后他反被愚公驳斥得“亡以应”。智叟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从哪里来的?
1个回答2024-01-18 11:08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王屋山,王屋山上有王屋乡,王屋乡里有愚公村,而愚公村便是神话传说中愚公的故乡。 出济源市区,西行35公里便是王屋乡。 沿济邵(邵原镇为济源市最西的一个镇)公路西行,王屋山的俊秀挺拔与山势陡峭尽入眼中,不由得感慨王屋乡之偏远及王屋乡人出行的诸多不便,由此更明白老愚公在年且九十之际,扣石垦壤,要移走太行、王屋二山愿望之迫切。 眼前的济邵公路,双向两车道,虽随山势变化而曲折弯转,但路面十分平坦。一路西行,公路两边的防护林连绵不断,风景秀丽。 同行的赵公文不断感慨,感叹这条道路的贯通给愚公后人带来的巨大变化。 赵公文老家在济源市西的邵原镇,距市区55公里,他对济邵公路开通前后山区的变化感受最深:“我1986年离开邵原镇,在这之前,从邵原镇到市区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我父亲那时候是村支书,每次到县里开会都要在山上走100多里。村民养些猪、羊也卖不出去,贫穷落后是自然的。” 1987年,济邵公路修成。1997年、2000年,济邵公路两次大修,扩整路面,济源西部的几个乡镇彻底告别了交通闭塞的落后状况。 40分钟后,汽车停靠在王屋乡愚公村村口。正对村口的是愚公移山纪念广场,广场高高的平台上立着巨大的愚公移山群雕,老愚公左手叉腰,右肩荷锄,正对着愚公村村口蜿蜒而来的柏油公路。 相隔两千年后,愚公出山的梦终于圆了。

演讲愚公移山解说词?
1个回答2024-01-18 23:59

演讲愚公移山解说词:

愚公移山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叫“愚公”,他家面对大山而住,他苦于山北道路阻塞,出入不便,他召集了全家人决定把山搬走。有一个叫“智叟”的人嘲笑愚公不自量力,“愚公”叹息说:“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子子孙孙,一代接一代坚持不懈地干下去,总有一天大山会被铲平的”。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化。于是,派两位神仙搬走了两座大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7:15
短时间内人力所不能及,但又为了表现“人定胜天”,只能以神话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