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粗陶茶具

茶具:茶壶:茶杯
1个回答2024-03-03 16:59

A

解析:

茶壶和茶杯属于茶具,且茶壶和茶杯是一对多的关系。A项词语的关系与题干最为相似。轮胎不属于汽车的一种,B项排除。山东和泰山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不具有属种关系,且泰山具有唯一性,C项排除。脑袋、耳朵和人体的关系在逻辑上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属于属种关系。D项排除

四种陶瓷茶具介绍 感受中国茶文化
1个回答2024-03-06 16:21

顾名思义,陶瓷茶具是用于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它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着四种陶瓷茶具。

四种陶瓷茶具介绍 感受中国茶文化

1、青瓷茶具

以安徽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端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安徽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安徽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做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细腻,造型端庄,釉色青莹,纹样雅丽而蜚声中外。16世纪末,龙泉青瓷出口意大利,轰动全部法兰西,人们用当时风靡欧洲的名剧《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漂亮青袍与之对比,称龙泉青瓷为“雪拉同”,认为稀世珍品。当代,安徽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进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2、白瓷茶具

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馈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山西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贵州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福建省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外国。现在,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消耗最为普遍。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持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端,饮茶方式已由唐时煎茶法一步步改动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因素。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而黑瓷茶具,正如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茶具中的头号品种。福建建窑、福建省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量大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盏”最为人称道。蔡襄《茶录》中这样说:“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显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加大了斗茶的情趣。明代开端,因为“烹点”之法与宋代差异,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4、彩瓷茶具

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实是指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直接描绘图案纹饰,再涂上一层透明釉,尔后在窑内经1300℃左右高温还原烧制而成的器具。

然而,对“青花”色泽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差异。古人将黑、蓝、青、绿等诸色统称为“青”,故“青花”的意义比今人要广。它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端成批生产,异常是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因为青花瓷茶具绘画工艺水平高,异常是将内地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

元代今后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西藏的玉溪、建水,安徽的江山等地也有少量青花瓷茶具生产,但无论是釉色、胎质,还是纹饰、画技,都不能与同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对比。明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茶具,诸如茶壶、茶盅、茶盏,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质量愈来愈精,无论是器形、造型、纹饰等都冠绝内地,成为其它生产青花茶具窑场仿照的对象,清代,异常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茶具在古陶瓷进展史上,又进入了这个历史高峰,它超越前朝,影响后代。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瓷器具,更是史称“清代之最”。

纵观明、清时期,因为制瓷技术提高,世界经济进展,对外出口扩大,以及饮茶方式改动,都促使青花茶具获悉了迅猛的进展, 当时除景德镇生产青花茶具外,较有影响的还有福建省的吉安、乐平,广西的潮州、揭阳、博罗,西藏的玉溪,贵州的会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此外,内地还有许多地区生产“土青花”茶具,在一定区域内,供民间饮茶消耗。

以上内容就是关于陶瓷茶具中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的相关知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陶瓷茶具,了解我国的茶文化。

用建水紫陶茶壶泡茶怎么样啊?
1个回答2022-10-20 06:08
  你好,建水紫陶泡茶可以!茶具以陶瓷杯最好,白瓷杯次之,玻璃杯再次,搪瓷杯较差,塑料杯、保温杯差。如果喜欢品尝清茶香味者,宜选用有盖的陶、瓷茶具。
陶瓷茶具有哪些品类?
1个回答2024-05-10 21:29
瓷器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⑴青瓷茶具 浙江龙泉青瓷最有名 这种茶具除具有瓷器茶具的众多优点外,因色泽青翠,用来冲泡绿茶,更有益汤色之美。不过,用它来冲泡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则易使茶汤失去本来面目,似有不足之处。 ⑵ 白瓷茶具 具有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等特点。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唐时,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唐朝白居易还作诗盛赞四川大邑生产的白瓷茶碗。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加之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缀以名人书法,又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 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白”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 “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紫砂茶具和陶瓷茶具有什么区别啊
2个回答2022-10-12 13:08
首先从表面上看,紫砂颜色暗沉,质感厚实,陶瓷颜色鲜艳,清脆。从材质上看,紫砂密度小,透气性好,吸附茶香能力很强。陶瓷密度高,一般陶瓷最外面都会加上透明釉,透气性很小。
紫砂壶茶具的特点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7 08:43
紫砂壶确实是理想的茶具,紫砂壶有以下六大特点:
第一、紫砂宜茶。紫砂的双层气孔特性,决定了其不夺茶香,香不涣散,能完美的发挥茶叶的原汁原味,用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紫砂茶壶能吸收茶汁,久经使用,泡茶时能出更香醇的滋味,而即使是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这点无论玻璃杯、盖碗都不可能!
第三、保温时间长。紫砂茶壶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这些空气形成了一层绝缘体,能有较地保持温度。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无须担心温度急变而胀裂;砂质的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都不至于像玻璃杯瓷壶烫手,冬天还是暖手的好物件。
第五、泡茶隔夜不馊。能大大延缓茶汤的霉败变馊,这个被无数民间故事和科学实验证明过。
第六、紫砂泥中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
请问泡茶用什么茶具比较好,炻器茶壶还是紫砂壶?
1个回答2022-12-27 19:23
各有各的好、不过紫砂壶用的普遍一些、特别是泡铁观音!
《茶杯与茶壶》
1个回答2024-01-24 12:29
谢谢你的介绍~~~~~~~~~~~~~~~~~~
茶杯与茶壶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3-11 02:22
我今天读了《茶杯在上,茶壶在下》这篇课文,我可真是受益匪浅呀!并且我还读懂了其中的道理。

;

首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青年长途跋涉奔波了十几年,就是想找一个老师学丹青的事情。可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今天他来到法门寺找到了住持释圆求学,释圆得知他的情况后,淡淡一笑,想让他画一幅有茶杯和茶壶的水墨画,这个年轻人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并且还说:“这还不容易!”于是,他就画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青年就把这幅画儿画好了,可当他问主持满意不满意这幅画时,主持摇了摇头说:“你应该把茶杯画上茶壶画下。”刚听完这句话时,青年还笑住持糊涂了,问他怎么能把茶杯画上,茶壶画下呢?主持说道“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主持说完后。青年想了好久,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

我读了这篇课文以后,读懂的道理就是:我们做人就要把自己的地位放低一点,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把自己的缺点补上,使自己变得更完美,这样做也能应证一句老话: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读完后,我还觉得那个住持释圆很聪明,因为他在文中把茶杯比喻成青年,把茶壶比喻成青年遇到的老师。住持就用这个比喻给青年和我们大家讲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读完课文以后,我读懂了两点:(1)是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
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了,这样我们就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这样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2)是我从主持那里学到的一个新的给别人讲道理的方法,那就是用比喻。

我读一篇课文就能学到这么多知识,以后我一定要多看书、多学课文,这样我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了。
茶壶和茶杯的故事,谁会说
1个回答2024-01-21 16:52
茶壶和茶杯的故事    最近总是听到男人和女人关系犹如茶杯和茶壶一样的说法,意思是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男人可以配几个女人,就象茶壶和茶杯一样。今天突然有朋友也说到茶壶和茶杯了,记得当时我也认同了,只是我反问了一句,女人为什么不可以是茶壶?     我和他聊了好多,关于茶壶和茶杯,他举了不少例子,还都是身边的,让我吃惊不已,当然例子中,女人都是茶杯。女人为什么是茶杯,总是茶杯?    我想有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文化层次的原因。在中国多少年的文化中,男人总是强者,女人总是弱者;男人总是掠夺者,女人总是被掠夺者;男人总是主动的,女人总是被动的。处在这样的文化中,女人作为茶杯也就理所当然了,连女人都会认命了。中国那么长的历史中,也就一个武则天作一个茶壶出现过,那是个让男人也认同的茶壶了。     二是经济层次的原因。在中国,从古至今,除了母系社会外,总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挣钱,女人在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高唱的男女平等,实际上未到骨子里去,只是表面喊喊。君不见,同样都是上班族,还是女人买菜烧饭带小孩子,男人还是理所当然不进厨房;即使进了厨房,烧菜烧饭,但总是得到众人的夸奖,这个男人真好,对老婆真好;有谁因为女人烧饭烧菜夸过女人的?那是女人应该做的,有啥好夸的?实际上还是骨子里认为是男人养家,即使女人也在挣钱!因为这个原因,总觉得经济上是男人在支撑着,所以男人就有权配茶杯了!     三是男人的那点劣根性。无论富起来的男人和不富起来的男人,你要问他愿意有二个以上女人吗?我想没有不愿意的,也许我说的有点偏执,但无论是不是玩笑,男人即使认为一辈子就应该是一个女人,他也不会轻易地就认同这种说法,为什么呢?他怕人家笑他,笑他不是男人,因为男人有那点劣根性:就是认为一个男人有几个女人算什么呢?有些男人自己在外面花天胡地的,可希望自己的老婆永远是那个在家里等他的人;     从某种程度上讲,女人很悲哀,上述的几个原因,已经沉淀到女人的心里了,在大多数女人心里,男人还是一种依靠,虽然常常是男人依靠她。男人要面子,男人要地位,男人要形象。。。。。女人也就象茶杯一样,默默地围着茶壶,好象被施舍一样,看它高兴给谁就给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