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六级

开门红舞蹈 是什么民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3-10 06:46
1、开门红舞蹈是秧歌民族舞蹈。
2、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开门红舞蹈是什么民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4-03-15 09:12

1、开门红舞蹈是秧歌民族舞蹈。2、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适合于幼儿园老师面试民族舞蹈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3 17:03

  民族舞蹈或者儿童舞蹈都可以。面试者最好懂得自己即兴编舞蹈。  幼师面试,不仅需要考察面试者的五官形体、普通话、音准节奏,其次对于才艺表演方面也是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求职方式,在面试的过程中,除了唱歌,朗诵,“舞蹈”更能为幼师面试带来有利的才艺加分。  幼师面试跳的舞蹈:  

1、时长一般控制在3分钟内。  

2、幼儿舞蹈优先选择,其次民族舞也可。最好不要跳现代舞。  

3、内容为一段剧目加技巧组合。  面试时自带光盘与优盘,双备份以备不时之需。舞蹈视频的学习可参考幼儿舞蹈考级的视频。  另外,在准备幼儿面试舞蹈的同时,面试着装应该与舞蹈的内容相呼应搭配,同事面试考官提醒,文艺才能只能体现一个人的一个方面,用人单位不会仅凭一支舞蹈录用人才的,仅靠吸引眼球是找不到工作的。  所以在面试的时候,求职者还需要注意克服心理紧张因素。

各民族舞蹈风格及歌曲特点
1个回答2024-01-23 06:48
藏族民间舞介绍:

藏族民间舞主要有四种歌舞形式:

1
、堆谐,汉语称“踢踏舞”属于表演性较强的歌舞形式。

2
、果谐。是围着圆圈歌舞的意思。也是藏民喜欢的一种古老、群众自娱性较强的集体舞。

3
、谐,汉语称“弦子”以音乐曲调悠扬动听,舞蹈动律松弛柔美著称。

4
、卓舞,汉语称“锅庄”,是一种、劳动气息浓厚,粗犷豪迈的古老歌舞形式。

这里主要介绍踢踏、弦子。

踢踏

膝部上下运动频率快,
形成了上下颤动的动律。
膝部松弛而富于弹性,
使膝踝关节灵
敏,增强了膝、踝松弛协调配合的动作意识,以它丰富的节奏、音色、力度变化,极有效的
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

弦子,
膝部上下运动频率放慢,
形成屈伸的动律,
弦子连绵不断流动性强,
达到了对膝部柔
韧性、连贯性、控制能力的综合训练。同时弦子以优美著称,它上身随重心移动而晃动,上
肢随上身的晃动形成动作和造型一环扣一环的运动规律,
使人在下肢、
躯干、
上肢三部分协
调配合的整体并表现出一种动人的优美感。

体态动律特点:
由于长年生活在青藏高原上,
他们习惯上身总是很松弛并略带前倾。
动律上
膝部分别有连续不断,
小而快的,
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
而有颤动或屈伸的步法
形成的重心移动,
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
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
不管是颤动还是屈伸,
都要求膝关节保持松弛状态,既要有柔韧性还要有弹性,上身动作决不能有丝毫的主动。

颤类动作
:第一、二基本步,退踏步、连三步、连五步、抬踏步。

共同规律:
1
、是动作过程中保持有弹性的块而小的,连续不断的颤动,
2
、是起步时多是第
一拍以双膝沉后提起动

作腿,支撑腿伸直后又屈。

屈伸类动作:
嘀嗒步、第三基本步,七下退踏步,七下转身步、悠踢步、悠滑步等。这类动
作多属支撑腿屈,动作

腿抬得动律,借着支撑腿下牙的力量,提拉起动作腿,顺着支撑腿
松弛还原的力量,动作腿踏落地,形成压起踏落的动感

维族舞蹈主要有六种样式组成,
即“多朗”、
“赛乃姆”,
以及“盘子舞”等道具舞蹈。
我们主要学习“多朗”、“赛乃姆”两种。

多朗
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包括齐克提麦、赛乃姆等四种节奏的动作。

齐克提麦——节奏慢而平稳,舞蹈以二步一踏为骨干动作,并贯穿于整个舞蹈的始终。

赛乃姆——节奏的舞蹈,
以滑冲步为骨干动作,
这个动作的本身就具备了膝部微颤动作的特
点。

四种基本动律:以多朗的颤步和滑冲步为代表的两种,以赛乃姆的垫步、三步一抬为
代表的一种,
还有女性舞多用的摇身点颤基本动律。
几种动律体现在如下特点:
挺拔而不僵,
微颤而不窜,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摇身带晃头,耸肩绕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符
点。

赛乃姆
的舞蹈姿态大多是从生活中提炼的,
如最常见的有托帽式、
挽袖式、
拉裙式、
了望式、
抚胸式等。
其次赛乃姆在步伐上的特点是膝盖既有控制又不僵硬,
小腿灵活轻巧,
和鼓点结
合紧密。
步伐用得最多的是三步一抬
(
前三步
)

脚步平稳,
略有微颤。
走第四步时动力腿脚
掌蹭着地向后小踢,
显得步法非常干脆、
灵巧。
赛乃姆舞蹈风格特点,
是和维吾尔族人民的
生活习俗、性格、服饰等特征分不开的,在当地生活中,当他们遇到开心的事情时,头部和
颈部就情不自禁地摇动起来,
这些动作被吸收在赛乃姆中,
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风趣乐观的
精神面貌。

1
、基本体态:昂首挺胸、头高高昂起、立腰。挺拔而不僵——指体态立腰、拔背、挺胸、
昂首。

手形:曲掌

基本手位:曲掌形、

绕腕手、
开式小七位绕腕手,
七位绕腔手,
权开式三位绕腕手式五位绕腕手摆式六位点肩张
腕手,绕四位点肩平。

常用位置:旁

点步,后侧点步、前点步、踏步、踏步半蹲,蹲步后侧点步。

2
、风格特点: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上身撒得开,脚步不离散;全身带摇头,耸肩绕
手腕,技巧多旋转,节奏多符点。

3
、基本动律:垫步――小腿灵活轻巧,在流动中膝上提,双膝始终保持靠拢、两腿部腕不
间断地向内侧滚动、另一小腿部扣脚掌

支撑地面一步紧跟一步

动身体的移动。保持上身立腰、挺拔、昂首为体态,手移横向流动
的动感。

颤步――膝部规律性的连续颤

动,即一步两颤一小一大、颤时有力、扬眉、动目、动肩、移颈。

4
、骨干动作:三步一抬、后踢步、横垫步。

5

动作分析:
垫步:
是赛乃姆节奏的主要步法,
特点是小腿灵活轻巧,
因在流动过程

:

云南花灯
云南花灯是在云南汉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歌舞,
在历史上是被作为“社火”中民
间舞蹈的一部分而流传的。舞蹈朴实明快,优雅别致,曲调柔美,风格鲜明,深受广大群众
喜爱。
并以别致的“崴”动为特色,
没有高超的技巧,
全在于它的自然平衡的摆动所产生的
一种十分自然流畅的美感。

我们的教材选择了小崴、正崴、反崴三部分,女性多为小崴为
主,男性以反崴为主。云南花灯的主动律和主动作是崴,可以说没有崴就没有云南花灯。

1
、基本体态:略含胸。

2
、常用手位:体旁扇、头旁扇、头上扇、胸前扇。

常用脚位:正步位,踏步位。

3
、风格特点:舞蹈扑实明快、优雅别致,曲调柔美,风格鲜明,胯、腰、肋三部分在松驰
状态下运动。道具舞蹈。

4
、基本动律:崴――膝部上下兼左右的运动

走向,带动了胯部及上身的左右悠摆。

5
、骨干动作:以肋、腰、胯(以膝为主)三部分协调配合形成独特的动感形象。

6
、基本动作:小崴团扇、小俏步搬扇、小崴放扇、正崴合扇、正崴扣扇耳旁绕花,正崴扣
飘扇、反崴摆扇、吸跳踮崴扇。

7
、动作分析:崴动律的根源在于膝部,它是上下兼左右的运动走向,这一运动形式带动了
胯部及上身的左右悠摆,
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动感形象。
要掌握住这一动感特点就要求学生胯、
腰、
肋三部分在松弛的的状态下运动,
并协调各部位的运动。
训练的意义首先是解放胯、
腰、
肋部,尤其是对胯的解放,并要求具备松驰协调运动能力。

小崴:
是崴中最基本的动律,
很容易被看成是胯部主动,
其实不然,
它是在双膝自然略屈的
基础上,
划出一个小的上弧线,
一膝靠向另一膝的重心移动而形成的。
小崴因节奏较快,

腰、胯、肋三部分中胯部崴动较为明显,决不意味着胯的主动。

正崴:是经支撑腿的弯曲,在动作腿落地移动重心的同时,形成了明显的自下而上的动力,
促成了胯、腰、肋三部分成弓背形向上崴动。在动律上与小崴相反,它是经过一个下弧线,
有明显的向上的特点,多用于中板,有优美明快的特点。

反崴:
动律的主要特点是上身平行横移,
迈步也经支撑腿弯曲,
在较短促的时间内变换重心,

强调横移的上身及上下肢动作拉长到尽头,形成流动中的三道弯

藏族音乐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的歌颂曲调。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但也是以五声为主。歌舞形式有“果谐”、“果卓”(锅庄)等。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被汉族和西方音乐所吸收。有一些汉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乐的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类的歌曲。近年来,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乐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玛和主要演唱汉语歌曲的韩红外,还有容中尔甲、亚东、琼雪卓玛等大量在藏区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规戏剧方面,现在已经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

满族音乐
中国的东北和北京等地是满族的聚居地。满族最有名的民间乐器是源自清朝的八角鼓。满族的摇篮曲《悠悠扎》等作品很著名,经常被用现代的汉语翻唱。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民歌分“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长调”有许多无意义的谐音字拉长唱腔,有草原空阔的风格。最有特色的乐器是马头琴,是一种拉弦乐器,由于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个马头装饰,所以由此命名。

壮族音乐
壮族聚居区广西是民歌的故乡,男女青年经常对歌,有人甚至说壮族人一生唱歌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长。壮族民歌基本和汉族音乐风格相似,以五声音阶为主。歌词有明显的对仗格式,内容则以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述,以生活中的交流为主,有时歌词也引用中国古典故事和典故。 壮族音乐可以在电影音乐剧《刘三姐》中一窥其妙。

傣族音乐
傣族音乐和南亚地区缅甸、泰国的音乐风格类似,曲调婉转柔美,典型的乐器是葫芦丝和象脚鼓,葫芦丝独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乐风格。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是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老人中间演奏的音乐,据说是从明朝时中原地区传入的,由于当地原来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终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现在只有一批老人乐队可以演奏,正在培养接班人,是中国14世纪音乐的活化石,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侗族音乐
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基本为女声无伴奏合唱,由各声部嗓音的和声配合非常和谐,曾在国际引起轰动,并多次获奖。

维吾尔族音乐
维吾尔族音乐基本是中亚音乐风格,非常注重节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的节奏,乐器主要是都它尔和热瓦甫,最大的是冬不拉。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包罗万象,是许多民间音乐的源头。

塔吉克族音乐
塔吉克族音乐和汉族音乐有较大的区别,善于运用半音,旋律婉转多变,如同山鹰高鸣,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配的歌曲,完全运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朝鲜族音乐
朝鲜族音乐和朝鲜、韩国的音乐基本相同,主要乐器有长鼓和伽倻琴伽倻琴类似中国古代的筝,比现代的筝小,弹法也不一样,是放到盘坐的膝盖上弹。音乐旋律有其独特的风格。
少数民族舞蹈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0 14:03
1.维吾尔族
如:赛乃姆,多朗,萨玛舞,来派尔,纳孜尔库姆,盘子舞等.
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
2.藏族
主要有"谐"(弦子)和"卓"(锅庄) 表演性强的集体舞.
除此之外还有:囊玛,羌姆,果儿谐,推谐,牧区舞,热巴舞,踢踏舞等.
3.蒙古族
宗教习俗类舞蹈:战旗舞,丹不尔舞,祭神树舞,卡吉德玛舞,查玛舞,灯舞,十二属相舞,萨满舞,祭祀舞等.
节日邀请类舞蹈:陶不修勒舞,筷子舞,盅碗舞,盘子舞,浩德格沁舞,雅布根好吉木舞,安代舞,太平鼓舞等.
4.朝鲜族
有农乐舞,长鼓舞(女子),长缨舞(男子),假面舞,剑舞,仗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
5.彝族
有阿细跳月,花鼓舞,丝弦舞,烟盒舞,乐作舞,铜鼓舞,披毡舞,摆手舞,对脚舞,羊皮鼓舞等.
6.傣族
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嘎光舞,大鹏舞,鱼舞,刀舞,花环舞等.
7.苗族
有芦笙舞,长鼓舞,踩鼓舞,铜鼓舞,木鼓舞,花鼓舞,团圆鼓舞,猴儿鼓舞等.
8.高山族
有杵乐舞等.
什么是民族舞蹈
1个回答2024-03-16 06:58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民间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民族民间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和可伸缩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种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灵魂。它需要艺术家进行高度的再创造,从民间来最后又回到民间去,练习民族舞好处有如下:1、 有较强趣味性 2、 培养舞者气质 3、 让人心情愉悦 4、有益身心。
形容民族舞蹈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4 17:58
莺吟燕舞
燕歌赵舞
清歌妙舞
欢忻鼓舞
村歌社舞
楚舞吴歌
酣歌醉舞
凤舞鸾歌
瑞彩蹁跹
解释:形容舞态多姿多彩,给人带来吉利祥和的气氛。[瑞]吉祥。[彩]多种颜色。[蹁跹]舞貌;旋转的舞态。
衣袂飘飘
解释:衣是衣服的意思。袂是袖子的意思。衣袂飘飘的意思就是行进间衣、袖随风飘摆,有出尘之。可形容舞姿优美。
舞姿曼妙
解释:形容舞姿等柔美。
出处: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云栖》:“见有少女在堂,年可十八九,姿容曼妙,目所未睹。”
莺吟燕舞
解释: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蓬勃兴旺的景象。
出处:宋·卢炳《满江红·贺赵县丞》:“日丽风和熏协气,莺吟燕舞皆欢意。”
醉舞狂歌
解释:形容沉迷于声色歌舞之中。
出处: 宋·范成大《玉楼春》词:“蓝桥仙路不崎岖,醉舞狂歌容倦客。”
四人民族舞蹈
1个回答2024-03-11 12:09
四人一般有些少见

因为舞蹈一般分为:独舞,双人,三人,三人以上三就算是群舞了,而且四人很不好排队型(除了自编)

可以介绍,三人舞的给你《邵多丽》《格桑花》等等

如果有需要在多给你介绍吧
儿童民族舞蹈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4-01-23 07:54

舞蹈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通过舞蹈活动提高审美感知、审美创造的能力。同时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本书整理编写了汉、蒙、维、藏、朝鲜、苗、傣、佤、鄂伦春等九个民族的舞蹈,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儿童化上作了新的尝试。从介绍单一的基本动作开始,然后进行组合,再根据音乐详尽地介绍跳法。为了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每个舞蹈中安排了适合儿童情趣的情节和内容,形象生动,启发和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力。老师们在教儿童跳舞时,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灵活掌握,不可刻板地按照书本千篇一律地教授。应该让儿童在美的感受中,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愿将此书献给小学、幼儿园、少年宫的音乐舞蹈老师和孩子们,希望能对儿童的艺术教育做一点贡献。

少数民族舞蹈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7 04:14
藏族的民间舞蹈以歌舞形式居多。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楚巴"(藏式长袍),舞蹈中更增添了"一顺边"的美;而虔诚的宗教心理,则给舞蹈渲染上许多宗教的色彩。除前述寺庙舞蹈"羌姆"外,典型的舞蹈还有:"谐"、"果日谐"、"卓"以及"热巴"等。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傣族的舞蹈丰富多彩,按舞蹈的方式可以分为群舞、单人舞、对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蜡条舞、长指甲舞、捞鱼舞以及马鹿舞、狮子舞等。其中,最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朝鲜族著名的民间舞蹈有:欢快喜庆丰收的《农乐舞》、身挎长鼓抒情柔美的《长鼓舞》、代表了朝鲜族民间舞蹈艺术精华的《僧舞》。此外,假面舞、剑舞、顶水舞、扇舞、鹤舞、绩麻舞等民间舞蹈也广为流传。黎族的舞蹈大致可以分为祖先舞、生活舞和生产舞三种。前者有捉鬼舞(即“驱鬼舞”)、招福舞(即“招魂舞”)、年舞(即“平安舞”)、打碗舞(即“跳娘舞”)等;生活舞有打柴舞(即“跳竹竿)、锣鼓舞、逗娘舞、钱铃双刀舞、钱串领舞等;生产舞有舂米舞等。汉族 《龙舞》,是在数名男子高举支撑龙体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龙打滚”、“龙摆尾”、“金龙缠玉柱”等极有气魄的造型舞蹈 。此外,把龙体分为若干“段”或“节”的《段龙》、《五节龙》;由一人独自戏耍,留存于苏杭和川北,小巧的“苍龙”、“纸龙”;还有为人鲜知,延续于浙江沿海渔村,几乎没有龙形而呈船状的“首饰龙”、“十八档龙”等等,真是异彩纷呈、数不胜数。 汉族《狮子舞》自汉代由西域传入的假形舞蹈。随着佛教文化的流传,新春之际在霹雳炸响的爆竹声中“舞狮”,逐渐成为人们避邪免灾、吉祥纳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态可掬、温文尔雅,以表演戏球、踩踏板,与人亲昵似猫的“文狮”和矫健迅猛、虎视眈眈,以高难杂技性表演为主的“武狮”,基本成为北、南两方风格廻异的两种“狮舞”形式 《秧歌》是春节群众欢庆活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烘托气氛的大型歌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