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登楼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还是李白的诗
1个回答2022-05-03 19:31
是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 登黄鹤楼
3个回答2023-09-27 23:35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吗?
1个回答2023-03-01 23:48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听说不是王之涣是王文涣
2个回答2023-10-23 09:27
王之涣,并州人,其兄之咸、之贲皆有文名。天宝间培并,与王昌龄、崔国辅、郑昈联唱迭和,名动一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局中谈诗中,回味无穷。诗六首,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最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也正是这两首诗给诗人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桐碰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全文?
2个回答2022-12-03 13:10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全文?
1个回答2022-10-18 07:50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注音
1个回答2022-12-21 18:36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填成语 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你能用它...
1个回答2024-01-22 23:40
白驹过隙 日新月异 依样画葫芦 山清水秀 尽善尽美 黄粱一梦 河东狮吼 入不敷出 海枯石烂 流芳百世 欲擒故纵 穷途末路千方百计 里应外合 目无全法 更深夜静 上行下效 一心一意 层出不穷 楼台亭阁
登鹳雀楼的解释 急用! (王之涣的)
1个回答2022-12-16 02:56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州(今山西绛县).唐代诗人.
王之涣写的登黄鹤楼这首诗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9-27 23:35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大运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滚咐梁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简并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