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习儿歌好处文案

幼师幼儿园实习教案
1个回答2024-03-17 01:23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幼师实习心理学案例
1个回答2024-05-23 01:31
  雨果说:“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的确,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能主宰世界,就是因为人类有思维,有复杂的心理活动。人的思维和心理活动有规律可循吗?诚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认识人类自己,但心理学是研究一般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可帮助我们来认识自己,了解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目前,世界各国在医疗、体育、政治、经济、军事、商业、司法等诸多领域无不借助心理科学的帮助。因为有了心理学的帮助,会大大提高人的工作效能以及生活质量。心理科学在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已显示出她的魅力。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校中存在大量的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发展心理、教师心理、学生心理的诸多问题。教师把握这些心理规律,对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能是大有裨益的。也就是说,教师有了教育心理学的帮助,会使教育教学工作进入科学化,提高教育的生产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徐特立老先生说:“用的学的分离是工作和学习双方的失败。”
  多年来,我们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教师和校长学习心理学过程中,他们能够学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甚至考试分数也很高,但他们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方面又显得不足,这种学用脱节现象是否也算是一种浪费呢;而心理学工作者又该如何帮助教师和校长把学习到的心理学基本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让他们做到学以致用,以增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缘于此,我们斗胆地编写了这本书。旨在为教师和校长在心理学理论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中间架起一座桥梁。
幼儿习惯化的案例
1个回答2024-01-23 15:05
1、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过程中,转变期一般存在于;2、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的年龄是5~7岁2岁~2岁;3、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4、一般地,1~3岁是儿童言语的准备阶段;5、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最大特点是情境性;6、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7、想象;8、在儿童大脑皮质各区域中,最早成熟的是枕叶;
幼儿园实习评价方案?
1个回答2024-03-04 18:21

1、该同志在我单位实习以来,尊重师长,团结同事,关心学生,爱护集体,工作认真负责,思想态度端正,适合担任幼儿相关教师工作. 2、该生在实习期间听课认真,备课仔细,能够积极查阅资料,丰富教学内容。试讲勤奋,授课大方,表达流利,教态自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思考。课堂民主又不失纪律性,深受学生喜爱。该生已具备一名合格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 3、该实习者对待儿童有耐心有爱心,能够做到用自己的爱来关怀儿童,并且可以教授孩子们知识,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实习过程中认真负责。

幼儿学习女娲造人的文案?
1个回答2024-01-24 20:24

女娲所具有的非凡的能力,造人的手段和神奇方法,诸如,一天变化七十次,揉团黄土造成第一个小人儿,为了加快速度,就将藤条挥洒泥浆,等等,无不体现了只有神才可能具备的威力。 说女娲非神,因了她的人性,即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幼儿园特长班在家复习的文案?
1个回答2024-01-27 18:35

1、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3、“人”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4、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5、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6、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幼儿学习《大货轮》儿歌的教案
1个回答2024-02-04 23:54
 设计意图:
  《橘子船》这首儿歌只有四句歌词,很适合小班幼儿学习,于是我尝试着对儿歌进行了改编和谱曲,并据此设计、组织了音乐教学活动,自然地融入了社会、情感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效果良好。
  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演唱歌曲。
  
2.体验开着“橘子船”与大家分享水果的快乐。
  准备:
  
1.教师用的苹果、梨子、菠萝、橘子各一,配套图标一套(如图)。
  
2.幼儿人手一个橘子。
  
3.幼儿已熟悉《橘子船》旋律,会唱《水果歌》。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着《橘子船》的旋律做律动“摘水果”。
  师:果园的水果成熟了!我们一起来摘果子吧!
  
2.演唱《水果歌》。
  幼儿根据教师逐一出示的水果,演唱《水果歌》进行练声。如,教师出示苹果,幼儿演唱:“来来,我是一个苹果,果果果果果果……”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想象。
  师:橘子瓣儿像什么?(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大胆讲述,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引出橘子船,出示图标
一、二)。
  
2.理解歌词内容。
  
(1)橘子船要开了!它要开到哪里呢?请你们听老师唱一首歌。
  
(2)教师范唱后提问:小船开到谁的嘴巴里了?(幼儿回答后,教师出示图标三、四。)
  
(3)教师再次范唱,一边唱一边逐一指图,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
  3.学唱歌曲,体验与大家分享水果的快乐。
  
(1)幼儿在“开小船”的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教师在幼儿面前巡回“开”着“橘子船”,带领幼儿学唱3~4遍,后面两遍教师可适时地将“船儿”开进幼儿的嘴巴里。)
  
(2)幼儿大胆想象并替换歌词演唱。
  师:小船除了可开到妈妈的嘴里边儿,还可以开到谁的嘴里边儿呢?(幼儿如说“开到爸爸嘴里边儿”,就替换原有歌词引导幼儿集体演唱。)
  
(3)讨论和交流。
  师:为什么小船要开到妈妈和其他人的嘴里边儿呢?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己剥橘子,师幼一起唱歌,幼儿将橘子船开到教师或同伴的嘴巴里。
  附:橘子船(原文) 张强
  剥个橘子瓣儿,像只小黄船儿。
  小船开到哪儿?妈妈嘴里边儿。
养成幼儿专心听讲不影响别人的习惯幼儿教案
1个回答2024-01-19 13:18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上课心听讲有利于学好知识,教育学生上课要心听讲,做到:眼看、耳听、心想,注意力集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你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吗?小猫开始钓不到鱼,为什么后来钓到了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认真看《小猫钓鱼》的动画片。(放《小猫钓鱼》的动画片,或用幻灯片配上录音)
  2.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小猫开始因为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蜒,一会儿捉蝴蝶,所以钓不到鱼;后来蜻蜒、蝴蝶又飞来了,它像没看见一样,一心一意钓鱼,所以钓到了一条大鱼。小猫一心一意地钓鱼,这样就叫精神集中,也叫心。
  3.过渡语:小猫只有“心”才能钓到大鱼。我们学习 知识也需要心,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心听讲。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讨论明理。
  1.创设情境:兰兰,好样的!(分四组,每组发给一朵小红花。在黑板上出示兰兰、圆圆、亮亮、乐乐、林林图像)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红花给谁戴。这五个小朋友在上课的时候,谁做得好,就给他(她)戴上小红花。(放小品录像《兰兰,好样的》。没有条件的可现场表演
幼儿园中班习惯养成的教案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18 14:39
好朋友握握手

时间:

执教者:

地点:大*班教室

一、活动目标:

1.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2.让幼儿的语言、交往、合作及协调能力协调发展。

3.让幼儿理解朋友间相处的的方式,懂得相互的谦让。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的语言、交往、合作及协调能力协调发展。

2、难点:让幼儿理解朋友间相处的的方式,懂得相互的谦让。

三、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熟悉并会表演《拉拉勾》。

2. 场地准备:布置一个表演舞台。

3. 物质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小猴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各一。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播放幼儿音乐《找朋友》,让幼儿猜想歌曲名字。

(2)教师要求幼儿一起玩音乐游戏《找朋友》,让幼儿体验合作的快感。

2.通过《小猴找朋友》故事,让幼儿感受有朋友的快乐。

从前,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只小猴子,一天,小猴子对妈妈说:“我一个人太孤独了,我要出去找一个朋友。”妈妈说:“好啊!”

小猴子蹦蹦跳跳地出了门,没走几步就碰到了一只漂亮的大公鸡,小猴子想跟他交朋友,但仔细想想,公鸡说话的声音很大,如果我和他交朋友,就要天天享受他的噪音。

于是,小猴子继续向前走,他碰到了一个小刺猬,小猴子子想跟他做朋友,他想了想,不行,小刺猬浑身都是刺,如果和他做朋友恐怕会扎伤我的,小猴子只好继续向前走,他走到湖边,看到一只小鸭子在湖里自由自在地游着,便对小鸭说:“我们做个朋友吧?”

小鸭子游到岸边靠近小猴。小猴心想,如果跟走路这么难看的人交朋友,一定会被人笑话的,还没等小鸭子回答,他便跑走了,天黑了,小猴子一个朋友也没找到,垂头丧气地跑回了家,对妈妈说:“我以后再也不找朋友了。”妈妈问:“为什么?”小猴便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妈妈说:“所有的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你想找个十全十美的朋友,恐怕你一辈子也找不到。

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此,森林里所有的小动物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教师讲述故事《小猴找朋友》,让幼儿知道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

(1) 教师讲述后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前三次没有找到朋友?妈妈是怎么对小猴说的?最后小猴子为什么很快找到了朋友?

(2)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的问题。

(3) 教师总结:小猴子前面三次没交到朋友是因为小猴子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没有看到同伴的优点。最后,小猴子听了妈妈的话,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所以就找到了朋友。

(4) 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5) 教师小结: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包容别人的缺点。

3.游戏《猜朋友》,在合作中增进彼此友谊。

(1)一名幼儿上台说出自己好朋友的特征,如:她是个女孩子,个子高高的,长得很漂亮,眼睛大大的。

(2)其他幼儿根据描述特征猜出这位朋友是谁。

4、活动结束:游戏结束了,小朋友经过刚才的游戏,我想都看到大家的优点了!

五、活动延伸

幼儿分组开展谈话活动:说出朋友的优点,并说说自己应该向好朋友学什么?
幼儿园大班行为习惯教育教案
1个回答2024-03-23 11:47
 一、活动目标:
  1、熟悉大班的周围环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并合作制订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的规则,以及竞赛的项目和内容。
  2、通过评比竞赛活动,自觉遵守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规则。
  3、通过评比竞赛活动,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合作制度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规则。
  2、难点:让幼儿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观察班级和幼儿园的周围环境,了解大班幼儿日常生活、学习、游戏陪咐春、运动所必须遵守的社会行为规则。
  2、准备活动所需的笔、纸等。
  3、每周或每月准备一张评比记录表,知道幼儿开展记录活动。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
  (1)引导语:"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大哥哥大姐姐了,那么让老师知道大哥哥大姐姐叫什么名字好吗?现在老师要点名了,大哥哥大姐姐们知道怎么做吗?"老师问。
  "知道,被点到名字的小朋友要喊到,没被点到名字的小朋友要安静的做好。"小朋友们回答。
  "哇,你们真棒,都记住了这个规则"老师说。
  2、行为习惯的学习。
  制作一日活动行为规则图。
  (1)寻找一日活动中幼儿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2)讨论:"我们是大班小朋友了,应该遵守什么规则,才能做弟弟妹妹的榜样?(引导幼儿从讲礼貌、生活、学习、做游戏、参加体育运动、关心弟弟妹妹、爱护公物和遵守卫生规范等方面简激进行阐述。)
  (3)、分组进行表征活动。每组幼儿根据自选的内容进一步展开讨论,并分工合作以绘画表征的形式记录讨论结果。
  (4)、全班交流活动。芦耐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活动,教师以分类统计的方式记录幼儿的发言,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适宜性行为,什么是不适宜行为,进一步帮助幼儿明确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3、开展遵守行为规则评比竞赛活动。
  (1)、根据幼儿确定的评比竞赛项目,让幼儿自行讨论评比竞赛的具体要求。将讨论出来的具体要求以绘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张贴在班上,幼儿以自评的方式开展记录活动。
  (2)、周末针对评比竞赛的项目,全班开展评选"每周之星"的活动。
  五、活动延伸:
  结合日常生活,将这些规则参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他们不知不觉的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根据幼儿的现状,不断调整修订幼儿行为规则要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