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散文诗

名人所写的关于竹子的散文
1个回答2024-05-09 10:23
 很喜欢竹子,特别喜欢雨后翠竹的神韵。那是一种娇翠欲滴、引人遐思的韵味。

  一场沥沥淅淅的春雨,将山乡厚重的郁闷浸化成沁人心脾的清新。久盼滋润的翠竹张开怀抱,尽情地接受暖暖春雨的温柔沐浴。雨点儿很细很小很轻,飘散在空中,看不见单个的雨点,眼前只有一片淡淡的雨雾,人走在雨中,感觉不出雨的力度,但头发上、衣服上却早已是湿漉漉的,浸透了雨水。竹林子已经是好些天没有雨水的滋润了,这时节正是久旱逢甘露,竹枝竹叶都张开了嘴,饱饮着甘甜如饴的春雨。在蒙蒙春雨中,翠竹洗尽了蒙在身上的尘埃,饱尝了雨露,刚才的疲倦一扫而光,涣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万千娇态。

  雨雾在翠绿的竹叶上聚凝成珠,清亮晶莹,如翠如玉,积得重了,缓缓地向下滑落,悬在叶尖,光亮如电。微风轻吹,水珠儿轻轻晃动,倏地向下坠去,在翠绿的竹林子里划出了一小道亮丽的细线,直没入土。这水珠刚坠落,叶子上又聚起了新的水珠儿,给本就清翠的竹叶抹上了一道更加清新的亮色。在这清亮水珠的映衬下,竹叶如仙子出浴,娇润圆柔,令人心生爱怜。又如贵妃醉酒,娇态毕现,惹人无限遐思。这时节,在细雨中步入竹林,轻抚竹枝,将那一棵棵水珠接入手中,映着翠绿的竹影,捧着的,就是如幻如梦的翠玉了。

  雨中翠竹惹人怜爱,雨后的翠竹更是仪态万千了。春雨过后,漫山遍野透着清新诱人的泥土气息,竹林子里更是散发出一股淡淡的幽香,如丝如线,沁人心脾。这时候的竹叶上大都聚积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竹叶表面还被雨水浸润着,发出亮绿的光。竹枝儿斜斜地伸展着,托起由绿叶聚成的、可遮天蔽日的华盖。一些聚在竹枝上部的水珠就因了重心的作用,慢慢从上往下滑落,遇上了枝节儿,就阻住了,形成一颗亮白的水珠,垂挂在那里。每根竹枝上总有三五个枝节儿,每颗竹枝上就悬了数个亮晶晶的水珠。于是,整个竹林子里就如悬挂了许许多多晶亮晶亮的明珠一般,在雨后翠绿的海洋中映射出亮白的光芒。这时候太阳出来了,阳光从交相叠盖的竹枝竹叶缝隙里透射下来,形成斑斑驳驳的光网,有的光线碰上了悬在竹枝上的水珠,就折出五彩的光栅,直射入地,在竹枝与土壤间形成一条条绚丽夺目的七色彩线,给原本单调的翠绿色竹林增添了无穷魅力。春风徐徐漫过,竹梢轻轻晃动,竹枝上的水珠儿也就轻轻摆动了起来,那一条条七彩的光栅也就在竹林里形成了一道跳跃的风景。

  正是春种时节,布谷鸟在树林子里发出了催种的鸣叫,在布谷鸟的叫声与春风的轻拂里, 竹梢儿轻曳,在这雨后的山乡显露出万千娇媚,甜了大地,醉了天空,温柔了神秘空朦的大山。在这万物竞妍的时节里,雨后翠竹的风姿就更加绰约更加娇妩了。
铁竹堂为什么要解散?
4个回答2023-11-18 21:53
2003年组团,超越中文歌曲题材,衍生电影原声带的专辑概念!歌词大多出自于铁竹堂团员之手,强烈自我态度以及超猛观点,成为此张专辑的最大特色
  
由制作人MICHAEL林迈可、JASON王威登、SCOTTIE陈恒义、VINCE张敖杰四人组合而成,首张专辑以刚柔并济为其特色,突破目前音乐归类的限制,歌曲曲风包含嘻哈、节奏蓝调等元素,是一张兼具创新以及耐听度高的专辑,另为了与目前唱片市场上团体多以数字或英文当作团名有所区别,并增加辨识度,铁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刚强表态,而竹象征着柔软韧性强的音乐本质,包含着不同派别的音乐元素,两种极端却相融合的音乐概念,开创‘音乐暴力美学’的创始,于是命名为铁竹堂。
竹席的回忆散文
1个回答2023-11-10 14:43
夏天到了。

据气象资料记载,我们东阳真正意义上的“入夏,”应该是在五月的下旬。尽管现在时序才五月上旬,离真正的夏天还有一段距离,然而,我却因此回忆起了小时候夏天睡觉用到的凉席。固然,现在很多人家还在使用凉席,纵然房间里有空调,到了夏天,恐怕也未必离得开凉席。毕竟竹席要比草席凉爽。现在的凉席品种丰富,既有竹席,又有藤席,甚至还有牛皮席。麻将席——其实麻将席也是用竹子编织的,只不过一般的竹席都是用篾条,而麻将席则采用了方块。

小时候,在我们乡下,一般人家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同一个品种的竹席,这种竹席几乎全部都是采用手工制作。加工竹席的情景,我曾经亲眼目睹。编织竹席,篾匠必须先剖好竹篾,这种竹篾很薄很柔软很光滑。编织竹席采用的材料一般都是头层篾,也就是所谓的“篾青。”二层篾就被称之为“篾黄”或者“篾白。”编织篾席是从最中心的部位开始的。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小方块,然后,小方块逐渐扩大,往四周延伸,直至最终编织成一条竹席。技术高超的篾匠还会在编织的过程中编进一些花卉图案。这种竹席往往很薄很轻,收藏的时候甚至可以像布匹一样“席卷。”

那个时候,在我们乡下,一般家庭哪里有什么空调,连电风扇都是稀罕物。在夏天,一般人们普遍使用的都是麦秆扇或者篾扇。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所以,一天的劳动结束以后,大人们都会带着孩子,在附近的池塘或者村边的江水里去洗一个澡,涤荡掉一身的汗垢还有疲劳。晚饭以后,不管大人小孩,都会背一条相对较破或者残缺不全的竹席,到外面的空地上乘凉。新的竹席是绝对舍不得拿到地上去铺的,因为地上有沙子有小石块,会搁破了竹席。然后,人们在竹席上面,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繁星满天的星空底下,纳凉,瞎聊天,猜谜语,讲故事。这样子一直持续到深夜,睡意一阵一阵袭来,才肯回家睡觉。

那个时候的床,面积既小还狭窄,一张床往往还要容纳两三个人,睡在一起拥挤不堪。为了驱蚊,床上往往还挂着蚊帐。那时候的蚊帐不是麻的就是布的,很厚,简直像是窗帘。所以,人在床上睡觉,早上一觉醒来,那竹席常常会是汗津津一片,简直像是从水里捞起来的一样!

后来,一般人家的`家庭条件就越来越好,不但有了电风扇,还有了空调。然而,正如前面说过的,纵然有了空调,夏天,人们睡觉,往往还是离不开竹席。前些年,我在镇上购买了一条两米宽的竹席,是用机器编织的。从外观上看,的确非常漂亮。竹席有两层,除了上面一层竹席,下面还有一层布的衬底。竹席的正面还有机器印制的巨型花卉图案,为了美观,甚至还上过一遍清漆。我也是后来用过了以后才明白,这种竹席如果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简直就不能使用。缘何?因为那些光闪闪的清漆,天气一热,甚至会融化。而人体的皮肤一旦接触到这种融化的清漆,对于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纵然没有油漆过敏史的人来说,这种漆也会对皮肤造成一定伤害。所以,我要奉劝那些迄今为止还没有使用空调的家庭,这种竹席千万别买。

现在,貌似又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最原始最古朴的完全用手工编织的竹席了。
竹林七贤中谁与 广陵散 有关?
1个回答2022-09-09 18:41
嵇康!!!!!
以竹子为题写一篇散文?
3个回答2022-12-14 15:23
这个也太考验才华了,理科的东西我还比较擅长,数字比较敏感,但是诗散文就没辙了,实在是有心无力,没有办法
竹海听雨经典散文
1个回答2023-11-16 01:16
  第一次进入蜀南竹海,是在暮春的一个雨天。

  雨中的竹海,含蓄朦胧,若隐若现——翠竹披着雨雾,雨雾笼着翠竹,绿中透着白色,白中浸着绿意,好似一幅典雅清秀的水墨画。

  菲菲细雨中,我信步踏上了曲折幽深的竹海山路,越往林中走越觉得进入了一个如烟似幻、青翠欲滴的绿色世界,放眼望去,触目皆是密密麻麻、遮天蔽日、见不到首尾却又根连叶叠的棵棵翠竹,它们以其独有的风姿与魅力争相展现着自我:毛竹挺拔苍劲,慈竹高风亮节,班竹泪眼婆娑,罗汉竹大腹便便,人面竹肥头大耳就连小小的竹笋也耐不住寂寞,掀开厚厚的泥土和落叶,争先恐后地探出一个个尖尖的小脑袋来,欣赏着这美丽的春色。微风中,轻灵的薄雾在疏枝密叶间浮来游去,宛如轻轻飘动的羽纱。小路旁,萋萋芳草,簇簇野花,潺潺溪水,道道瀑布,在雨雾的笼罩下更加妩媚婀娜。

  漫步前行,竹林内的雨点远比竹林外的雨点大,颗颗雨点,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犹如雨打芭蕉,那些缀在翠竹枝头、小草叶尖、巨岩棱角上的串串水珠,像满天的星斗,又像散落的珍珠,闪闪烁烁,熠熠生辉。走不多远,我的.衣襟已湿漉漉的了,真可谓道狭草木长,朝露沾我衣服!

  雨骤然变大,我躲进了路边的小亭,登亭俯瞰,顿觉一览众山翠:山顶是竹,山腰是竹,山谷是竹,山脚是竹,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翠绿如海。一阵山风拂来,漫山遍野的翠竹枝条随风舞动,沙沙作响,那摇曳的竹枝竹叶,叠加在一起,汇聚成一片,酷似大海波涛起伏,巨浪滔天,甚为壮观。雨水,沐浴着竹海,竹海更加青翠如洗,雨滴,仿佛是来自天籁的精灵,以细碎的脚步,飘逸的身影,窃窃的私语在不经意间潜入我的心灵,让我心驰神往,如醉如痴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竹声。听雨是一种享受,在竹海听雨更是一种超凡脱俗、回归自然的享受。听雨之时,尘嚣远去,俗烦淡然,心轻梦净,物我两忘,那份只有雨趣而无淋漓之感的畅快,让我平添了许多感悟——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一滴雨,蒸发到空气里,经过无数次凝聚才结成水滴,然后又费尽周折继续凝聚,直到凝聚成乌云,再经过不断凝聚,凝聚,最终化为雨点降落,浸入土里,继而又蒸发到空气里人的一生不也正如这一滴雨的生命轮回吗?

  我正冥思着,猛然间一缕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点点光斑,原来竹林外的雨已经停了,而竹林中仍绿水滴滴。走出竹林,我转身回望,雨后的蜀南竹海更显出竹之黛绿,山之翠微,水之秀丽,雾之洁白,云之空蒙

  啊!仙境一般的蜀南竹海,你在我心中留下的岂止是留恋。
金竹园优美散文
1个回答2023-11-25 10:59
  金竹园

  老家屋的后面有一片青翠的金竹林,面积足有三亩地,呈半月形,环绕在房屋的后山上,说是竹园,其实是金竹在石林中行走,翠绿修长的金竹挤在一起,绿云一般。

  竹园是爷爷在建那老屋后栽下的。爷爷告诉我,金竹是一种优质品种,粗壮、坚韧、修长、青翠,繁殖力强。虽然后山土层簿,但那金竹生命力顽强,几年时间不断向周边扩展,越长越茂盛,远远望去就只有了竹林而没有了石林。

  竹园里有青青翠竹映霞光的妩媚和层层密叶遮日月的幽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孩提时经常和小伙伴在那儿玩,攀石林,捉迷藏,用竹子做的水枪打仗,那竹园的地面上被踩得光溜溜的,连草也难生长。娃娃们每天穿着干干净净衣服出门,到了晚上进门时则都成了花老爷,脸上、身上全是泥尘。但到清明节之后,长辈们就不让娃们到竹园里去玩了,没有说什么原因,出于好奇有时就偷偷去看看,发现是竹笋出来了,它像小鸡破壳一样冒出土面,像星星似的点缀着竹园。竹笋毛茸茸的,看看这棵,瞧瞧那棵,稚嫩的竹笋柔弱娇嫩中透着调皮的神态,有的可把那麻石顶翻过去,有的则从石缝中穿出来,从中领略了竹的生命顽强。竹园开始长笋了,父亲会经常到那儿转一转,将那些不能成林的笋挖去,多了就给左邻右舍的送些,家中留下的母亲将笋衣剥去,切成薄的笋片,洗净放在锅里煮沸后晒干,然后储存留着冬天做菜。有时家里也用鲜笋炒腊肉开开晕,那可是母亲做得最好吃的一道菜,至今想起来还是满口生津,让人难忘。

  上小学一年级时,父母用竹子修些竹签,教我数数,学加减法,它生动形象,学起来很快;有时也跟我们到竹园里讲些有关竹的故事,如最早字就是写在竹片上啊,竹子打烂后还可造纸啊,等等。有一次老师带我们参观了邻村的小造纸厂,从相对原始的工艺中,让我们了解了从竹子变成纸的过程。如今那小纸厂早已关闭,留下的只是让游人参观的痕迹。

  竹园里幽静,我喜欢在竹园里看书,记起东西来入心入脑的。春日里走进竹园,虽然看不到五颜六色的斑斓,但竹园里散发的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和养眼的翠绿,使人神清气爽,陶醉其中;夏天里走进竹园,一份清凉就会扑面而来,就像饮了清冽的甘泉一样酣畅。

  那年代,家里有块竹园算是不小的财富。因为竹子在农村用途广,搭猪栏、盖牛棚、做农具都可用它,农闲时就会请人做些箩筐、土箕、谷筛等,以备农忙用。那些篾匠都说我家的金竹好,粗壮、光滑、韧性好、青篾厚。竹子除了盖草房和编制农具外,隔上几年还能砍伐一些卖掉,以贴补家用。

  竹子是不愿开花的,那年我家竹子开花了,而且很美丽,但不久就枯死了。老人说,竹子和人一样只有几十年的光景,只是它到最后还把一点美丽展现给人类,如此凄美着实让人感动。后来爷爷又移栽了新竹,不几年那竹园又恢复了往日的风景。

  几十年过去了,我早就远离了老家的竹园,但那如画的青翠和憨厚可爱的竹笋,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灵之中。但凡回到家中,我都要到竹园走走看看,寻找那份甜蜜的记忆。

  竹背篓

  竹背篓是山里人主要的负重工具,至今它仍在发挥作用,一般人家里有大大小小的背篓至少有十几个。山里男人基本上都会做竹器,只是有人手艺好,做的更精致些。每到农闲季节、或下雨或下雪,不适宜做农活,就是在家做竹器的时候。孩提时看长辈做的多了,也学做了不少竹器,现在看来还是有模有样的。

  每次父亲从外出回家,背篓里总是装得满满的。还没等父亲完全放下背篓,我和弟弟就开始抢着翻看父亲又带回些什么好吃的。有时父亲给带点水果糖,我们总是小心地撕开外面那层纸,放入口中,都舍不得嚼,而是让它慢慢在口中融化,那种香甜的味道似乎至今还残留在口中。

  父母都在外工作,但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不能养活家人。记忆中的父母只要回到家里,就不停地劳作,或挖药材,或捡橡子,或野水果,用背篓背回来处理后卖到供销社,换回如煤油肥皂之类的生活用品。特别是生长药材的地方都上树木遮天、灌木丛生,山上根本就没有路,只能在荆棘间行走,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父亲背篓里有时还会带几本小人书回来,如《闪闪的`红星》、《智取威虎山》等。每次父亲带回,家里一定会挤满了小伙伴,热闹好几天。

  每到收获的季节,背篓便更忙碌了。麦子、苞谷、黄豆等等,一篓一篓地往家里搬。夏日的午后,四周静悄悄的,稻场上晒着麦子、苞谷、黄豆。记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大型建设多,农村的年轻人都抽调走了,每到农忙季节,学校就会放一周农忙假,我们就回来帮助队里或家里做一些农活。劳动两三天就累得腰酸腿痛的,休息时就是躺在地上也感到好舒服,真正体会了农人的艰辛。

  我读初中、高中时,离家有十几里路程,只好寄宿在学校,每到周日就用竹背篓背着一周的粮食、盐菜,所谓的粮食就是红苕、玉米粉,还有少量的大米,弯来弯去的山路要走2-3小时才能到学校。后来女儿读高中时也是寄宿在学校,她对我说,读书真苦啊!谁说读书不苦呢,可她们现在至少不愁吃喝呢!

  今年我也有孙子了,太公专门到乡下请师傅做了一个花竹背篓,很漂亮的手工艺品,让人看了就温馨,说是等孙子会站了,好背到外面玩。听母亲说,我小时候母亲就是用这样的背篓背着,上山下乡,走村串户,有母亲陪着玩,我是高兴了,母亲不知吃了多少苦。

  在背篓的光阴里,记录着父亲母亲的容颜与汗水,写满了我儿时的幸福与甜蜜。
散文竹海醉梦的全文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5-28 00:10
竹海醉梦 谢宗兵/文 一抹苍翠,是竹的品质;一池繁华,是莲的写照;一栋阁楼,是千年的守候。 沿着一条小径,不出百米是一条狭窄的巷子,两边的高墙遮住了几世繁华,沉淀下了那些哀怨的故事,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古朴的青砖、参差的琉璃、充满刻痕的墙面无一不在诉说着昔日的故事。曾几何时,许多路人恍惚中看见一位白衣胜雪的女子在此间向他们微笑,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故事,阵阵清风过后,却只剩下那竹枝随风摇曳的倩影。 踩在那厚实的青石砖面上,没有沙滩上那充盈感觉,却效仿那多情的才子睹物伤情。一步一步走出了巷子,巷子的尽头是一池莲花,朵朵雪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般的愉悦。随风而动的水面荡起了一层层涟漪,亘古不变的莲花依旧。 莲叶覆盖下的水面映衬着池边的建筑,唯独那一栋阁楼给我深刻的记忆,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现实里面,我认为那阁楼里面住着一位深情的女子,盈盈步调,白纱遮面,款款而行,心中有万语千言,却不足为外人道。 很多时候,身临阁楼下边,抬头望着三层小楼。想推门而入,却又担心惊扰楼主原住户,又怕阁楼中事物是黄粱一梦,忐忑之下,只有信步前行,更多的时候却是在那一连贯的竹林之中,品酒,神游。 一片连接着一片的竹林嫣然成为了一片竹海,绿色的竹枝携带着竹叶遮挡住了烈烈阳光的炙烤,只有些许阳光在竹叶的缝隙里面透过,在那厚实的枯黄竹叶上面留下一道又一道的光影。 双脚踩在竹叶铺就的竹林小道上面,起伏间使人忘却了忧愁,如此美景定当小酌几杯,席地而坐是一种洒脱也是一种情怀,对酒当歌,不谈往昔英雄人物。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富家千金恋上了一个游侠儿,奈何家族万般阻挠最终被分开,豪情万丈的游侠儿投身万丈悬崖殉情,富家千金在佛前祈愿,宁愿化身一片竹林将两人的故事永久的保存下去,以竹的高洁来表明自己对那段爱恋的决心。 几口烈酒下肚,朦胧中竹海里多了些许人影,是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遥远。白衣女子絮絮叨叨般的诉说,万丈悬崖边游侠儿终身一跳的壮烈,一阵又一阵呼呼的声音,睁开眼原来是竹海醉梦。
四川绵竹年画散文
1个回答2023-12-13 00:13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绵竹人,自记事之日起,就知道家乡的年画是堪与杨柳青、桃花坞、潍坊年画媲美的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从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开始举办年画节,却由于“5.12”特大地震的重创,2009年不知能否举办,毕竟是极重灾区,百废待兴啊!然而,过去的2008年年画节,则永远铭记在脑海里。

  绵竹年画从宋代传承至今已愈千年。清末绵竹籍画师黄瑞鹄创作的长卷年画《迎春图》,气势恢弘,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号称绵竹的“清明上河图”。每年的绵竹年画节,场面壮观,盛况空前,活脱脱就是一幅现代的《迎春图》。2008年也不例外,更是好戏连台、精彩纷呈,让家乡人民同享节日盛宴。

  回到家乡,特别是在回澜大道和马尾河城区段,到处可以看到吉祥如意的“中国结”和大红灯笼高高挂,旌旗猎猎、彩旗飘飘,更有无数的巨幅传统年画和新派年画交相辉映,充满童趣的拨浪鼓型灯箱引人注目,平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充满乡土气息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和流光溢彩的水上焰火等年画节系列活动,使得家乡的鸡年新春充盈着浓郁的年味。

  上千人的.迎春队伍,由本地的普通老百姓自发组成,他们身着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节日服饰亮相街头,还有龙灯和狮灯进行巡城表演。载歌载舞的迎春队伍,栩栩如生的巨龙和雄狮,伴随着铿锵激扬的锣鼓声,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围观的群众翘首相望,频频拍手叫好,一些人还追着队伍跑,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瞬间。

  每天举行的新春广场文艺演出也颇受青睐,川剧、折子戏、现代歌舞等各种形式的节目满足了观众的不同口味。与此同时,以凉山自治州歌舞团为班底,省内知名歌星和笑星加盟的大型文艺演出也在城东新区粉墨登场,演出场地容量达万人。可以说是兼顾了传统和时尚的融会、民俗与洋化的接轨。

  由多家单位组织的百姓游园活动,是年画节的一大亮点。趣味横生的掂乒乓、双人三脚走、蒙眼摸“福”、猜谜、拔河、套圈、投篮等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在绵竹公园的一隅,画眉鸟攻笼格斗邀请赛又是另一番引人注目的景象。据围观者介绍,这次比赛吸引了德阳、成都、绵阳等周边城市,甚至重庆等外地城市的上百名爱鸟人士参加,竞争十分激烈。在文化广场的开阔处,组织百名少年儿童开展的百米长卷绘画活动,场面异常壮观。

  本届年画节的另一大特色,是传统的绵竹年画同剑南春酒史这两大民俗文化捆绑亮相。在市区中心广场可以看到,数十块巨大的剑南春酒史文化展板竖立在草坪中央,游人只需要花半个小时时间逛下来,就可以对剑南春乃至整个绵竹的酒史文化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此外,“中国民俗暨节庆文化研讨会”和年画节同步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绵竹年画的长远发展“把脉”。这些,应当都是“强强携手”打造本土特色文化精品的成功尝试。

  每当夜幕降临,家乡的母亲河——马尾河畔就成了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在欣赏美丽夜景的同时,大家三三两两,成群结队,邀约着来这里放河灯、点烟花,表达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祈望。东大桥、紫来桥、飞云桥以及河堤两岸,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水面上停泊着造型各异的河船,恍若精心雕琢的工艺品;半空中绽放着色彩缤纷的焰火,宛如绚丽多姿的花朵……种种景象争奇斗艳,相映成趣,绘制成一个巨幅的立体年画。

  年画节可以说是家乡安定祥和、生机盎然的缩影。一路上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家乡人民用最直观的方式诠释着节日的含义,同时,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