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一日游路线攻略

都江堰青城山一日游攻略
1个回答2022-12-26 16:59

都江堰、青城山门票都是90元,学生证半票。一天的时间我就建议你先坐大巴去青城山,早上8点前坐车,9点左右就到青城山了,然后上午就游玩青城山,现在这种天气不是很冷,也不是很热,爬山刚刚好。青城山上山有两条路线,建议上山先走景点多,线路长的路线,下山就选择线路短,景点较少的路线。登顶要3~4个小时,快一点12点左右的样子可以在顶部的道观了,至于午餐问题可以自己提前准备一些干粮和水果,在景区里面买东西很贵的,起码贵了一倍,干粮填填肚子可以了,然后下山到都江堰后再吃午餐也可以。因为下山是线路短的路线,只要1~2小时就可以下山了。

下山后就直接在之前下车的地方做直达都江堰的车,30分钟的样子就可以到了,车子的终点站刚好在都江堰景区的大门口,游历完整个都江堰景区2~3小时完全可以了。可以先到附近的南桥吃东西和买东西,价格还是挺合算的。然后再去都江堰景区游玩。

有详细的都江堰一日游的旅游攻略吗?
2个回答2022-11-01 15:23
都江堰自己走就可以啦,完全不用一天的,如果可以考虑青城山可以上午在成都东站乘坐早班城际列车或者在成都各大客运站乘坐前往青城山的旅游巴士,青城山前山不大,我当初一上午可以游完。中午小憩和就餐后可以直接做公交或旅游接驳线前往都江堰景区,景区也不大大概两三个小时,晚上回到成都还可以去太古里搓一顿!
都江堰堰功道人物都是 哪些
1个回答2024-05-10 15:56
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一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他们是文翁(西汉)、诸葛亮(三国)、高俭(唐初)、章仇兼琼(唐)、刘熙古(宋)、赵不忧(宋)、吉当普(元)、卢翊(明)、施千祥(明嘉靖)、阿尔泰(清乾隆)、强望泰(清道光)、丁宝桢(清光绪)分别代表了各历史时期部分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
都江堰堰功道人物都是 哪些
1个回答2024-04-27 06:41
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一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置放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他们是文翁(西汉)、诸羡伍旦葛亮(三国)、高俭(唐初)、章仇兼琼(唐)、刘熙古(宋)、赵不忧(宋)、吉当普(元)、卢翊(明)、施千祥(明嘉靖)、阿尔泰(清乾隆)、强望泰(清道光)、丁宝桢(清光绪)分别代表了各历橘肢史时期部分治兄扰水建堰的有功之臣。
都江堰的传奇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2:05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市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到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都江堰都有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23:45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

1942年清明节,四川省政府及灌区14县官员齐集都江堰举行开水典礼,典礼由当时正住在灌县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主持。

1941年、1942年、1945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数次在灌县、青城山居留。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冯玉祥寓居青城山真武宫。

都江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0:15
四川灌县二王庙山脚有一座索桥,叫做“安澜桥”。桥身有一里光景长,是用粗的竹索挽成的,竹索上面铺着一块一块的木板,木板铺得不整齐,中间还露缝。木板不宽,也不长,三个人并排走在上面,就不大方便。有的板上有洞,有的木板断折。人走在桥上,看得见木板下面岷江的绿水,也看得见桥下的砂石。冬天水少,桥显得更高,要是人在桥上走,眼睛只顾穿过缝隙望下面,就会看得头晕眼花。幸好桥两旁有竹索编的栏杆,即使人失了脚,也不会落到水里去。索桥并没有桥墩,高高的竹架代替了他们。架子比栏杆还高,还有一个顶盖,在竖立架子的地方,桥身就像小山坡似的高起来,过了顶盖下面,桥身又往下斜,然后再向第二个顶盖升上去。

  凡是到都江堰参观的人都要来看看索桥。那天我从山上二王庙下来,在索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桥身微微地摆动,我往前走,桥也好象在往前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桥一下子动得厉害了。我走过他身边,加快脚步往高处去。忽然起了一阵笑声,两个小孩从高处跑下来,桥接着大大动了一会儿。我连忙走上高处,又继续往下走。我刚走了—半路程,就停下来,站在栏杆前埋头看下面。我的眼光正落在“分水鱼嘴”上。我起初看不出来这个光滑的、鱼嘴般的“石头”是什么东西,后来才知道它是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条江的工程。这个“鱼嘴”在都江堰的前端,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二王庙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修建的。

  我看看“鱼嘴”,看看“鱼嘴”两旁数不清的砂石,我又往前走了。回来的时候,我把“鱼嘴”再看了一阵。“鱼嘴”依旧摆在那里,看一百遍也看不出什么变化,可是在它上面,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那许多用手建造了这个“鱼嘴”的人,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可是留下了他们的心。就在离这里九公里的紫坪铺,在将近一公里长的河谷的两岸,上千的忙碌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心不是跟两千两百多年前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大的水电站就要在那里动工修建了。

  我走下了索桥,同来的友人刚看过山脚的一块石碑。他告诉我,这索桥又叫做“何公何母桥”,是清朝初年一个姓何的教书先生设计修建的。那个时候人们没法在这么宽的两岸上修一座桥。何先生想出了造索桥的办法。桥造成了,人们来来往往,感到便利。可是桥上没有栏杆,在摇摆的木板上走起来,并不是十分安全的事,不多久就有人失脚从桥上摔下去,死了。不满意何先生的官府把责任完全推到何先生的身上,将他逮捕处死。何先生的妻子决心要替丈夫雪冤,要实现丈夫的真正的愿望,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办法,用竹索在桥两旁编上了栏杆,从此,危险的桥变成了安全的桥,使得三百年后的小孩也能够在桥上跑来跑去,发出一阵阵的笑声。

  我不能说这个故事是千真万确的,然而碑上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了那一对夫妇的心。我走下索桥,满头大汗,不用说,我走得疲乏了,我的脚也开始发热。可是三百年前人们的心也给我带来温暖。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勇士丹柯挖出自己的心拿在手上,心在燃烧、发光,给人们带路。“何公何母”的心给每一个走过索桥的人添温暖,甚至在三百年以后的寒冷的冬天,我站在桥头还会揭下帽子当团扇来扇。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然而故事是讲不完的,谁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谁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都江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15:13
  1、司马迁考察都江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2、诸葛亮设兵护堰,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3、李二郎降恶龙传说,传说,古时的岷江中恶龙为害,李冰的儿子二郎带领海山七圣去降龙。一场斗恶下来,七圣和猎狗哮天犬全部战死,恶龙也身负重伤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见了恶龙的踪影,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遇到一位老婆婆。

  老婆婆知道他是李冰的儿子,为了促住恶龙来到此地,就对他热情接待,烧好了面条请他吃饱肚子。不久,化作人形的恶龙也来到老婆婆的家,向老婆婆乞求食物充饥。

  老婆婆一眼就看出这是一条恶龙,也煮了一锅面条让它吃,谁知,面条到了恶龙的肚子里,都变成了带铁钩的链条,将恶龙从肚子里锁起来,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至今,青城山下还有李二郎坐过的”屁股印“,和恶龙打滚的“滚龙槽”这两处遗迹。

  4、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5、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都江堰有什么特色小吃
1个回答2022-09-25 09:26
南桥有炸土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