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乃兹舞曲 肖邦

肖邦的波罗乃兹Op71是什么难度
1个回答2022-10-04 04:26

Op.71里有三首波兰舞曲呢,你说的是哪首呢?那我就三首都说一下吧。

 

Op.71 No.1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较简单,但对于业余的人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

主题段落装饰音就很多,需要很细腻的弹奏技巧,如下图。还有那种快速装饰性的音阶以及带双音的琶音,都是很难的。

有的快速段落中还会出现一只手两个声部的情况,而且双音琶音在曲中好几个段落中频频出现。

下图中也都是些类似的东西,属于快速双声部乐句以及装饰性很强的带三度音的乐句。

所以总得来说这首曲子还算较难。

 

Op.71 No.2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较简单,但对于业余的人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

和上一首类似,主要是比较细致的装饰性音型较多,这也是肖邦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除此之外,从下图中也可看出一些复节奏(如四对十三等等)被弹得恰到好处地洒脱也是有难度的,需要找到肖邦作品的感觉。

下图中也是类似的音型,其中不乏三度的带装饰音型,带附点的三度音阶要想弹得从容平稳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下图中的双音连奏、带附点的琶音以及呼吸频繁的小连线段落对于业余人士来说都是难点。

所以总得来说这首曲子还算较难。

 

Op.71 No.3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较简单,但对于业余的人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

如下图,大跨度连奏、单手双声部、高度装饰性的音符等等都是难点,这种单手双声部的现象在很多古典高级钢琴作品中很常见,经常需要高度层次感,比如可能右手中的内声部是伴奏声部,需要你控制音量,而要把又4、5指完成的外声部稍突出。

下图中快速音符中夹杂颤音也是难点,还有就是单手双声部夹杂双音和颤音,以及节奏紧凑的大跳等等。

所以总得来说这首曲子还算较难。

 

然而,乐曲的难度都是相对的,而且同一首曲子对于不同的人来书难度也是不同的,因为不同人所擅长的和所不擅长的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无法说某首曲子到底是简单还是难。由于你没说你现阶段的水平以及你的长处和弱项,所以我也只能作出以上内容的回答了。还有什么疑问欢迎追问。:)

肖邦的波兰舞曲
1个回答2024-03-04 07:00
《英雄波兰舞曲》降A大调,OP.53,作於1842年,钢琴曲,是萧邦所作16首波兰舞曲之一(亦是最为宏伟的一首)。肖邦的创作灵感源于自己和祖国悲剧性的经历,《降A大调波兰舞曲》是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据说此曲奔马节奏写成的对比性中段,描写了1683年英勇抗击入侵者的波兰国王约翰.勃比埃斯基的骑兵队。该骑兵队曾击败横行欧洲的土耳其人,保卫了祖国,也拯救了欧洲。故又称《骠骑兵波兰舞曲》。又据说:萧邦在作此曲时,由於倾注了他的全部爱国激情和对波兰历史的无限缅怀,竟仿佛听到了波兰先辈们的脚步声,眼前出现了他们全副武装地愈走愈近的幻影,吓得萧邦逃离自己的创作室。由此可见,这首乐曲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的。

《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斩钉截铁的节奏,朝气勃勃的音调,表现出这支军队威武雄壮的阵容、勇敢坚定的品格:

下面的主题颇有长驱直入的气魄:

注意左手,是典型的《波兰舞曲》节奏。有趣的是,这首“军队”精神的乐曲,并不是2/4拍子的,可同样有进行的韵律。假如将这首乐曲与舒伯特《军队进行曲》比较一下,我们会感到这是一支真正能征能战的军队。

《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是肖邦音乐中最受欢迎、受到最高评价的伟大作品之一。该曲写作于1842年,到今天的一百五十年间,各个国家、民族的钢琴家和钢琴音乐听众,始终为之激动不已。

乐曲开始有一小段引子,引子的第一拍是中低音区四个bE,用双手八度强有力同时奏出,这轰然一响,足以使听众的心被吸附住,从此,直到曲终再也无法离开。当我们在震动之后还未及定神时,三条半音阶平行地向上卷起,又猛然顿住,以后是各种不协和音,不同节奏交替,在情感的海洋里到处掀起巨浪。戏剧性的紧张度愈演愈烈,直到觉得气都透不过来时,第一个、也是全曲最重要的、反复出现的英雄主题,才豪迈、昂扬地奏出,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右手双音旋律是富于感召力的英雄音调,左手坚实果断的节奏表达出必胜的信心。这个主题段落稍有变化(右手提高了音域,加入八度音)地重复一次,音乐的意境也随着更上一层楼。在高潮处,仿佛可以听到刀枪剑戟的撞击声。之后是一段由低谷逐步向上冲击的音乐。冲击得到暂时胜利后,引出一段不长的有抒情色调的感情浓重的音乐,仿佛战斗间歇中的某种感触(左手是《波兰舞曲》的典型节奏):

这感触很快转化为战斗的激情,导致再现英雄的第一主题。

然后音乐进入整个曲式的中段。任何人听了这段音乐,都会不约而同地意识到,这是骑兵在奔驰:

左手八度的固定音型,象征马蹄声由远而近。弹奏起来也不轻松,被称为“钢琴家的绊脚石”。右手的旋律,是战士们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声调。如果说《A大调波兰舞曲》让我们“检阅”了一支“能战斗”的军队的话,现在我听到的,则是一支“正在战斗”的军队。骑兵的壮观场面过后,经过过渡,控制,减速,音乐奇妙地落到一个单纯、弱奏的D音上,引出一段难以形容的旋律,流畅、委婉、有一丝哀伤、有一缕温情、还很高贵,又象梦幻的境界,与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气势形成强烈的对比:

音乐在这个“远离战场”的意境中流动、徘徊了较长时间,好象流连忘返。终于,音乐流入中音区,低音区,哀伤、温情、梦幻都隐去了,情绪再度激昂起来,斗争的火焰重新燃起,英雄刚毅的第一主题赫然而出,这也是主要主题的最后一次再现。尾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胜利的欢呼、凯旋中结束全曲。
肖邦波兰舞曲
1个回答2024-03-07 08:15
我觉着都挺难的,“军队”最容易。其他都是要花点本事的。



至于说考试,作品71之1《d小调》,作品26的两首,作品53,遗作中间的《降G大调》和《降A大调》都可以考虑。
关于肖邦的波洛涅兹
1个回答2022-12-30 07:12
《交响情人梦》倒数第二集里,野田惠比赛时弹得最后一首就是此曲,你可以听听看,它一定能带给你灵感和领悟
肖邦g小调波兰舞曲
1个回答2024-03-03 04:16

《g小调波兰舞曲》,无编号,此曲为肖邦陪闭局逝世后才发芦让现的遗作,约作于1817年,呈献给肖邦父亲的弟子史卡尔贝克伯爵公主。这是肖邦7岁时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

《g小调波兰舞曲》与波兰的民间艺术息息相关,民族根源深厚,民族味道浓厚,肖邦一直没有停止对波兰舞曲的创态迟作。肖邦的波兰舞曲是一首首歌颂祖国的钢琴诗。

当人们开始舞蹈的时候,为之伴奏的舞曲开始第一部分,当人们穿过豪华的房间到达走廊或者花坛的时候,音乐进入对比的中部,当人们又回到大厅时,便再现第一部分音乐。

扩展资料

肖邦其他作品介绍

1、《革命练习曲》表现了肖邦在华沙革命失败后内心的悲愤欲绝。因此,被后人命名为“革命”练习曲。全曲激昂悲愤,地反映了肖邦在华沙陷落、起义失败后的心情,那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作品由十二首练习曲组成,每首具有明确的技术锻炼目的。

2、《降b小调夜曲》作于1830-1831年间。作品9中共有三首夜曲,这是肖邦最早出版的夜曲。而作品9之1则是肖邦夜曲的《最初之最初》,其旋律优美,情绪丰富。

肖邦《波洛涅兹》音乐背景
1个回答2023-09-01 15:35
大婶 这都不知道啊 晕 我也不知道
求音乐:肖邦 华丽的华尔兹
1个回答2024-03-05 22:42
Op.42

我最喜欢这首
升与毫升知识要点?
1个回答2024-05-31 19:15

升与毫升的单位转换是:1升(L)=1000毫升(mL、ml)。不同的液体,容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等,1升水正好1千克;1升牛奶大于1千克;1升油小于1千克。

oz即盎司(英语是Ounce,简写成oz),这里指液量盎司,为容量计量单位。英美单位制都有这一单位,略有不同,英制1盎司为28.41mL;美制1盎司为29.57mL。16盎司折合1品脱(美制)。

最早是饮用不同的酒,选用不同的酒杯。杯的容量是最为重要的,历史上用盎司作为酒的液量单位。美国不使用公制度量衡。一磅大约是454 克,相当于十六盎司。一磅约为一品脱(不到0.5升)水的重量,因此有这样的俗语“一品脱一磅,世界就是这样”。


单位换算

1L=1000mL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

1毫升=1西西(cc)。

1毫升液态水=1立方厘米液态水。

1毫升液态水在4摄氏度时的重量为1克。

1毫升=1立方厘米。




会看中医又会算命的人叫什么
1个回答2024-05-31 19:14
神仙 ,一个专业精的话就了不起了 还兼二个,会的话也不是好样的 别被蒙骗
小男孩有没有必要带游泳帽(4岁)
1个回答2024-05-31 19:13
有必要
游泳帽的6大功能

1、防止掉头发,弄脏池水,保持池水卫生,另外大家游泳的时候手才不会缠到头发 2、戴泳帽之后阻力小
3、泳帽大多颜色鲜艳,方便岸上的救生员发现(室外游泳时还能起到很好的识别作用,我朋友曾有一次在北戴河游泳,一个人刚离开了人群,同事不停地喊他的名
字,原因是――他们看不到了那个红帽子。)
4、塑胶的泳帽,可以防止头发和池水过多的接触,池水里有漂液,会伤头发,经常游泳不带塑胶泳帽头发会变黄的。
5.游泳时戴泳帽是一种基本配备、也是一种基本的礼貌,尤其是长发女性,头发才不会在水里漂来漂去,头发也不容易被人拽掉
6.冬天能保温,对头部能起很好的保温作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