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兵争篇

孙子兵法之军争篇
1个回答2024-02-19 06:36
《三国演义》“空城计”一回里,司马懿尝曰:“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全文为:“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归师勿遏,穷寇勿追”的意思是说正在撤退的敌人不要拦阻它,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去追击它。
孙子兵法军争篇
1个回答2024-02-24 07:23
归师勿遏和围师必阙讲的都是不要让敌人认为陷入了绝境,在外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会导致敌人产生极大反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都是弱方将领故意使己方将士认为陷入绝境的战术,相对的,与敌人作战的时候,就要极力避免这种情况。

给敌人留一个可以撤退的后路,就会使他们对胜利的渴望与对死亡的恐惧无法紧密结合,因此才会有漏洞可循,这是攻心为上的战术之一。
孙子兵法有哪些兵法
1个回答2023-08-08 16:47
妹妹妹妹你在干什么?
古代十大兵书的孙子兵法
1个回答2024-02-26 22:31

《孙子兵法》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今存13篇:
《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
《作战篇》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
《谋攻篇》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兵势篇》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
《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作者分别是谁?
1个回答2024-05-14 00:00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膑写的是《孙膑兵法》 ,传说孙膑是孙子的后代,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二者都在兵书方面有很高的的造诣。

一、孙膑的《孙膑兵法》。孙膑(原名孙伯灵),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唐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同为鬼谷子弟子。因受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而迫害孙膑,使其受膑刑,身体残疾 。

孙膑可以说是古代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师出鬼谷子的他没有愧对师门,反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被迫害后本以为会英年早逝的他,却被齐国使者救了下来。齐国使者当然不会费九牛二虎之力去救一个废人,当时的孙膑受黥刑已经被挖去膝盖,并且在脸上刻字,但是孙膑的才能还是非常吸引这位齐国使者,所以齐国使者才会偷偷的救下孙膑。后来孙膑到达齐国后,展现卓越的军事才能,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由此可见孙膑的卓越才华。而且孙膑的军事思想非常的先进,他认为强大的军事战力才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他虽然主张战争,但是他并不好战。他主张慎重的对待战争,每一次战斗都要有所得,但是不可滥用战争,战争只是自报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孙膑对于兵法战争的理解非常高。

二、兵家之圣孙武。

孙武的《孙子兵法》可谓是影响深远,其中的军事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他的《孙子兵法》甚至被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 ,由此可见孙武军事思想影响的深远程度。


《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

由此可见其完备程度,所以世人才会对《孙子兵法》有如此之高的评价。

求,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的 视频
1个回答2024-01-25 22:34
你去少儿频道找找吧,这种视频一班都是面对少儿的。
孙武在写《孙子兵法》时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09 08:34
就是啊,孙武从齐国到吴国后,隐居深山多年,撰写兵书,后出山,辅佐吴王阖闾及其儿子夫差共建吴国之霸业。
孙子就是孙子兵法吗?
1个回答2024-02-08 20:24
是的
历史上被尊称为孙子(这个还是尊称,偶说出来都汗)的有两个孙武和孙膑。两个人都著了一部兵法,《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就成就和意义来说,《孙子》大过《孙膑》。因而《孙子》一书特指《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