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电影解析

八声甘州 柳永 这首词中的典故是什么?我要做赏析,是哪句话写出来
1个回答2024-01-25 01:18
这首词的主题是表达游子思归之情,时作者宦游于江浙之间,羁旅思归,没有所谓的典故,唯“‘红衰翠减”四字,引自 唐 李商隐《赠荷花》诗: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
建议写赏析还是从游子思归之情上入手比较好.
细致分析下阿甘正传中的珍妮
1个回答2022-10-01 01:42
电影!看着玩的
细致分析下阿甘正传中的珍妮
1个回答2024-03-13 16:17
童年和少年时的珍妮,对阿甘只是一种友谊.到后来是像姐姐.母亲般疼爱阿甘.(从她在阿甘去越南时的叮嘱,说明她还把阿甘当成小孩子)后来阿甘回来后,珍妮已经堕落,那时珍妮并不爱阿甘,她认为她和阿甘的生活经历截然相反.是两个世界的人,而阿甘这个傻瓜是不会懂她的理想,抱负的.她依然选择了离开阿甘.但是.她漫漫的觉得生活似乎少了些什么,开始空虚.后来受到挫折的珍妮回到了阿甘身边.她那时对阿甘还是小时那种的友谊.直到阿甘求婚,珍妮认为阿甘永远不懂爱,可是阿甘那句话:"我知道我不是很聪明,但我懂得爱"打动了珍妮.于是,珍妮投如了阿甘的怀抱.那夜,珍妮爱上了阿甘.醒了之后.珍妮觉得自己是个肮脏的人,配不上阿甘纯洁的心灵.也不配拥有他的爱.她也意识到自己爱上了阿甘.她选择了逃避.(或许是想离开阿甘一段时间,忘记所有往事.过一段平静的日子.反思自己.)

3年后.珍妮知道自己得病了,她想把小孩交给阿甘.她也变的成熟了.放荡不拘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珍妮平静的度过了3年后.她又找到了阿甘.并嫁给了他.因为她早在三年前的那个夜里就爱上了他(从三年来她一直关注就阿甘看得出来)
《阿甘正传》影视分析
1个回答2022-12-08 18:19
恩、可能就是因为他的残疾、才完成了我们正常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执着,毅力,坚持、忠诚,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
八声甘州赏析想佳人
1个回答2023-01-19 01:06
这句话是从女子即“佳人”的角度写思念之情的.
作者羁旅在外,思念家乡,在前面部分的景、情中都有体现.“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此句作者展开了想象,想着佳人也在远方思念“我”,她在妆楼上盼“我”归去,还好几次认错了归舟.是虚写.这样将单向的思念变成了双向思念,使得感情更为深沉,表达上也更加曲折婉转.
本诗中没有其他句子是这种写法了.倒是在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有类似的.男女主人公分别后,男子推测女子在分别之后的表现:“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其余都是写男子的心情和想法.
《同甘共苦·鲁米》读后感|赏析
1个回答2023-12-07 22:28

啊,朋友!让我们把欢乐共享!

若没有欢乐,便共同分担忧伤!

朋友啊!我们应同真主无所不讲,

就像耶稣向圣母玛利亚倾诉衷肠。

假若亚当的后裔中有谁离开世间,

何必悲伤?其他人应把困难承当。

如果有谁离开我们到偏僻处隐居,

不必管他,其他人应当甘苦同尝。

我们在世间应该相伴相随,共享欢乐;

假若世界毁灭,便携手并肩蹈火赴汤——

一旦深陷火海,应当分饮一杯清泉;

而当受到重创,就该相互敷药治伤。

但愿我们临死时,都能面向“克尔白”,

并且,都能把扎姆扎姆甘泉饱尝。

(张晖译)

【赏析】

在浩如烟海的波斯中世纪诗歌中,带有浓厚苏菲神秘主义色彩的诗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波斯的诗歌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有许多著名的诗人本身就是苏菲长老或苏菲人士,鲁米就是其中一位,因此其诗歌中充斥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鲁米的抒情诗主要表达对真主的爱,并极力宣扬苏菲派的一些思想。苏菲派思想在中世纪的波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排除其宗教因素和具体的宗教修持,作为一种哲学观实际上是对绝对精神的追求。同时,苏菲思想追求思想品德上的修炼,追求一种思想品德上的人格,由于其宣扬的积极的价值和理想,因此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鲁米是苏菲派思想家,也是苏菲派主要诗人,其诗中所宣扬的这种苏菲思想也极为明显。

这首《同甘共苦》不同于其创作的其他诗歌。他的许多诗歌是借一些故事委婉地表达苏菲思想,但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抒胸臆,劝导人们要同甘共苦,相互之间要团结和友爱。

诗的开篇,就用极为饱满的感情呼吁要一起享受快乐,一句“啊,朋友”,就将世间人们陌生的心灵紧紧联系在一起,具有一种普世思想。接着诗人又进一步宣扬了其有苦同担的思想,这相对于开始“有乐共享”的主题又进一步,更具有救世的思想和意识。

诗的第二节,诗人笔锋陡转,将抒情的对象转到了真主。在这一小节中,诗人宣扬了对真主的敬仰和忠诚。诗人认为我们应对真主坦诚,忠诚。这样一种观念是苏菲派的主张,在苏菲教徒认为,人应该对真主绝对忠诚,这样才能达到人神同一的境界。在看似无关的抒情中,诗人是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正是诗人这样一种人神合一的观念,才导致了诗人这种有乐同享,有苦共担的主张和观念。

在第三、四两节中,诗人极力宣扬有苦同担的这种世界大同的思想。诗人认为世界上的人们应该一起分担苦难,就算有人死去,有人避世隐居,剩下来的人们不要悲伤,应该共同分担苦难。诗人在这两节中,表现了一种高高在上救世的心理,诗人将自己已经等同于真主,在这里诗人已经超脱了普通的情感,达到了与神同体的境界。诗人认为不要为别人的死去而惋惜,在这里诗人已经是超出了普通的一种价值观念,带有浓厚的苏菲宗教意识。在诗人的眼中,死亡并不是可怕的,诗人已经超脱了世俗的这种生死观念。将死亡和避世看作是一种很普通的事情在叙述,我们在这里找不到诗人那种悲伤的情感。诗人劝导人们的是要共同的背负着世间的苦难,人们在一起要相亲相爱。

在诗的第五、六、七节中,诗人继续在传达这样一种同甘共苦的主张。诗人将这样一种情感渲染到极致。诗人认为就算世界毁灭,人们也应该视死如归地直面苦难,共赴黄泉。同时认为就算是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有快乐也应该同享。在诗的结尾,诗人同时不忘其美好的宗教信仰,认为人们应该面朝“克尔白”,能够尽尝甘泉。在这里,甘泉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具有一种宗教的意蕴在里面。诗人坚信真主的存在,并相信最终能够赐予人们最后的欢乐。

整首诗在极力宣扬“同甘共苦”这样一种思想观念,表现了诗人所具有的一种普世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诗人在诗中规劝世间的人们要共享欢乐,共担困苦,也表现了苏菲思想中一种积极的救世观念。

(叶玉香)

阿甘正传 阿甘经历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14 07:54
先是在中学里,然后去了大学拿了学位,再就去参军,最后去当捕虾的老总
阿甘的妈妈怎么让阿甘上学的?
1个回答2024-02-07 13:45

1.阿甘妈妈告诉他you are no difference than anybody else,让他从小树立信心

2.阿甘妈妈教育他钱够用就好,多余的只是用来炫耀而已,鼓励他有颗慈善的心

3.阿甘妈妈临死时对他说,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正视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4.最重要的就是阿甘开场白:my mama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

阿甘妈妈是伟大智慧的母亲,面对一个智障儿子,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积极耐心教导,用她特有的方式把阿甘培养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面对所有的事情,她总是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去阐述生命的意义,她对阿甘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没有阿甘母亲,就没有阿甘的未来。

阿甘正传中阿甘见过的大人物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06 09:04
阿甘见过的大人物包括当时的几任美国总统。分别是尼克松、约翰逊、肯尼迪。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