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什么是谓语举例

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无谓”?
1个回答2024-03-05 14:07
“无谓”应该就是“无所谓”的意思。楼上的解释应该是“无畏”。
所谓的变通是什么意思?举个例
1个回答2022-09-30 14:21
依据不同情况,作非原则性的变动:遇特殊情况,可以酌情~处理。
:“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变通是天地间最大的智慧,是才能中的才能。人生处世面对层出不穷的矛盾和变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学会变通。从某种意义讲,变通,就是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有一本《一变就通》(涂道坤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的书,讲述了“水随器而圆,人随水 则变通”的道理。文章指出:“什么不可阻挡?变通不可阻挡!什么是无敌的?变通是无故的!你知道世界上最善于变通的东西是什么吗?有人说是变色龙,也有人说是天空的云,
北京的胡同可谓很多,有哪些呢?请举例。
1个回答2022-11-05 15:07
80%的胡同都没有了 现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锣鼓巷 里面有很多有名的王府保存 的十分完好 很值得一去
高三英语老师有偏见,总是举差生的例子来鼓励所谓的好学生
1个回答2024-02-24 05:10
师少都高考候考点抽脸行
训诂学中 谓之和之谓 的区别 并且举例子
2个回答2022-09-02 10:35
是注解术语.之谓(不常用)、谓之解释词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它们的后面.它们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之言、之为言解释词语时被释词语总是放在它们的前面,而且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是相近或相同的.例如《论语》:为政以德,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
何谓“腰斩”?并例举被腰斩而亡的人物(2个以上)
1个回答2024-03-15 08:27
腰斩是一种古代刑法,从腰部把身体斩为两段。

著名人物有:秦朝的李斯、汉朝的晁错(与汉景帝有关)、明朝的方孝孺(与朱棣有关)、唐朝的辩机和尚(与高阳公主及玄奘有关)、清朝的俞鸿图(历史上最后一个遭腰斩的人,雍正皇帝看到腰斩太惨,就下令封刀,停止了腰斩之刑)
举例的成语举例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01:55
举例的成语有:格于成例,发凡起例,举例发凡。
举例的成语有:下不为例,举不胜举,发凡起例。2:拼音是、jǔlì。3:词性是、动词。4:注音是、ㄐㄨˇㄌ一_。5:结构是、举(上下结构)例(左右结构)。
举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举例jǔlì。(1)举出例子。
二、引证解释
⒈于类似事物中,举出一二,以况其馀。引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汪中》:“凡此四科,无劳举例。”
三、国语词典
提出例子。如:「老师上课常举例作辅助说明。」
四、网络解释
举例举例,指表示一种对抽象化事物借用具体的,相对来说较容易理解的实例的阐述。该词在中文文章中的使用频次比较高,尤其在一些说理性质的文章中。词后一般接排比的词或句。
关于举例的近义词
例如
关于举例的单词
exampleillustratecitinginstance
关于举例的词语
举例发凡发凡起例发凡言例例行差事下不为例不乏先例格于成例发凡举例后不为例毫无例外
关于举例的造句
1、春节快来了,举例写了几条,希望你喜欢。
2、闪杆子走人,我们这里是指溜掉了的意思。有种调侃的味道。举例说聚餐结账时这家伙闪杆子走人了。
3、词典之类,书前必有举例发凡加以概括说明。
4、余溟鲲举例,在非洲和南美洲之间大西洋中部的圣赫勒拿岛上曾有一种巨型蠼螋,因其只在圣赫勒拿岛生存,也叫圣赫勒拿蠼螋。
5、举例来说,干涉就是在一些病人用普通的牙刷时,给另一些病人一把电动牙刷,它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他们的口腔。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举例的详细信息
何谓七情?其内容有哪些?举例说明
1个回答2022-10-07 18:24
喜、怒、忧、思、悲、恐、惊
无所谓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11 23:24
文天祥在狱中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儿而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请举例说明 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要求用名人典故来举例 急用啊!!!
1个回答2024-03-12 06:07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