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劝学的诗句

陶渊明劝学的故事 ,最好是古文
1个回答2024-02-15 04:18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劝学的古文
1个回答2024-03-10 12:56

东晋诗人陶渊明关于劝学的为《杂诗 其一》一诗,原文为: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扩展资料:

陶渊《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公元41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是一组“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结尾四句常被人们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但在这首诗中,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陶渊明劝学的故事》它的主要内容是什麽呢?
1个回答2024-02-18 15:43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劝学的故事概括?
1个回答2024-02-15 17:50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顿不前的。青色是从蓝草中取出来的,可是它比蓝草精美得多;冰凌是由水中产生出来的,可是它比水寒凉得多

陶渊明劝学的古文
2个回答2022-10-02 04:50

东晋诗人陶渊明关于劝学的为《杂诗 其一》一诗,原文为: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没有根蒂,飘泊如路上的尘土。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扩展资料:

陶渊《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公元41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是一组“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结尾四句常被人们用来勉励年轻人要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但在这首诗中,陶渊明的本意却与此大相径庭,是鼓励人们要活在当下,及时行乐。

陶渊明的生平事迹简介,陶渊明生平主要事迹经历
1个回答2024-03-17 13:47
1.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在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2.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

3.之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

4.第三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辞官归田。

5.陶渊明归田之后,便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并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

6.亲自撰写《五柳先生传》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

7.这使他改变了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在他晚年,生活贫困,“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
陶渊明劝学的古文和解释
2个回答2023-03-27 01:30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长於无祸。
形容陶渊明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18 16:19
怡然自乐 [yí rán zì lè]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示例】: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慨。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复辟谬说》
陶渊明《四时诗》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1-30 00:19
  1、诗人借助景物赞美自然,渲染气氛,抒发个人情怀,揭露社会黑暗,充分展示了诗歌言志、言情的功能,运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出自然美好与社会动荡及命运多舛不同的意境。
  2、原文
  四时
  【晋】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3、译文
  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秋月朗照,明亮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陶渊明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4:32
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退居田园后过着自耕自种,饮酒赋诗的恬淡的生活.



相传,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他求教,说:”陶先生,我十分敬佩你渊博的学识,很想知道你少年时读书的妙法,敬请传授,晚辈不胜感激.”



陶渊明听后,大笑道:”天下哪有学习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陶渊明见少年并不懂他的意思,便拉着他的手来到种的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蹲在这儿,仔细看看,告诉我它是否在长高?”那少年尊嘱注视了很久,仍不见禾苗往上长,便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得这么高的呢?”



陶渊明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积少成多.”



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



“那它究竟是哪一天磨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



陶渊明说:”这是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



少年恍然大悟,连忙再向陶渊明行了个大礼说:”多谢先生指教,学生再也不去求什么妙法了.请先生为我留几句话,我当时时刻刻记在心上.”



陶渊明欣然命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