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白古诗

李札赠剑
1个回答2024-01-27 22:35
是季札吧

他出使在外,过徐国,徐君喜欢他的佩剑,但是不好意思开口,季札自己也明白。后来他完成使命回去,再经过徐国,当时徐君已经死了,于是他感慨良久,解下佩剑,挂在徐君的墓旁。

一般是说英雄猩猩相惜。跟逢贤把赠意思一样。
赠汪伦是王伦赠送李白吗?
1个回答2024-02-07 17:46

王伦仰慕李白的文笔,很想见见李白,可是李白诗大诗人自己怎能见得着?王伦知道李白好酒于是给李白写了一封信说这里的酒很好,很多。

李白“慕名”前来,哪知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便想走,他乘船要走时,王伦赶来给李白送行,李白知道这一切原由后很感动于是写下了一首诗,便是《赠汪伦》了。故事大概是这样你在修改补充一下就行了。

在赠汪伦故事当中李白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4-01-24 09:47
李白是一个洒脱,潇洒,重情重义的人·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读了赠汪伦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李白是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1-24 13:02
读了赠汪伦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李白是怎样的人
看得出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希望能帮到你
李白的诗:赠内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1-06 09:31
现在怕老婆不是叫“惧内”嘛,同理,赠内,就是写给老婆的诗(或者说家书)。
为什么杜甫赠了李白那么多首诗,李白却不回赠
1个回答2023-03-21 23:45
有回赠,只是与杜甫相比较少。
杜甫比李白小11岁。他们在天宝3年(744)结识,杜甫那时32岁,四方游历,只能说小有名气。而李白3年前名动长安,被称为谪仙人。杜甫对李白是崇敬,李白对杜甫是欣赏。李白的思想和诗风对杜甫也有很多影响。
大概,李白是杜甫的朋友,而杜甫是李白的迷弟。
李白的赠汪伦的意思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1-26 16:06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原诗是这样的。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李白的赠友人中的友人是谁
1个回答2023-02-05 12:08
《送友人》一诗,通篇情感,皆缘于送别杜甫。“此去尔勿言,甘心如转蓬。”(《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李白初到兖州,就曾作如此表白,为实现思想,甘心于如同飘转的蓬草,浪迹四方。 《送友人》与《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为同时作,是篇续作,正篇诗题上己有“送杜二甫”,续作便径写“送友人”三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皆以此诗似为别友人之作。前有送诗,继写别诗,二者关联,诗意延伸。 细审两人的往来诗,足见相处时久,相知良深。李杜相聚,决不限于天宝三载遇于梁宋到翌年秋在石门分别这一年多时光,更早于此时的聚会却向为研究家们忽落。 据新说,李白与杜甫初聚,最迟在开元二十四年,时李白初居兖州,杜甫省亲居住其父杜闲的官舍,两人都有同期作于兖州的作品。研究这些作品系年,因知同在东鲁。自“行歌泗水春”,相伴漫步在鲁门东泗水畔。以后,聚会渐频,友情递增。李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和《戏赠杜甫》;杜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和《赠李白》是两人兖州相聚的后期作品,李白在送杜诗中与出异出其他尧祠送客诗的新切情怀。《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写举杯握别,《送友人》写杜甫刚刚离去,《沙丘城下寄杜甫》写思念。三首诗中感情脉络相合,可视为组诗。以“李白一斗诗百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等句,可见杜甫之推崇钦敬李白。白诗“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句,可见思念杜甫之切。《送友人》诗中情愫,系因与挚友分别,从诗人遥望长空挥手惜别的神态,可以推想所送友人的形象。“落日故人情”,这“故人”是谁?是一起月下泛舟之伴,是共同狩猎孟渚之友,是同游齐州的故交,是携手同行漫步甑山的弟兄,即几天前共饮于范氏家中的杜甫。“登临遍池台”一个“遍”字,写出相聚频繁。于今落日时分,分别在石门路上,不由举手劳劳,两情依依,一再赋诗。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有“故有入我梦”句,当是石门宴请景再现梦中。如此一再互称故人,其意颇耐寻味。 《送友人》一诗,为杜甫所重,作《梦李白二首》,其二以“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开头,显系化“浮云游子意”而成。杜甫思念李白,也怀念东鲁,怀念北郭的青山、东城的白水。 我赞成这个作者的看法,不过究竟送的是谁恐怕是千古之谜了~
李白的赠友人中的友人是谁
1个回答2022-11-24 03:25
《送友人》一诗,通篇情感,皆缘于送别杜甫。“此去尔勿言,甘心如转蓬。”(《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李白初到兖州,就曾作如此表白,为实现思想,甘心于如同飘转的蓬草,浪迹四方。 《送友人》与《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为同时作,是篇续作,正篇诗题上己有“送杜二甫”,续作便径写“送友人”三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皆以此诗似为别友人之作。前有送诗,继写别诗,二者关联,诗意延伸。 细审两人的往来诗,足见相处时久,相知良深。李杜相聚,决不限于天宝三载遇于梁宋到翌年秋在石门分别这一年多时光,更早于此时的聚会却向为研究家们忽落。 据新说,李白与杜甫初聚,最迟在开元二十四年,时李白初居兖州,杜甫省亲居住其父杜闲的官舍,两人都有同期作于兖州的作品。研究这些作品系年,因知同在东鲁。自“行歌泗水春”,相伴漫步在鲁门东泗水畔。以后,聚会渐频,友情递增。李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和《戏赠杜甫》;杜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和《赠李白》是两人兖州相聚的后期作品,李白在送杜诗中与出异出其他尧祠送客诗的新切情怀。《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写举杯握别,《送友人》写杜甫刚刚离去,《沙丘城下寄杜甫》写思念。三首诗中感情脉络相合,可视为组诗。以“李白一斗诗百篇。”“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等句,可见杜甫之推崇钦敬李白。白诗“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句,可见思念杜甫之切。《送友人》诗中情愫,系因与挚友分别,从诗人遥望长空挥手惜别的神态,可以推想所送友人的形象。“落日故人情”,这“故人”是谁?是一起月下泛舟之伴,是共同狩猎孟渚之友,是同游齐州的故交,是携手同行漫步甑山的弟兄,即几天前共饮于范氏家中的杜甫。“登临遍池台”一个“遍”字,写出相聚频繁。于今落日时分,分别在石门路上,不由举手劳劳,两情依依,一再赋诗。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有“故有入我梦”句,当是石门宴请景再现梦中。如此一再互称故人,其意颇耐寻味。 《送友人》一诗,为杜甫所重,作《梦李白二首》,其二以“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开头,显系化“浮云游子意”而成。杜甫思念李白,也怀念东鲁,怀念北郭的青山、东城的白水。 我赞成这个作者的看法,不过究竟送的是谁恐怕是千古之谜了~
李白的赠汪伦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4 21:49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原诗是这样的.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人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