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火车发展史

钢铁的发展史中都有哪些科学家有突出贡献
1个回答2024-05-06 20:46

你的这个问题无人能答,这属于国家顶级战略机密了。比如我国到现在也没有掌握特钢的炼制。否则我们怎么会不能生产发动机,变速箱呢?像这种企业只有一二人知道炼钢的全套技术,一般只有总工程师知道,其余各个岗位工程师都只知道自己的一点点。这种人才国家保密还来不及,怎么会公开呢?

史铁生名言 史铁生的经典语录
1个回答2024-02-13 13:47
1、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 ——史铁生 《病隙碎笔》

2、我永远留住了一个偏见:女人是最适合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最优雅的服装。 ——史铁生 《我与地坛》

3、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史铁生 《我与地坛》

4、永存梦想的人间,比全是现实的世界,更能让我坦然面对死——这就像你在告别故乡的时候,是仍然怀念她,还是已经不想再来。 ——史铁生 《灵魂的事》
世界金融发展史?世界金融发展史?
1个回答2022-07-25 08:27
从许多年前就有了融资
新疆铁路发展
1个回答2024-01-28 08:28
改革开放前,从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火车被称作是“乌龙进京”。那时是烧煤的蒸汽机车,火车从风沙中一路走来,车厢外表又黑又脏,实在“有碍观瞻”,所以只能远远地停在北京站外。从北京站买了票准备到乌鲁木齐的旅客,在站里找不到列车,车站的工作人员就会用手一指:喏,看到那列最脏最黑的车了吗?就是它!

火车车体从普通绿色旅客列车到红色的K字开头的快速列车,再到蓝色T字开头的特快旅客列车;机车车型从最初烧煤的蒸汽机车到烧油的内燃机车;车次从只有1对开往兰州的旅客列车,到现在分别开往北京、上海、汉口、西安、成都、重庆、敦煌、库尔勒、喀什、阿克苏、奎屯、阿拉山口、阿拉木图、阿斯塔纳等地的22对旅客列车。

1963年,乌鲁木齐站第一座候车室投入使用;1984年,第二座候车室建成,但2000人的容纳量很快便显得捉襟见肘。直到2004年,第三座候车大楼投入使用,候车大厅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普通、软席、贵宾候车室分别比第二座候车室扩大了25倍、4倍和2.4倍
谁能讲点有关铁路发展的书籍
1个回答2024-01-25 18:25
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作者:金士宣、徐文述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中国铁路发展史
作者:肯德 著 李抱宏等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国铁路史话
作者:金希编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世界铁路综览
作者: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剑南春的发展史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4 22:42
剑南春是我国四川绵竹名酒之一。唐代人常以“春”命酒,四川绵竹又是当时剑南道的一个大县,据此便将此酒命名为“剑南春”。
据载,剑南春酒的前身绵竹大曲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清康熙年间,有一位四川绵竹县人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这5种粮食为原料,采用其特有的制作工艺,“红糟盖顶,低温发酵,回沙回酒”,静心巧酿,终于造出了一种浓香型白酒,此酒芳香浓郁、回甜净爽、柔和而有余香。
中国发展史
1个回答2024-02-05 16:44
历史对民族的兴亡提出了三个严峻结论: 民族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晶体,是大浪淘沙的结果。任何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都曾经经历了种种严酷的生存考验。无论大河民族、山地民族、岛屿民族、草原民族,只要她能够稳定的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并持续发展一定的时间阶段,她就获得了自立的根基。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尊重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历史。因为那是经过漫长严酷考验的、能够证明自己其所以优秀的事实。那种无法撼动的事实中存在着一个民族原生文明的强大力量,存在着百试百灵行之有效的生存大智慧、抗争大技巧与饱满激扬的生命状态。紧要关头对历史的反思,往往能激发一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从久经考验的生存大技巧中创造出适合于本时代的生存谋略。

总结中国历史,这种抵抗艺术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强力反弹,有限扩张。面对强敌,坚决反击,此所谓强力反弹。反击胜利,适可而止,此所谓有限扩张。从总体上看,中国民族在每次战胜大危机之后,都没有西方帝国或东方成吉思汗式的爆发扩张,而总是将胜利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深邃的战略洞察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奋起反击不难,大胜之后适时刹车却极难。历史上举凡曾经强大而一朝覆亡的帝国民族,如古罗马、拜占庭、西夏、辽、金、元、希特勒第三帝国等,莫不是不知进退而衰竭枯涸。否则,这种把握如何称得上艺术境界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兵书最多的国家。春秋战国的学问家流派中,兵家堪称威名赫赫。在中国,知兵而成“家”成“学”者,绝非浪得虚名。

还是让我们具体看看中国民族“强力反弹,有限扩张”的历史吧。

中国民族第一次的生存大危机发生在春秋中期。周王室东迁洛阳后百余年间,王权的衰落与诸侯国内部的争斗,对外夷的防范早已经形同虚设。野蛮部族如汪洋大海般从四面进逼中原。那时侯,岭南、江南、东海、陇西、高原、草原,无处不敌。南苗、东夷、西戎、北胡,四方皆夷。大约数以百计的野蛮部族从各个方向向中原蚕食。华夏民族危在旦夕!这时候,却恰恰正是中原世界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前夜,各种形式的新旧较量都正在激烈进行。然而,就在内部革命如此激烈的时候(请注意,“革命”是中国上古话语——汤武革命),华夏民族的新一代贵族精英却深明大义,表现出了族群生存至上的伟大情怀。当时绝对有争霸天下之实力的齐桓公姜小白与丞相管仲,毅然放弃中原争霸的革命,利用齐国巨大的号召力举起“尊王攘夷”的大旗,全力倡导天下诸侯以东周王权为中心,坚决反击夷祸。这个主张的实际含义是,齐国牺牲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而拥戴王室,从而“九合诸侯”,凝聚华夏民族抗击外患。九次联合反击,各种野蛮部族全数被驱逐出中原地区。值得深思的是,中原诸侯在胜利后并没有无限度出击,将那些小部族赶尽杀绝,而是北到阴山、南到吴越、东止海滨、西止陈仓(今日陕西宝鸡),所有的诸侯都适可而止的停止了反击追杀。这场大反击保证了华夏民族近二百年平安,直到战国末期北方匈奴卷土重来。诚实的孔子曾经感慨,若非桓公 管仲,中原人都成夷胡了(吾将为左衽矣)!这一次,强力反弹之后的有限扩张,主要是边缘诸侯夺取了野蛮部族向中原进犯的部分根据地,如楚国向岭南的有限伸展、秦国向陇西的有限伸展、晋国燕国向河套草原的有限伸展等。倒是起核心作用的齐国鲁国等老牌诸侯国的土地没有什么伸展第二次危机是北方林胡、东胡、匈奴兴起后对中原华夏民族构成的巨大威胁。这次危机虽然不是全面大危机,但却是一场长达百年的长期危机。战国中期开始,中国南部“苗蛮”的威胁已经基本消除,但北方草原与西部草原的游牧部族却形成了很大的势力。他们举族为兵,逐水草而居,倚仗马背民族特有的剽悍灵动,不断从广袤的沙漠戈壁向南推进,占据了水草丰茂的阴山与敕勒川为根据,向中原燕赵秦三国的北部频繁的攻击掠夺与骚扰。西部则沿着河西走廊东进,占据今日甘南草原与临洮河谷地带,不断对秦国边陲袭扰。从这时开始,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国民族进入了长达百年左右的反匈奴战争。
高中物理发展史
1个回答2022-10-04 21:48
问出题老师。
火车发展史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0:01

火车 

  早在180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5节车厢,它的时速为5至6公里。这台机车没有设计驾驶室,机车行驶时,驾驶员跟在车旁边走边驾驶。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引,于是一直沿用至今。

数学发展史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21:23

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