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4 11:38

成语道理: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虽然可以得到赏赐,但是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弄虚作假的方式纵然可以换取一时的成功,但换不来一世的成功。人只有刻苦学习,使自己拥有真才实学,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典故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等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郭。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求见宣王,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宜王的欢心结果宣王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学着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里“吹奏”。由于南郭先生学得维妙维肖,而且几百个人一起吹奏,齐宜王也听不出什么异样。就这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其他乐工那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吓得浑身冒汗,成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南郭先生心想,这回要是露出马脚,丢饭碗还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不如溜之大吉。所以,趁着湣王还没叫他演奏,南郭先生就赶紧溜走了。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
3个回答2023-12-20 00:46
  1、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作为个人,不能不懂装懂,以次充好。那是不道德的行为。
  2、滥竽充数告诉组织者,为了整体利益和效果,救场如救火(好竽因故缺位,无法凑本该属于他的那个数),偶尔滥竽充数一下是必须的合理的。以不损害买单者利益为原则,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3、滥竽充数告诉买单者,纵然已经滥竽充数,眼不见心不烦,心不知不难过。滥竽打折的事就别提了。得饶人处且饶人。
  4、滥竽充数告诉市场管理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随周瑜黄盖去了。就不跟着掺和节外生枝了。
滥竽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个回答2023-11-05 20:44
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早晚会露出本来面目
骗子冒充,可以蒙混在人群里,但单独考验就会露出本来面目,俗语说,蒙(骗)得了一时,蒙(骗)不了一世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
滥竽充数的寓言道理?
1个回答2024-01-23 04:33
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糊弄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寓意:①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
②讽刺那些虚荣,对人不加以鉴别而重用的掌权者。
滥竽充数的寓意
1个回答2024-02-20 21:54

滥竽充数寓意:

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滥竽充数的成语解释:

【成语】: 滥竽充数

【拼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举例造句】: 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七�

【拼音代码】: lycs

【近义词】: 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 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歇后语】: 南郭先生吹竽;红薯粉掺在藕粉里

【灯谜】: 南郭先生吹竽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混饭吃的人

【英文】: be there just to make up the number

【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



滥竽充数的寓意是什么?十个字
1个回答2024-03-04 08:52
意思: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滥:失实的,假的。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释义:齐宣王让人吹竽,必须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发给他同其他几百人一样的口粮。齐宣王去世了,齐湣王即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演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示例:我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只有拥有真才实学,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名不副实、碌碌无为、凑数其间、鱼龙混杂
扩展资料
反义词:宁缺毋滥

拼音:[ nìng quē wù làn ]
意思: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宁:宁愿;毋:不;滥:过度。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
示例:对于这次选拔人才,我们宁缺毋滥。
反义词:多多益善
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7:28

有个南郭先生,听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队的消息,便混了进去,一混就是好几年,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当了国君,齐湣王也喜欢听音乐,但他不喜欢听合奏,他喜欢听独奏,于是他便让挨个演奏给他听,这时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就悄悄的溜走了。

滥竽充数寓言?
1个回答2024-01-18 16:43

战国时期,齐宣王让人吹竽,要求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奏。

南郭先生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对此感到很高兴,便用数百人的粮食来供养他。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承王位,他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便让乐师挨个演奏给他听。结果,南郭先生一听便逃走了。

因此,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人要实事求是,要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终究会败露。

滥竽充数(古代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20:34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21:56

是寓言故事。

1、战国时候,齐国有位国君叫齐宣王。他喜爱音乐,特别喜欢听竽乐合奏。吹竽的乐队越大,他听得越起劲儿。

2、有个南郭先生,既没有学问,又不会劳动,专靠吹牛拍马混饭吃。听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队的消息,就托人向齐宣王介绍,说是吹竽的高手。齐宣王很,请他加入了竽乐队。合奏的时候,他坐在三百人组成的乐队里,腮帮子一鼓一瘪,上半身前俯后仰,好象吹得十分卖力,其实,他的竽一点声儿也没出。但是,每天他都和其他乐师一样,拿高薪,吃美餐,一混就是好几年。

3、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当了国君。这个齐湣王也喜欢听音乐,但是,不爱听合奏。他让乐师挨个儿独奏给他听。这一来,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就悄悄地卷起铺盖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