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民国史

民间故事八仙桥大意
1个回答2024-04-20 08:31
在雨湖西岸,有一座叫长寿山,为什麼叫长寿山呢?因为山上住著一个姓郑的长寿老人。他头发胡子全白了,身体却非常健旺,做起事来青年伢子都比他不上。谁也不晓得他到底有好多岁数百。有的说他有一百四十多岁,有的讲还不止哩。
他一个人住在山上,搭了一个茅棚子,每天砍柴、打猎、种地,样样都行,他种的庄稼又多又壮;他种的菜,又大又好;他要打猎,百发百中。所以他的东西吃不完,用不完。但他自己非常俭省,把剩下来的东西都周济了穷人。只要是来求他的,不分是认得的邻舍、朋友,还是不认得的过路行人或叫化子,他都尽力帮助。有时他周济了别人,弄得自己都没得饭吃了,他就采点树叶、野果充饥。
有天晚上,他在月光下打草鞋。忽然,一阵清风吹来,从外面走进八个人,其中还有一个女的。头一个是白胡子老倌,手上拿著一个渔鼓简,他对郑老伯说:“老丈!我们路过此地,想借宝地歇息歇息,不知行不?”
郑老伯高兴地说;“只要你们不嫌弃,不过我这茅棚子太窄了,怕你们坐不下。”长者说:"不要紧,我们挤一下就是了。”说完,八个人都进了屋。说也奇怪,平日连进三个人都觉得挤的小棚子,现在挤进八个人,还觉得变宽敞。郑老馆正在有点奇怪,却听其中一个穿得破破烂烂,黑脸,拐子,身背酒葫芦的连腮胡子说:“老丈,我们几位肚都饿了,你这里有点东西吃麼?”郑老相连忙悦:“有!有!想必你们几位是从远道来的,饿急了,我今天正好打了一只兔子,就拿来款待客人吧!”说完,从旮旯弯里搬来一缸酒,又端来一蒸砵喷喷香的兔子肉,放在一张竹子编的小方桌上。
一个手中拿著一支玉箫的书生提议说:“今夜月色甚好,我们移至湖边,对月畅饮如何?”那个连腮胡子首先拍手叫好,其馀几个也表示赞成。他们就一个提壶,一个端盆,一个搬桌子,来到雨湖边上,各人寻来一块麻石作为坐凳,一直饮到月亮偏西,郑老伯也就招呼他午到月亮偏西,一会儿给他们烧水泡茶,一会儿又到山上给他们采果了下酒。眼看月亮快要落山了,星星也眨著眼睛在打瞌睡,八个饮酒的,也都一个个醉眼朦胧了,一个敞胸露怀的大肚子对郑老倌说:“老丈,劳累了你一晚,我们如何报答你呢?你想要什麼吧,我们都能办到。"
郑老倌摇了摇头说:“我什麼都不要。"
连腮胡子说:“你的茅棚子这样小,你不想要一栋好房子吗?”郑老伯微笑石说:“大地可以为庐,何况我现在还有这个茅棚子遮身,足够了。"
一个五绺须,长眉长目,身背宝剑的道人说:“老丈!人间福禄寿喜,随你挑选。"
郑老伯说:“我把富贵福禄看成是绳索。我不愿让它捆住我的手脚,至於寿嘛,老死一关,人人逃脱不了,听乎自然吧!"
这时,那位美貌的女子开口了,她说:“人间福禄寿喜你都不爱,想必处看破红尘,想超凡成仙吧!"
郑老清说:“常言道得好,无烦无恼即神仙,我天塌下来也不晓得愁,早已是人中之仙了。
经过大家再三要求,郑老倌想了一会说:
"你们硬要我提,我就提一个吧!就是我们这座两湖方圆几十里,从湖这边过湖那边去,要走半天,太不方便了。你们要能帮助修架桥,方便方便大家,就太好了。”
大胡子黑脸拐子连忙说:“这个容易,我们答应你。”
八个人出去了,郑老倌没有跟出去,他在家里给他们烧茶水。等茶烧好了,给他们送茶去时,只见一座大桥横架雨湖之上。那八个人正人桥上走下,朝汀江去了。郑老倌在後面一边喊,一边追,忽然飞一八朵祥云,八个人向郑老倌挥了挥手,登上祥云飘走了。
郑老倌回到桥上,细看大桥,桥是由八块麻石搭成的,平平整整,宽宽敞敞。他满心欢喜,在桥上来回地走著,一直走到天亮.
第二天,附近的百姓看见了这座桥,一个个高兴得了不得。大家根据郑老倌说的情况,猜准是八洞神仙下凡来了,便将这座桥起名八仙桥。桥那边的一条小街,因为八仙踏著南花步在这里经过,就叫南步街。後来,年代久了,八块麻石磨损了,又重修了一次,还是照样用的八块麻石。
安平桥的历史文化
1个回答2024-04-14 20:56

据《奇迹县志》记载:“奇迹、南安之界,旧日以舟渡,宋绍兴八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来赵令衿成之,酾水三百六十二道(即分水道为三百六十二孔),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
当时主持建桥的赵令衿筑成天下长桥而高兴地写下一首诗:为问安平道,驱本夜已分;人家无犬吠,门巷有炉熏;月照新耕地,山收不断乡;梅花迎我笑,书报小东君;据明代编号的《安海志》称,古时安海人善于漂洋过海发展海上贸易,宋元时期,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这都说明宋时安海海外通商之繁荣景况,安平桥之兴更是当时海外交通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的实物标志。同时也看出泉州劳动人民的建筑智慧。 “安平桥”是宋代当地富商黄护捐资三万缗钱(一缗[mín] ,即一贯,串钱一千文)倡建的,于1138年开工,1152年完工,工程历时十五年。当时中国刚经历过女真族金国入侵,北方沦陷,徽、钦二地被掳,宋朝迁都杭州的大变局。如此政局动汤不安之际,民间仍能进行“安平桥”如此浩大之工程,可见宋代东南沿海经济之繁荣、工商之发达和社会之安定,都可归功于海外贸易的蓬勃。
倡建“安平桥”的富商黄护,就是以经营海外贸易发迹致富的。黄护生于西元1086年(北宋哲宗元佑元年)。从小读书习文,本来有志于仕途,十七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名落孙山。后来改行习商,二十岁时随姑丈高纪昌到广东经商,后又渡海到渤泥(今汶莱)发展。三十岁时衣锦还乡,在安海街坊上开了十二间商铺,主营米粮、蔬果、杂货,次营饮食、海鲜、山珍,成为安海当地首富。
黄护博览群书,爱好篆隶、棋弈、诗谜等文人雅士的游戏,人称谜坛之虎将。喜欢结交高僧,常到龙山寺和高僧品茶论禅,聊一整天都不嫌累。由于黄护为人热心公益,街坊邻居们在1132年推举他为“里正”(里长),他“劝农桑、重工商、兴义学、立药局、辟婴堂、振武林、惩邪恶、禁博赛、整市容、严街鼓、明保伍”,认真建设地方、造福乡里。
1138年,黄护捐资三万缗钱倡建“安平桥”,工程进行到一半,黄护就不幸病逝于1144年(南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赠封为荣誉县长“奇迹县尉”。黄护向来热心公益,除了倡建“安平桥”,生平还捐地兴建了石井书院,和捐资整修安海龙山寺等。黄护去世后,儿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安平桥”的兴建,至1152年终于全桥完工。后代安海镇桐林村黄氏一族,奉黄护为一世祖,郑芝龙的伯母黄慈慎和继母都是黄护的后代。

有哪些桥是以历史人物命名的
1个回答2024-03-12 23:41
4.西湖断桥

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一日热情款待了一位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一晃三年。西湖大雪,白发老人来到段家酒楼。只见老人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微笑着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用那笔银钱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简单版
历史上有名的桥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23:32
谢桥

谢桥就是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谢秋娘者。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谢娘一种说法是指唐时名妓谢秋娘;另一种说法是指因“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号称“咏絮才”的一代才女谢道蕴。后来,“谢桥”成为一种象征:只要桥头站着那位心爱的女子,那座桥便配得上称为“谢桥”!

糖桥
相传,三官(今光明)镇继芳桥原是顶破竹桥,来往行人,非常危险。有一天,有个换糖者走过,就说:“这桥这么没人修?要是我有了钱,造顶新的。”一次,换糖者在一户破落官史人家,换着一对金弥陀,从此发了财。于是,他筹集一等石料,聘来巧匠,拆去竹桥,建造三孔石拱桥,取名继芳桥。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则直呼“糖桥”。

弹琴桥
在南桥镇北数百米,原有座小石桥,名弹琴桥。相传很早以前地有个钱姓官宦,生养三女,小女弹得一手好琴。附近有个青年名韩重,也是弹琴高手。日子一久,两人知音相爱,可钱老爷不允,小女只得劝韩重进京城修琴艺,求得功名,好让父亲答应他俩婚事。韩洒泪而别。但钱强逼小女嫁于权贵,小女思念韩重,含恨而死。不久,韩重归来,得知情人已故,就盘坐于小石桥上,弹起伤心之曲,表达怀念。弹罢,抱琴投河而亡。

乾隆皇帝看高桥
奉城高桥镇有座石拱桥,建于明永乐六年。相传当地有个乡绅外出,有人问他出生何处?他说高桥。那人又问高桥有多高?他夸耀说:“初一跌下去,月半咚声响。”此事传到乾隆皇帝那里,引起游兴,欲下江南看高桥。船从淀山湖进黄浦江直驶奉贤,途径得胜港。乾隆问:“此处何地?”侍从答道:“此乃得胜港。”乾隆一听“得胜”两字,大悦,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乐煞高桥乡绅,庆幸免却一场欺君杀身大祸。

麻将桥
清道光年间,华治泾河上造了座桥,名麻将桥。此处以前没有桥,行人十分不便。当地有个周姓老人,对民间赌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识之士,把赌场统统围住,捉住赌徒,没收财注,梵毁财具。把没收所得的赌款,建造了此桥。今已圯毁。

碎盘桥
解放初,庄行有个小桥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风水先生相中为“三元不败”的风水宝地。一天,有两个风水先生带了罗盘来到小桥村,都想定块“来龙秀地”。看见村头歌声嘹亮,红旗招展,翻身农民们正在大搞春耕。这两个风水先生见状,摇头叹息:“风水本无灵,不可再骗人。”说罢,将手中罗盘往桥上狠狠一摔,碎片横飞。从此,该小桥便呼为“碎盘桥”。

玉蟹桥
今头桥乡新亚村,原有顶三堍头南北向石桥,名石蟹桥。相传,原桥面西侧凿有石蟹一只,常有人误以为真蟹上桥,故名。有一天,被江西觅宝人发现,在一个雪夜里将石蟹窃走,桥面上只留下蟹形凹状。人们以为,被窃走的不是普通石蟹,准是只玉蟹。由此,玉蟹桥便出了名。

希望对你有些帮助!!(参考的)
剑桥英国史
1个回答2024-03-08 05:27
不好意思。这个我没有。找了也没找到、
水门桥在历史上的哪里?
1个回答2024-03-11 09:31

历史上的水门桥是一座宽8.8米、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桥,名不见经传的一座桥,但是在长津湖战役中是一道鬼门关。

历史上的水门桥是美军南撤的必经之路。逃过去,意味着他们可以顺利抵达逃亡终点,因为,此处离兴南港仅有60公里,且一路都是平川大道。逃不过去,美陆战一师可能从此消失。

历史上的水门桥被炸经过

第一次炸毁历史上的水门桥的是志愿军60军一支侦察小分队,这次仅仅是破坏了桥面。美军很快就抢修通车了,而且可以过载重汽车,这大大出乎志愿军战士们的预料。

第二次炸毁历史上的水门桥是在12月4日也就是水门桥桥面修复完成的当天晚上,这次对桥的破坏较第一次更为彻底,但是桥又一次被美工兵部队修复通车,而且还是能通过坦克的那种钢木结构桥。

第三次炸毁历史上的水门桥是由侦查分队和赶来增援的志愿军80师240团7连合作完成的,这次把新建的桥梁连同基座一起炸毁,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以为美军南逃的道路已被掐断,美陆战一师难逃被志愿军歼灭的命运。

太平桥和我国历史上哪位名人有关?
1个回答2024-05-30 18:45
关于桥名是怎么来的,有人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这段古运河上游玩时给取的;有人则说是跟“天医”倪涵初有关——倪天医曾在此桥头熬制神药,辟退瘟疫,救治百姓保太平,因此得名。
“天医菩萨”的本名叫倪涵初,本是绍兴管墅亭后人,生活于明代。他医术高明,行医一生,救治了无数重危病人,活着的时候就被人们尊称为“倪天医”,死后更被老百姓尊奉为“天医菩萨”。人们虔诚地烧香膜拜,祈求他能继续为人们祛病消灾,保一方平安。
有一年,阮社这个地方闹起了一种瘟疫,村坊上接连不断地死人,几个村子一时间阴风惨惨,愁云漫漫。人们赶紧去请来了倪天医,求他辟退瘟疫,救治百姓。
倪天医来到阮社,看到这里的悲惨景象,十分伤心。这里最近个把月中,几乎每家都死过人,村中哭声此伏彼起。他在村里到处察看,一时却查不出病源。
一连几天的探查,都毫无结果,倪天医焦急万分。这一天,天很晚了,倪天医不得不回家去。他一路走一路还在凝神思虑。走到古运河上的这座大石桥边,他一不留神绊了一跤,竟然跌昏在地。昏昏沉沉中,一位白眉白发的老翁出现在他面前。
“华陀神医!”倪天医不禁惊叫起来。原来他家中一直挂着历代名医的画像,其中就有三国时为关云长刮骨疗毒的神医华陀,所以这时他一见便认得。
只听见华陀对他说:“阮社村人所患之病,乃是因河水有毒而引起。这是因为村人们在捕鱼时,不分大小都要,几乎把鱼子鱼孙都捉光了,因此河神发怒,降灾于他们。”
倪天医急忙问有何药可治。神医华陀拿出两包药粉,说:“这两包药粉,红颜色的一包叫‘清毒散’,黄颜色的一包叫‘太平散’。你把‘清毒散’遍撒在阮社大小河面,可以消毒;这‘太平散’则熬成汤药,遍施众人,其疾可疗。”说完,华陀就拄杖飘然远去了。
倪天医从昏迷中醒来,身边果然有两大包药粉。他也顾不得回家了,急忙折回村中,先告诉了大家这场瘟疫的起因,告诫渔民们以后捕鱼一定要抓大放小,万万不可一网打尽。然后,他一面叫人把“清毒散”药粉撒遍河湖汊湾,一面连夜在他遇见神医华陀的这座桥边搭起一个草棚,支起几口大锅,熬制“太平散”汤药,让人们拿了去给病人吃。
这样日夜忙碌了几天,阮社几个村中的病人,不论病情轻重,全治好了,村庄又恢复了生机。
人们万分感激华陀神医和倪天医,就把华陀在此赠药、倪天医在此熬药保太平的这座桥,取名为“太平桥”。
民间传说天上有一座桥叫?
1个回答2024-03-13 14:46
鹊桥,架在银河上,每年七月初七一群喜鹊架起来供牛郎织女通过相会的
邓关会仙桥的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3-17 08:10
邓关成仙女婿
历史上的造桥者有哪位
1个回答2024-03-11 02:06
李春
赵州桥,又称大石桥、安济桥,是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洨河上的一座石拱桥,设计者是隋代杰出的工匠李春,建造于大业六年(610年),是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桥长50.82米,宽9米,南北向横跨洨河之上,桥面分三道,中道行车,左右二道行人。赵州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