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为什么能写出《徐霞客游记》?
1个回答2024-01-19 06:13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幼年喜爱读历史、地理、探险和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19岁时,父亲病故。3年服孝期满,徐霞客萌发了外出游历的想法。而贤德的母亲也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愿自己的儿子像篱笆里圈着的小鸡,车辕上套着的小马一样,被束缚而没有见识和出息。

她对徐霞客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徐霞客从22岁开始外出旅游,历经34年,直至生命结束为止。正是这些长期而丰富的经历,使他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写成了我国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记》。

他先后游历了华东、华北、中南、西南。包括今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省市。踏遍了泰山、普陀山、天台山、雁荡山、九华山、黄山、武夷山、庐山、华山、武当山、罗浮山、盘山、五台山、阻山、衡山、九异山等名山。游尽太湖、岷江、黄河、富春、闽江、九鲤湖、钱塘江、潇水、湘水、郁江、黔江、黄果树瀑布、盘江、滇池、洱海等胜水。

在漫长的旅途当中,徐霞客为了考察得准确、细致,大都步行前进。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对于所遇的险阻,他都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而且无论身体多么疲惫、条件多么恶劣,他都每天坚持写日记。

这些旅游日记记录了他的旅途经历、考察的情况以及心得体会,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很重视标本的研究价值。他在武当山等地冒险采集了榔梅,在尚山采集了当地一种形似菊花的特产—金莲花,在五台山采集了天茶花等珍稀名贵植物,在玛瑙山上采集了“石树”,在蝴蝶泉边采集了花树的枝叶。

在云南腾越,徐霞客为了把一个岩洞看个明白,冒死攀登上悬崖;在湖南茶陵时,独闯传说中神秘的麻叶洞;在广西融县真仙岩,徐霞客为了探索一个岩洞,竟然从一条横卧的巨蟒身上跨过进到洞内。

徐霞客对科学研究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他喜欢猎奇,可以说是“闻奇必探,见险必截”。

每遇到古洞、名刹、温泉、飞瀑、奇峰、深林、幽皇等奇异景观,他都把安危置之度外,只求一览“庐山真面目”。他在自己的记录中说:“亘古人迹未到之处,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

他还经常和鬼神迷信作斗争。云南地方上有一本《鸡山志略》,书中记载了五台山、峨眉山和鸡足山等地的“放光瑞影”现象,这种五彩光圈通常被社会上认为是“佛光”或“宝光”。

徐霞客则从地形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出现这种自然现象的原因,驳斥了迂腐的迷信说教,这也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徐霞客经过30多年考察,最后撰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这部作品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旅游博物馆的人物生平
1个回答2024-03-15 07:39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关于徐霞客的故事,徐霞客的故事有什么启发
1个回答2024-01-19 02:33
1.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

2.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

3.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

4.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徐霞客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

6.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

7.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

8.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

9.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
徐霞客旅游博物馆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3-20 13:28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明朝人,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这里是徐霞客故居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其他名人对徐霞客的奇书徐霞客游记的评价
1个回答2024-04-22 23:26
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仁兄当急为编次,谋得好事者授梓,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  ——钱谦益
忆吾十六七岁时,读名人书,深慕徐霞客之为人,誓游名山大川。  ——张恨水《金粉世家》序
《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的瑙曼早两百多年。 ——(英)科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4月11日国家旅游局召开的“中国旅游日”新闻发布会上悉: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将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为了写《徐霞客游记》,曾在旅行中做了哪些荒唐事?
2个回答2022-11-13 16:54
徐霞客用别人送给他的马牌,指使村民伺候他和自己的仆人,村里人不够是,竟然让妇女抬轿
我是小小徐霞客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8-10 07:43
徐霞客是古代旅行家,
我是小小旅行家的意思。
徐霞客游记是谁写的?
1个回答2022-12-16 09:40
是!明代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31 11:06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明万历十四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他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他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著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著述当作一成不变的经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他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达100多个。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这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
徐霞客小时候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2 03:23

中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

明朝末年,江阴地方(位于今江苏南部)有个青年叫徐霞客。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书籍和图册,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非常向往,决心亲自到名山大川去游历考察。母亲知道了他的想法,勉励地说:“男儿志在四方,哪能留在家里,做篱笆下的小鸡,马厩里的小马呢!”母亲为他缝制了远游冠,还亲自为他准备行装。母亲的支持,使徐霞客远游的决心更坚定了。

22岁那年,徐霞客离家开始了游历生活。他“不避风雨,不惮虎狼”,“岩泊崖栖,忍饥耐寒”,30多年如一日,直至逝世的那一年才停止游历。在远游途中,他曾遇到很多危险。有一次,他在湘江遇到强盗,财物被抢劫一空,随行的朋友受伤死去,仆人也离他而逃,但他丝毫没有动摇探索自然的决心。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途中他坚持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所见所闻。这些纪录为后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成为宝贵的地理文献。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