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虞育德的人物形象

虞育德主要故事?
1个回答2024-05-13 00:04

儒林外史第36回故事梗概是:

应天苏州府常熟县虞育德诗文俱佳,为人正直且爱助人,以教书为生,常年住在镇上祁相公家。

在五十岁时进京会考,中了进十,他没随别人在年庚上写上不实的年龄,天子看了嫌他年纪太大,就给安排一个闲官南京的国子监博士,于是成为虞博士。

他到南京后结交了当地隐士杜少卿与庄绍光。一日梅花开,请杜来吃酒赏花,同来的还有国子监的储信和伊昭,期间央杜呆他作一诗文,杜答应,离去后,储信和伊昭说杜无品行才华,让虞博士不与交往,虞博士断然批驳。

之后,一个监生受冤枉扣到应天俯,虞博士善待他并替他到府尹那辩白了冤曲

虞育德人物故事?
1个回答2024-02-15 03:41

虞育德是《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之一。如果说杜少卿是贤人群体中的得力战将,那么虞育德就是这个贤人群体的领袖。杜少卿是通过一系列惊世骇俗的异举达到了个性的升华,相比之下虞博士没有奇言异行,他的生活环境并不比其他士人特殊,但是虞育德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

儒林外史的十四种人物形象?
1个回答2024-03-23 12:39

儒林外史》的人物故事及人物形象:

1、王冕——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体无处步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木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当官。

3、范进——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而且当时一些未能入府、州、县学而欲考举人者,可以出资捐一监生资格参加乡试,或直接出钱捐一监生,此种情况统称之为捐建或者例监。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桥段莫过于临死前那两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几个侄儿以及奶妈怎么也猜不中严监生到底说的是什么,而赵氏一语道破,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于是就一口咽了气。

5、严致中——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截然不同,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汕,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

儒林外史虞博士有什么事迹
1个回答2024-04-12 21:18

儒林外史虞博士人物形象及主要事迹如下:

虞博士是真的君子,正直好客,如果说杜少卿是贤人群体中的得力战将,那么虞育德就是这个贤人群体的领袖。

虞博士二十四岁就进了学,其后他做了三十年的老秀才。秀才做了三十年,看来这虞博士也是与蒲松龄一样的,屡屡考不中举人。蒲松龄做秀才的时间比虞博士要长许多,他做了五十年。蒲松龄是终其一生,没有考中举人。

为了生活,虞博士作馆成知闹搏了教书先生。虞博士运气不错,他教得私塾给的工资挺高,每年三十两银子。同样是私塾先生,搭祥蒲松龄的工资就低多了,一年只有八两银子。二人工资相差三四倍。低工资的蒲松龄常为温饱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相对高工资的虞博士用大约三十两银子娶了媳妇。

娶了媳妇的虞博士,他两年积攒了二三十两的馆银,寻了四间屋子。寻屋子指的是租屋子,还是买屋子?租房子,不太像,租金一年二三十两银子的,未免太贵。盖房子,四间屋子的二三十两银子恐怕不够。如此,虞博士应该是买的二手房。

不然,为何弯腔叫寻了屋子。按照物价比,前面讲的向杜少卿跪求五十两银子修房子的黄大,他说的是谎话。买四间屋子二三十两银子就够了,黄大修房子居然需要五十两,他肯定是骗了杜少卿的钱。

虞博士三十二岁那年,他没了馆,不能做私塾,失业了。好在虞博士还会算命看风水的,他给一家姓郑的人家,看风水葬坟。葬过了坟,那郑家谢了他十二两银子。

一次赚了相当于作馆的半年工资,这看风水的是个高收入行业。倘或不是后来虞博士中了举人进士,他也许会成为一名算命先生风水大师的。

给人看过风水回家路上,虞博士救了一个投河自尽的男子。被救男子是因为无钱葬父,才投河的。虞博士拿出四两银子给那男子,并建议他和邻居、亲戚们说说,自然大家相帮。虞博士的意思是凡事要想得开,死不是办法,该求人帮助就求人。

虞博士心地善良,他不仅出钱帮人,还给人家出主意想办法。

虞育德主要事迹?
1个回答2024-03-10 10:44

虞育德

虞育德是《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之一。如果说杜少卿是贤人群体中的得力战将,那么虞育德就是这个贤人群体的领袖。杜少卿是通过一系列惊世骇俗的异举达到了个性的升华,相比之下虞博士没有奇言异行,他的生活环境并不比其他士人特殊,但是虞育德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纵观虞博士形象,在治国平天下方面无可道者,突出的是隐于朝市,以吸收容纳了庄禅的理学作心理调节,求得人格上的自我完善,精神上的相对超脱,心理上的平宁和谐”。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15:58

1、范进

事迹: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范进形象特点: 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与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的。

事迹: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进入了癫狂状态。

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承受不住了。

2、杜少卿

人物形象:杜少卿是一个生活在末世但已然有所觉醒并不断反思的人物。他的出现无疑是讲既沉重又黑暗的封建黑墨炸出一条缝隙,虽然他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士人该走什么样子的道路,却显然昭示了士人之前所走道路的不可行性。

杜少卿不愿为官,但不似陶渊明的隐逸,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他不满官场的黑暗,但不同于阮籍嵇康的怪诞和杜甫的忧国忧民,他另有生活情趣;在支持个性自由和女性解放方面,他比贾宝玉更为积极乐观。

事迹: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

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

3、周进

人物形象: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事迹: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作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才发现那是字字珠玑的好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
1个回答2024-04-13 10:29

儒林外史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1、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性情孤傲、蔑视权贵。

2、周进: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

3、范进:一个虚伪、软弱卑微、渴求功名利禄、情感脆弱的可怜书生。

4、严致和:他是一个极其吝啬的守财奴,临死前两根手指迟迟放不下,原来是灯中有两茎灯草,严监生怕它费油才使得严监生难以合眼,待赵氏挑去一根,严监生便一口咽了气。

5、匡超人:本质朴孝顺,后来黑化泯灭人性。他巧妙周旋各方势力,逐步走向堕落。他擅长吹牛撒谎,沽名钓誉,卖友求荣,忘恩负义,最终变成了一个衣冠禽兽。

6、严致中: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这类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严贡生也是因为自己是个贡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入监者一般要求“学行端庄,文理悠长”,但是在作者笔下的严贡生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严贡生的第一次出场是在第四回中,范进在服丧期被张静斋劝说一同前去汤知县那里“打秋风”,刚到高要县坐定准备喝些茶水,严贡生便进来搭讪,当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见汤知县时,便开始称自己与汤知县是老相熟,又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7、沈琼枝: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儒林外史》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

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6-12 03:45

1、范进

事迹: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范进形象特点: 是一个热衷科举,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全耗在科举上,将中举取得功名利禄当作奋斗目标,几十年屡试不第,也不愿从事劳动养家糊口,其灵魂完全被科举的锁链缚住了。

范进中了举,虽然物质富有了社会地位提高了,但其灵魂完全被科举毒化了,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说明他中举后也成了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会与其他统治者一样欺压百姓的。

事迹: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由于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他喜不自胜进入了癫狂状态。

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承受不住了。

2、杜少卿

人物形象:杜少卿是一个生活在末世但已然有所觉醒并不断反思的人物。他的出现无疑是讲既沉重又黑暗的封建黑墨炸出一条缝隙,虽然他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士人该走什么样子的道路,却显然昭示了士人之前所走道路的不可行性。

杜少卿不愿为官,但不似陶渊明的隐逸,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他不满官场的黑暗,但不同于阮籍嵇康的怪诞和杜甫的忧国忧民,他另有生活情趣;在支持个性自由和女性解放方面,他比贾宝玉更为积极乐观。

事迹: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

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

3、周进

人物形象: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事迹: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作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才发现那是字字珠玑的好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儒林外史》虞博士的主要情节概括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28 14:18

儒林外史虞博士的主要情节概括是虞博士二十四岁就进了学,其后他做了三十年的老秀才。秀才做了三十年,看来这虞博士也是与蒲松龄一样的,屡屡考不中举人。蒲松龄做秀才的时间比虞博士要长许多,他做了五十年。蒲松龄是终其一生,没有考中举人。


儒林外史书籍说明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映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加上他那准确、生动、简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