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故事

春申君的成语春申君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30 03:30
春申君的成语有:熊经鸟申,三令五申,申祸无良。
春申君的成语有:三令五申,清君侧,申祸无良。2:拼音是、chūnshēnjūn。3:注音是、ㄔㄨㄣㄕㄣㄐㄨㄣ。4:结构是、春(上下结构)申(独体结构)君(上下结构)。
春申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战国楚人黄歇(?--公元前238年)的封号。考烈王元年出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改封于江东。曾救赵却秦,攻灭鲁国。相楚二十五年,有食客三千。与齐孟尝君_赵平原君_魏信陵君齐名,史称战国四君子。考烈王死,为李园所杀。
二、引证解释
⒈战国楚人黄歇(?--公元前238年)的封号。考烈王元年出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改封于江东。曾救赵却秦,攻灭鲁国。相楚二十五年,有食客三千。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齐名,史称战国四君子。考烈王死,为李园所杀。引《韩非子·奸劫弑臣》:“楚庄王之弟春申君有爱妾曰余。”《史记·春申君列传》:“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三、国语词典
战国时楚相黄歇的封号。参见「黄歇」条。
关于春申君的诗词
《沪渎怀古·楚封春申君》《咏春申君二首》《咏春申君二首》
关于春申君的诗句
事春申君好士不减春申君楚封春申君
关于春申君的词语
奉申贺敬郁抑不申引而申之小屈大申中书君熊经鸟申申诉无门清君侧三令五申五申三令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春申君的详细信息
春申君是何人
1个回答2024-02-11 22:18
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江夏人,原籍楚国属国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是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在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据《越绝书》表明春申君是在楚幽王之时为幽王所杀。
春申君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2-08-28 08:17
春申君,即黄歇,战国时楚国贵族。顷襄王时任左徒,考烈王即位,任为令尹,封给淮北 地十二县,公元前248年,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号春申君,门下有食客三千。曾派兵救 赵攻秦,后又灭鲁。考烈王死后,在内讧中被杀。
求春申君与李园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5 07:52
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而李园妹被立为王后。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蓄养死士,欲杀春申君。考烈王病死后,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命丧棘门
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当时楚国的国舅李园想取代黄歇的地位,于是暗中豢养了刺客准备刺杀黄歇。黄歇的门客朱英得到了这个消息,提醒黄歇注意李园的动向,但黄歇没有理会朱英的警告。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进入王宫,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前去王宫奔丧,在棘门受到李园刺客的伏击,当即被斩头扔在棘门外。同时,李园派官兵前去春申君的家中,将春申君的家人满门抄斩。同年,熊悍继位,是为楚幽王,李园取代黄歇,被任命为楚国令尹。

春申君,战国时代楚国人,姓黄名歇。他能言善辩,很有学问,而且是楚国的贵族,在楚考烈王的时候,当了宰相,掌握楚国的大权达二十五年之久。西元前二七三年,秦国打败了韩国、魏国,并准备攻打楚国。楚国知道了,就派年轻的春申君到秦国去。他向秦王说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的道理,秦王深以为然,就停止出兵。楚王为了表示诚意,就派春申君和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几年后,楚王病了,但秦王不准太子完回去探视他父亲。於是春申君叫太子完悄悄离开秦国,自己留下来抵罪。秦王非常生气,想杀掉春申君,幸亏秦国宰相范睢代他求情,才饶恕了他,并且遣送他回国。太子完回国后不久,楚王就死了。太子即位后,就是楚考烈王,用春申君为宰相,治理国事。春申君礼贤下士,门下有食客三千多人。楚考烈王没有生儿子,春申君为此担心,怕楚考烈王死后,立其他的兄弟为楚王,影响到他的地位。这时有一位赵国人,名叫李园,想把妹妹进献楚王。他知道楚王不能生育,便先将妹妹进献给春申君。等他怀孕了,他就叫妹妹劝告春申君,将他进献给楚王,以保荣华富贵。春申君答应了,果然楚王非常宠爱他,不久生下一个男孩,立为太子。李园也受到重用,感到非常得意。但是李园怕春申君言语泄密,就暗中培养亡命之徒想杀他灭口。这是有人知道了,告诉春申君,但他不相信。西元前二三八年,楚考烈王死了,李园果然派人埋伏在宫门附近,等春申君入宫就刺死了他。
春申君是谁?
2个回答2022-09-30 18:03
春申君(?-前238)本名黄歇。与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奔丧时被国舅李园的刺客刺杀。
关于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凌君,典故成语
1个回答2024-02-12 11:31

春申君————移花接木

孟尝君————狡兔三窟

平原君————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春申君列传大概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5-16 07:30

  该传是战国末期楚相春申君黄歇的专传。

  春申君是楚国贵族,招揽门客三千余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以辩才出使秦国,并上书秦王言秦楚宜相善。时楚太子完入质于秦,被扣留,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送回,随后亦归楚,任为楚相。曾率兵救赵,又率六国诸侯军攻秦,败归。后因贪图富贵中李园圈套被谋杀。对于春申君其人,司马迁作了大体公允的评述:“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春申君“以身徇君”(《太史公自序》)是对暴秦以强凌弱的一种抗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楚国的利益,是值得称道的明智之举。但综观他的一生所作所为,惟系于“富贵”二字,即如他“招致宾客,以相倾夺”,无非是把宾客当作显示富贵的摆设而已,让宾客“蹑珠履”与赵使竞豪奢即为一例。因此,他不可能得到贤才,即使有朱英那样的人也只能“恐祸及身”远离而去。他最后落得悲惨下场,正如钟惺所言“富贵到手,器满志昏”,具有必然性。至于他的上秦王书,不过是嫁祸于人,求得苟安罢了。从长远的观点看,它等于是献给秦王灭楚的大计,实在不算“明智”。  明凌稚隆说:“按此传前叙春申君以智能安楚,而就封于吴,后叙春申君以奸谋盗楚,而身死棘门,为天下笑。模写情事,春申君殆两截人。”(《史记评林》)从行文看,本传可以春申君任相前后分为两个时期,前期重点写其“智”,后期重点写其“昏”,并各选择一件事情作具体的描述,两件事情又都有首有尾,象是独立成篇的生动故事,而前后两期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春申君由明智而昏聩的性格变化,给人以完整而明晰的印象。

春申君列传的史记简介
1个回答2024-03-13 05:10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8年的时间所写成的。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春申君列传大概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4-28 20:44
  该传是战国末期楚相春申君黄歇的专传。
  春申君是楚国贵族,招揽门客三千余人,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以辩才出使秦国,并上书秦王言秦楚宜相善。时楚太子完入质于秦,被扣留,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送回,随后亦归楚,任为楚相。曾率兵救赵,又率六国诸侯军攻秦,败归。后因贪图富贵中李园圈套被谋杀。对于春申君其人,司马迁作了大体公允的评述:“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后制于李园,旄矣。”春申君“以身徇君”(《太史公自序》)是对暴秦以强凌弱的一种抗争,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楚国的利益,是值得称道的明智之举。但综观他的一生所作所为,惟系于“富贵”二字,即如他“招致宾客,以相倾夺”,无非是把宾客当作显示富贵的摆设而已,让宾客“蹑珠履”与赵使竞豪奢即为一例。因此,他不可能得到贤才,即使有朱英那样的人也只能“恐祸及身”远离而去。他最后落得悲惨下场,正如钟惺所言“富贵到手,器满志昏”,具有必然性。至于他的上秦王书,不过是嫁祸于人,求得苟安罢了。从长远的观点看,它等于是献给秦王灭楚的大计,实在不算“明智”。
  明凌稚隆说:“按此传前叙春申君以智能安楚,而就封于吴,后叙春申君以奸谋盗楚,而身死棘门,为天下笑。模写情事,春申君殆两截人。”(《史记评林》)从行文看,本传可以春申君任相前后分为两个时期,前期重点写其“智”,后期重点写其“昏”,并各选择一件事情作具体的描述,两件事情又都有首有尾,象是独立成篇的生动故事,而前后两期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春申君由明智而昏聩的性格变化,给人以完整而明晰的印象。
魏加与春申君论将
1个回答2024-04-26 09:56
【原文】

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赢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译文】

天下各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赵国派魏加去见楚相春申君黄歇说:“您已经安排好领兵的大将吗?”春申君说:“是的,我想派临武君为大将。”魏加说:“我年幼时喜欢射箭,因此我就用射箭做个譬喻好不好?”春申君说:“好的。”魏加说:“有一天,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之下,抬头看见飞鸟。这时更羸对魏王说:‘我只要虚拨一弓弦,就可以把鸟射死在你眼前。’魏王说:‘射技有如此高超吗?’更羸说:‘可以的。’

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虚射一箭就把这大雁射落在地上。魏王说:‘可是虚射怎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更羸说:‘因为这是一只病雁。’魏王说:‘你怎么知道?’更羸说:‘这只雁飞得很缓慢,叫得声音又悲切;飞得缓慢是因为它旧伤疼痛;叫的悲切是因它离开了雁群,身负旧伤且心存惊惧,一听见弓弦的声音就吓得拼命高飞,以致使它的旧伤口破裂而掉落下来。’现在的临武君也曾被秦军打败,犹如惊弓之鸟,所以派他去担任抗秦的将领是不妥当的。”

【评析】

比喻的特征在于它的形象性与生动性上,比喻的说服力在于它表面上言说的事例中包含着与要处理的问题相同的内在逻辑和道理。就象惊弓之鸟与打了败仗的临武君在毫无斗志、一触即溃上是一致的一样,比喻的两事物的道理也是一致的。这也是受众能够顺着论辩者的思维路线自己就能得出结论的原因。

在论辩中运用比喻,就必须注重日常的观察与积累,日常生活中一些最寻常的现象,很可能便是一个道理、一种精神和一个观念的表现。我们要善于揭示其内在逻辑,并在论辩时赋予一个个生动可感的形象,从而在舌战中能运用自如、加强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