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桂泉扬剧庵堂认母

庵堂认母是哪个小说里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07:20

秦腔《庵堂认母》是一出以反封建为主题的剧目。

法华庵青年尼姑王志贞因追求人生的幸福,冲破佛门戒律,与青年书生申贵升相恋,身怀有孕,不幸贵升病死。后志贞生一男,因庵堂产子是破坏清规的,故附以血书将婴儿弃于郊外,幸被徐姓拾得,加以抚养,取名徐元宰。十六年后,元宰已中解元,无意中发现血书,便四处寻访生母,终于在法华庵访到志贞。志贞恐妨碍儿子前程,不敢遽认,经元宰反复解释,打破顾虑,终于母子相认。

庵堂认母的剧情简介
1个回答2024-02-10 14:25

尼姑王志贞和申贵升相爱,于庵堂内生下一子,因碍于佛门清规,只得遗弃路旁,为徐家拾辩渗养,取名元宰。16年后,徐已为解元,得知此情,遂往庵堂寻母。两人相遇,经暗喻试探,母已知为其亲子,却不敢认,惊恐逃入云房,在申画像前哭诉。徐追入见画像题词,对照所带血书字迹,更断定生母无疑,遂跪地哀求携侍脊,志贞不顾佛门清规,抛弃佛帚,元宰宁弃荣谈族华富贵,摘下头冠,母子终于相认。

庵堂认母是哪个小说里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09 02:59

秦腔《庵堂认母》是一出以反封建为主题的剧目。法华庵青年尼姑王志贞因追求人生的幸福,冲破佛门戒律,与青年书生申贵升相恋,身怀有孕,不幸贵升病死。后志贞生一男,因庵堂产子是破坏清规的,故附以血书将婴儿弃于郊外,幸被徐姓拾得,加以抚养,取名徐元宰。十六年后,元宰已中解元,无意中发现血书,便四处寻访生母,终于在法华庵访到志贞。志贞恐妨碍儿子前程,不敢遽认,经元宰反复解释,打破顾虑,终于母子相认。

越剧玉蜻蜓庵堂认母剧情介绍?
1个回答2024-02-27 07:20

《庵堂认母》源自越剧传统剧目《玉蜻蜓》,由陈静于1954年根据《玉蜻蜓》中“游庵认母”一折改编。《庵堂认母》作为《玉蜻蜓》剧中的核心场次,人物矛盾集中突出,唱做并重,情节亦相对独立,常作单折演出。

剧情是尼姑王志贞和申贵升相爱,于庵堂内生下一子,因碍于佛门清规,只得遗弃路旁,为徐家拾养,取名元宰。16年后,徐已为解元,得知此情,遂往庵堂寻母。两人相遇,经暗喻试探,母已知为其亲子,却不敢认,惊恐逃入云房,在申画像前哭诉。徐追入见画像题词,对照所带血书字迹,更断定生母无疑,遂跪地哀求,志贞不顾佛门清规,抛弃佛帚,元宰宁弃荣华富贵,摘下头冠,母子终于相认。

秦腔庵堂认母和数罗汉是不是一部戏
1个回答2024-04-16 02:26
当然不是同一个戏。
《庵堂认母》出自全本戏《玉蜻蜓》。讲述一个叫志贞的尼姑与书生申贵升相恋,生下一个孩子,被人拾去养活大,名叫徐元宰,发掘颂现血书之后到庵堂找寻亲娘的故事。目前秦腔很少有全本演出。
《数罗汉》出自全本大戏《双锦衣》,是西安易俗社编剧吕南仲创作的上、下本大戏。讲的是闺阁顷陵女子姜琴秋因被父亲误会不贞,到尼姑庵暂住的情节。《双锦衣》与《三滴血》堪媲美,近年已由易俗社复排上演,情节判乎郑复杂离奇,值得一看。
相同的是里边都有一个尼姑。
秦腔庵堂认母和数罗汉是不是一部戏?
1个回答2024-04-28 14:57

当然不是同一个戏。《庵堂认母》出自全本戏《玉蜻蜓》。讲述一个叫志贞的尼姑与书生申贵升相恋,生下一个孩子,被人拾去养活大,名叫徐元宰,发现血书之后到庵堂找寻亲娘的故事。目前秦腔很少有全本演出。《数罗汉》出自全本大戏《双锦衣》,是西安易俗社编剧吕南仲创作的上、下本大戏。讲的是闺阁女子姜琴秋因被父亲误会不贞,到尼姑庵暂住的情节。《双锦衣》与《三滴血》堪媲美,近年已由易俗社复排上演,情节复杂离奇,值得一看。相同的是里边都有一个尼姑。

黄泉认母出自哪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2-15 02:01

黄泉认母的典故出自于《左传》: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其父为郑桓公,名友。厉王之子,宣王之庶弟,被封于郑,即今陕西华县),娶姜氏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wùshēng.逆生,即产儿脚先出来),二儿子叫段。史载姜氏生郑庄公时难产,出生时脚先出来头后出来,被认为大逆不道,所以一直不喜欢郑庄公,为其取名寤生。而二儿子段则长得一表人才,姜氏便特别偏爱他,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可是未能如愿。姜氏一直坏恨在心。等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号郑庄公。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无理要求,庄公碍于母亲情面,都满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动次子段篡位。但后来被庄公识破,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yǐng河南临颍)地,还发誓说:不到黄泉,决不相见。可是他事后非常后悔,毕竟姜氏是他的亲生母亲。当时镇守颖地的官员叫颖考叔,为人正直无私,一向有孝顺爱友的美誉。他见庄公把母亲安置这里,便对人说:母亲虽然不象母亲,但儿子却不能不象儿子。于是抓了几只小鸟来见庄公。庄公问:这是什么鸟?颖考叔说:这种鸟叫号鸟,最不孝道,母亲把它养大,但他长大后反过来却啄食母亲,所以抓来准备吃掉它。庄公听后哑然无语。时值膳房送来一只蒸羊,庄公割下一条羊腿给考叔,考叔却将羊肉撕下放于袖中。庄公不解。考叔说:我家母亲因家中贫困,从不曾吃过如此美味,我要拿回家给母亲食用。庄公不觉凄然。考叔知道已经说动了庄公,却因为有“不到黄泉决不相见”的誓言所阻,于是献计:可以挖掘地下,直到泉水涌出,取名“黄泉”,建一地下室,母子在那里相见,又有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郑庄公听罢大喜,于是按考叔所说去办,母子终于团聚,和好如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黄泉认母”的故事。不是陕西华县就是河南临颖

黄泉认母故事
1个回答2023-10-26 15:16
郑伯克段于鄢
王桂庵的介绍
1个回答2022-09-17 23:46

王桂庵出自《聊斋志异》,是一个贵公子。故事讲述了他与孟芸娘相爱的过程。另外,聊斋中还有一篇《寄生附》讲的是王桂庵的儿子寄生,其中也提到了王桂庵。

郑庄公“黄泉认母”的故事发生在哪?
1个回答2024-03-14 07:56
黄泉认母的典故出自于《左传》: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其父为郑桓公,名友。厉王之子,宣王之庶弟,被封于郑,即今陕西华县),娶姜氏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wù
shēng.逆生,即产儿脚先出来),二儿子叫段。史载姜氏生郑庄公时难产,出生时脚先出来头后出来,被认为大逆不道,所以一直不喜欢郑庄公,为其取名寤生。而二儿子段则长得一表人才,姜氏便特别偏爱他,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可是未能如愿。姜氏一直坏恨在心。等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号郑庄公。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无理要求,庄公碍于母亲情面,都满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动次子段篡位。但后来被庄公识破,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yǐng
河南临颍)地,还发誓说:不到黄泉,决不相见。可是他事后非常后悔,毕竟姜氏是他的亲生母亲。当时镇守颖地的官员叫颖考叔,为人正直无私,一向有孝顺爱友的美誉。他见庄公把母亲安置这里,便对人说:母亲虽然不象母亲,但儿子却不能不象儿子。于是抓了几只小鸟来见庄公。庄公问:这是什么鸟?颖考叔说:这种鸟叫号鸟,最不孝道,母亲把它养大,但他长大后反过来却啄食母亲,所以抓来准备吃掉它。庄公听后哑然无语。时值膳房送来一只蒸羊,庄公割下一条羊腿给考叔,考叔却将羊肉撕下放于袖中。庄公不解。考叔说:我家母亲因家中贫困,从不曾吃过如此美味,我要拿回家给母亲食用。庄公不觉凄然。考叔知道已经说动了庄公,却因为有“不到黄泉决不相见”的誓言所阻,于是献计:可以挖掘地下,直到泉水涌出,取名“黄泉”,建一地下室,母子在那里相见,又有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郑庄公听罢大喜,于是按考叔所说去办,母子终于团聚,和好如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黄泉认母”的故事。
不是陕西华县就是河南临颖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