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草人生感悟

从小草得到了生命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2-10 14:51
春天,小草破土而出,甚至是从坚硬的石头下凿穿而出。不管是在墙壁上、悬崖上、石缝里......都能见到小草的踪迹。不管是哪里,它都能茁壮成长。人的生命也应该象小草一样坚强。
夏天,小草欢快地吸收养分、水分、阳光,使自己更好地成长。说明如果我们有了好的生活环境,就应该利用良好的环境资源使自己更好的成长。
秋天,草籽成熟,小草在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后,渐渐地枯萎,然后在秋风中随风飘扬。
冬天,小草被牧童用来烧火取暖,它终于全部被人们利用,作出了自己所有的贡献。
小草的生命告诉我们,我们要象小草一样更好地造福社会,要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该的贡献。(作者:兴社——五年级)
从小草得到了生命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2-19 19:59
春天,小草破土而出,甚至是从坚硬的石头下凿穿而出。不管是在墙壁上、悬崖上、石缝里......都能见到小草的踪迹。不管是哪里,它都能茁壮成长。人的生命也应该象小草一样坚强。
夏天,小草欢快地吸收养分、水分、阳光,使自己更好地成长。说明如果我们有了好的生活环境,就应该利用良好的环境资源使自己更好的成长。
秋天,草籽成熟,小草在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后,渐渐地枯萎,然后在秋风中随风飘扬。
冬天,小草被牧童用来烧火取暖,它终于全部被人们利用,作出了自己所有的贡献。
小草的生命告诉我们,我们要象小草一样更好地造福社会,要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该的贡献。(作者:兴社——五年级)
从小草领悟了到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23 06:40
做人要低调。要懂得团结,才会显出绿色。要坚强。要会很快的适应环境。要出淤泥而不然。要有目标。偶尔也要一点肥料……………还要有不能改变就去适应的观点…
两只羊吃草有什么感悟?
1个回答2024-03-03 20:12

了《羊吃草的启示》这篇文章,觉得很有趣,也很有道理,羊吃草的精神使我受到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草房子感悟
1个回答2024-03-05 19:46
《草房子》那样的真实自然,弥漫着原始的未加雕琢的自然气息的唯美,美的动人心魄,美的洗去俗人的浊气.它是一种苦难的伤感的美,让世人觉得苦难也是一种美,并且是一种人生难得的至高无上的极美.即使一种灾难、无望的事件作者也浸透着他的美好的思想美好的愿望.
从薰衣草中悟出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2-09 09:34
薰衣草是一种馥郁的紫蓝色的小花。它就像它的所在地一样具有浪漫的情怀。这种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花,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
传说一:
古时的普罗旺斯有个美丽的女孩,一天,她独自在寒冷的山谷中采着含苞待放的花朵,就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一位来自远方受伤的旅人向她问路。少女捧着满怀的花束,眼睛深情的望着这位俊俏的青年,就在那一刹间,她的心已经被青年热情奔放的笑容所占据。不顾家人的反对,少女坚持让青年留在家中的客房疗伤直到痊愈。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青年的腿伤已好,两人的感情也急速加温。就在一个微凉的清晨,青年要告别离去,少女却不愿家人的反对也要随着青年远去,到远方青年开满玫瑰花的故乡… 村中的老奶奶在少女临走前,握着一把初开的薰衣草花束,让痴情的少女用这初开的薰衣草花束试探青年的真心… 据说,薰衣草花束的香气会让不洁之物现形… 就是那个山谷中开满薰衣草的清晨,正当青年牵起少女的手准备远行时,少女将藏在大衣内的一把薰衣草花束,丢掷在青年的身上,就这样,一阵紫色的轻烟忽聚忽散…山谷中隐隐约约的可听到冷风飕飕,像是青年在低吟着… 我就是你想远行的心啊… 留下少女孤独的身影独自惆怅… 没多久,少女也不见踪影,有人说,她是循着花香找寻青年去了,有人说,她也被青年幻化成一旅轻烟消失在山谷中……
这种花的一出现就代表了爱与承诺一如它的花语一样,等待爱情。
刈草的孩子阅读感悟?
1个回答2024-02-14 21:50

只选取了孩子割草的一个画面,而没有冗繁地写其他,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技巧。“削尽冗繁留清瘦”(郑板桥语)是很重要的技巧要求,也是一种美学要求。诗人很懂得这个道理。诗人在构思这首诗的时候,从选材到剪裁,在脑子中已经进行了加工,写什么不写什么,已经在脑中过滤。这个加工过程虽然别人看不见,不得而知,但这是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没有这个加工过程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过程的成功与否,是和诗人的生活经验,以及诗人的审美能力息息相关的。高明的诗人加工出来的是精品,不高明的当然就可能是次品了。《刈草的孩子》这样选材和剪裁,正说明了诗人的高明。

《石缝中的小草》的感悟
2个回答2022-07-11 04:10
感悟是:我们要像石缝中的小草那样坚强地生活,在逆境中不要在意别人的讥笑和讽刺,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勇敢地绽放生命的光彩。(不必完全一样,言之有理即可)
读孤雁·荷梦·小草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4-26 16:59
有多远呢?

回答是:“心有多远,梦就有多远。”

其实,还应再加上一条--

情有多远,梦就有多远。

读席慕蓉的《孤雁·荷梦·小草》,如欣赏一件晶莹剔透的艺术品,仿佛能听到那万里孤雁的长鸣,荷塘残梦的雨声,纤纤小草的呢喃声--而这些,都萦绕在那个亦真亦幻,恍惚迷离的“梦”中。

那“孑然一身”归来的孤雁,哪怕“云海遥遥,山河冷落”,“程程孤寂,程程疲累,声声焦灼,声声哀吟”,却依然不悔,这是为何?是因为异乡的梦里有着亲朋的呼唤。

那开在“聒噪的蛙鸣”中的荷花,哪怕密云“携来风暴”,游鱼“扇起浮泥”,苦守半个夏天,只有“几点喜泪一样的水滴”,却依然不悔,这是为何?是因为梦里有月波上游来的诗行。

那“生命的汁液苦苦凝成”却还是长不高的小草,哪怕被“蔽日的老榕”,被“丛生的荆棘”重重包围,无以逃生,却依然不悔,这是为何?是因为小草的梦,“是在空寂的幽谷里拔足而行”的。

正是有了“梦”,孤雁归来;正是有了“梦”,新荷绽放;正是有了“梦”,小草苍翠。在这篇美文中,“梦”就这样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三者连接成一篇美丽的文字,不仅如此,还为它们的情思提供了广阔的飞扬空间,还见证了它们对生命的理解--它们的梦,是饥餐渴饮血而归的孤独,是淡月疏星轻吟浅笑中绽放的恋梦,是不惮卑微不惧枯黄的倔强。只有在“梦”这种迷离与恍惚中,它们才可能相遇到一起共同诠释生命的本质,也只有在“梦”这种绝少拘囿与局限的天地中,它们才能用人类可以听得懂的语言深情倾诉。“梦”给了它们一个“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机会,它们于是还了“梦”一个玲珑剔透充满诗意的奇迹。

一切景语皆情语,席慕蓉这篇充满诗意,意境优美的文章也不例外,无论是雁与荷,还是草,都在作者的笔下借助于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坚定的人生。如果你不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世界”,那么你所要做的就是,挣脱一切羁绊,将那颗心永远存留,不论孑然还是卑微,无论短暂还是纤弱,心若在,梦就在,而梦在,那寄寓着世间万物与人生真味的情缘就会在。

让我们和席慕蓉一起,长成一棵细弱的小草吧,在自己脚下的土地里,捧一颗心,留一段梦。
朗读《小草》感悟
1个回答2023-09-30 14:41
读完这段文字,我想到我的老师欧阳维建先生曾经在动能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全心全意、全力以赴。这八个字时刻引领着我前行的方向,给我动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猎人带着他心爱的猎狗去林间打猎,突然,草丛中跳出来一只野兔。猎人举枪射击,打中了兔子的后腿肢拍则,兔子受伤后撒腿就跑,猎狗随后追赶。兔子越跑越快,迅速钻进了洞穴。没有追到兔子的猎狗悻悻地回到了主人身边,主人训斥道,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委屈的说:主人啊,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呀!

兔子回到了洞穴里,家人们都围过来,关切而好奇地问它,你受了这贺毁么重的伤是怎么逃脱凶狠而又庞大的猎狗的呢?

兔子说:猎狗追不上我,顶多回去挨一顿臭骂,而我必须竭尽全力,不然我就成了猎人的野餐了。

故事讲完了,再来历棚和大家说一组数据,我们常人大脑在生命结束时,一般只开发了百分之2到8%,像爱因斯、牛顿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只开发了10%到12%,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带着90%的尚未开发的潜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如果我们能像小草一样去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生命的潜能,全心全意、全力以赴,不断地突破自我,一定能够创造更多的奇迹,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