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个回答2024-03-02 12:03
阅读是孩子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获得知识的主要方式.最新研究表明,早期儿童的共同点就是喜欢阅读,较早喜欢阅读的孩子,智力发展迅速,知识面广.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发展一生受益,可从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引导其掌握阅读方法,开展阅读活动入手.
幼儿教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个回答2024-03-09 14:15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
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
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
五、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
六、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个回答2024-02-03 18:27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答:一、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
二、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
三、在活动中训练,形成良好习惯。
四、家园合作,共同教育。
总之,要把幼儿培养成具有健康心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协同配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有目的地在幼儿生活及各项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其逐步转化为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才能真正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个回答2024-02-29 15:33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阅读一开始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大部分幼儿就算拿着书也不知道怎么看,往往把书当玩具一样卷呀、扔呀、折呀,书一会儿拿倒、一会儿拿反,还会不停地换书……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经过具体实践,我们课题组的教师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起幼儿阅读的热情;2.制定合理的阅读规则,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3.教师指导,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阅读在人的一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与书做伴,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从书中吸取丰富的养分,茁壮成长。通过课题实践研究会让孩子更好地爱上阅读,早日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现状分析
1个回答2024-01-28 08:23
题报告难写非几模块选题背景意义选题目题目框架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创新点研究每校能同关键点纲与创新点其都重要文献综述啊导师都仔细看追问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1个回答2024-03-16 08:07
一、餐前活动的组织

1、餐前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餐前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如欣赏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

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教育幼儿吃饭时要专心。故事《小黄莺吃饭》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了,飞也飞不动了,唱歌比蚊子还轻,多难为情呀,从而了解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以及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

也可在餐前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向孩子们介绍今天要吃的食物,并且介绍这些食物的对宝宝身体的益处,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

2、餐前洗手进餐前洗手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通过儿歌“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并学习洗手的方法。在教幼儿洗手时,根据小班孩子的特点,我们特地在墙上张贴了一组洗手步骤图,并且在每张图片上配上了一些简短的字,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还将这些动作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两只手儿甩一甩,小手变得白又白。”在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幼儿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洗手的顺序及方法,养成了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进餐过程中的组织

1、宽松、愉快的用餐氛围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进餐时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的进餐。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用眼神投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激励幼儿积极用餐。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孩子掉 饭菜、剩饭、不小心把饭倒在地上,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宽容、谅解孩子。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

或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进餐的情绪。在进餐过程中,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能使幼儿身心愉悦放松,有利于增进幼儿食欲。

2、纠正幼儿偏食、挑食的情况

餐前诱导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的特点,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进餐前,教师有意识的吸吸鼻子,夸张的说:“哇,今天的菜好香啊,看还有木耳炒肉片呢,多香啊!营养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 教师热情、亲切的语气引发了幼儿的食欲,这样,小朋友们也学着我的“馋”样,动手吃起饭来。班里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碰到吃蔬菜时,很多小朋友就皱起了眉头,挑着拣着就是不愿意吃,我就拿了一个玩偶“小白兔”来帮忙,以“小白兔”的语气说:哟,今天吃我最喜爱的青菜呀,我要吃,我要吃。孩子们一看,小兔要来抢他们的菜吃,一下子来劲了,都低下头吃起了青菜,吃得又快又香。对于小班的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效果很好。同时,我利用幼儿爱模仿动画人物的特点,告诉他们哪种食物是哪个动画人物爱吃的,从而让幼儿也爱上吃这种食物。如吃菠菜汤时,有的小朋友不爱吃菠菜,我就问了几个问题激励幼儿,我问“小朋友有没有看过《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啊?”小朋友都说看过,我再问“那么大力水手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呢?”许多小朋友马上说是菠菜,我说:“是啊,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会变的很神通,能完成很多本来做不了的事,吃了菠菜它能飞上天,还能变出宇宙飞船让小朋友到天上游玩呢„„”听了我这些话幼儿心已有所动了,我再说菠菜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幼儿时,幼儿已经等不及想吃了,这次的菠菜汤空前畅销。比如吃西红柿时我会说,这是天眼神牛最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力气会变的很大,美人鱼最爱吃海带所以才长的这么漂亮”,我利用幼儿爱看动画片爱模仿动画人物的心理,激励幼儿吃各种食物,从而保证了幼儿食物有均衡的营养。

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教师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留一点菜和饭等到吃完时再添。因为一次性给幼儿盛太多的饭会让幼儿有恐惧感,面对太多、太满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产生畏难情绪。而且孩子对盛饭、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自豪,增加了孩子的信心。所以我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

这样既不减少饭量又不会使孩子对吃饭有畏惧感。有些幼儿挑食,如果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对这类幼儿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有的幼儿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少给他盛点,以后逐渐增加,让他慢慢的逐渐适应,教师及时鼓励:真棒!再盛点吧!今天,

你学会吃胡萝卜了,真了不起。在老师的反复鼓励下,激起幼儿的食欲,帮助孩子逐渐改掉挑食的毛病。

座位安排法:模仿是幼儿的天性。同伴的榜样能引起幼儿注意,更能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进餐时,老师应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在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表扬、奖励法: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认同,当幼儿的某些方面有了进步的时候,教师给 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已有的一些良好习惯、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在进餐的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好的行为,哪怕是一点点进步,

教师都给予鼓励,如奖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或是一个微笑、拥抱等精神奖励,都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对此,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进餐习惯也明显进步了。

三、餐后活动组织

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事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 并把碗轻轻地放放在固定的地方,养成饭后漱口、用毛巾擦嘴的习惯,告诉幼儿餐后漱口、擦嘴不仅能使幼儿的牙齿得到保护,而且也会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我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

口的方法:喝口水,转三转,吐出来,牙齿好。洗脸时让孩子摊开两只小手放上毛巾,边擦边念儿歌:这边擦擦,那边擦擦,嘴巴擦擦,鼻子擦擦,眼睛擦擦,虽然他们的动作还不是那么的协调,但都能饶有兴趣地完成整个洗脸过程,良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进餐速度有快有慢,于是我就组织先吃完饭的孩子看一会图画书,或者给他们讲一会故事。等孩子们全部吃完后,我就带他们做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拍拍手、听听优美的音乐、或者做一些手指游戏、智力游戏等。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单靠在幼儿园的培养是不够,还需要家园的一致性,统一行动,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家长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幼儿进餐习惯的建立,我们利用家长宣传栏向家长介绍了孩子在园进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偏食、挑食对孩子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引起家长的重视。并经常与个别进餐习惯差的幼儿家长交流寻找原因取得共识,寻求解决方法。要求家长在家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帮助幼儿改善不良的进餐习惯。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这样双方配合积极施教,让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壮成长。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1个回答2024-02-11 23:05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段时间好的习惯将影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班幼儿进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餐前活动的组织很重要,餐前可做安静活动,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快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我觉得,餐前尽量避免一些太剧烈的运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如《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小朋友明白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使桌面、地面、身上弄得不干净。多告诉幼儿吃饭时要专心。还可以通过一些儿歌潜移默化地告诉小朋友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
进餐前一定要让小朋友洗手,我们可将洗手的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冼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我们让孩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为了让他们更感兴趣,还可以将这些动作编成好听的儿歌“哗哗流水清又清,小手洗洗讲卫生,卷起袖子再洗手,小手搓搓,白又白。”老师在多次反复练习中,孩子会慢慢地掌握了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养成了进餐前的好习惯。
准备进餐时,可为幼儿播放轻音乐,使幼儿在优美轻松的音乐中安定,愉快地进餐。对进餐好的孩子给予赞许,激励幼儿积极用餐。针对挑食的孩子可以从开始盛少点,到以后慢慢增加,让他逐渐适应,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真棒,再多盛点吧!”……“今天你学会了吃青菜,真了不起”,在老师反复鼓励下,激发幼儿食欲,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小毛病。
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可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当然幼儿的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相信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想小朋友们都能养成良好进餐的好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茁壮地成长。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1个回答2024-02-05 13:32
参与人员:中班组全体教师
幼儿的饮食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用餐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环节。根据目前中班年级组中普遍存在的现状:如开始分饭菜,有的孩子就开始说:老师,我不要吃萝卜。我不想吃青菜。给我盛一点点饭。我不要喝汤。大家开始用餐了,有的香喷喷地吃着自己的一份饭菜,有的孩子看着眼前的饭菜发呆,有的根本就不想自己动手吃,有的孩子把自己不要吃的菜送给别人吃,有的索性把腿翘到了小椅子上,和别人开始聊天了
还有用餐结束后,有好多剩菜剩饭。有的孩子乘着老师不注意,就自己倒掉了饭菜。有的孩子没有收拾自己的碗筷,就去漱口或者自由活动了等等现象的存在。
我们先是一起分析了幼儿用餐习惯差的原因分析:
挑食现象的出现与家庭的教养和喂养方式有关。有的孩子受到父母的影响,只爱吃荤菜,觉得蔬菜很难吃;有的父母本身自己就比较挑食,父母的用餐习惯孩子看在眼里,父母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的用餐偏好,从而间接导致了孩子偏食现象的出现;
有的家庭在用餐时,不注重用餐时的习惯,一边讲话,一边看电视,有的还端着饭碗走来走去,父母给予了孩子不良的榜样,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良的用餐习惯。父母的过分宠爱,导致幼儿用餐时行为习惯较差。
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比较宠爱孩子。孩子不吃,就哄着吃;孩子不愿自己吃,就喂着吃;用餐时间到了,孩子要玩,就追着喂给孩子
有的孩子在家用餐是,一边讲话,一边吃饭,甚至还把脚抬起来放到桌子上,有的父辈们非但不批评,反而夸奖孩子,父母没有及时地加以引导,没有教给孩子正确的用餐方法,导致有的孩子用餐习惯较差。
如何解决孩子的用餐问题:解决孩子的用餐习惯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常关注并加以正确有效地引导,才能逐步改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这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也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老师应注重科学有效性,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班里,如果有幼儿用餐行为习惯较差的现象出现,不应在以单纯的说教为主,应巧妙地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把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如:晨间谈话活动中,可以谈一谈,今天吃了什么样的早餐?什么样的早餐比较有营养?他们中含有什么营养,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最后老师再加以总结和提升。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告诉了孩子早餐的重要性,以及各类早餐的营养价值,使幼儿注重吃早餐。开展角色游戏时:菜场的服务员,可以推销自己的各种菜,推销时介绍自己菜的名称
,营养价值等。点心店里,点心师傅们也可以推销自己的点心,说出他们点心的有点以及营养价值。
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早期阅读习惯
1个回答2024-02-18 23:33
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其突出优势在于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促进幼儿心智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增强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阅读时的倾听习惯
1个回答2024-03-15 22:38
最简单的是讲故事,然后渗透这方面的道理。家长们大概都知道,但是有很多人没有耐心去认真的做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