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扩写200字

《夜上受降城闻笛》这首诗的作者是
1个回答2022-12-25 08:19
唐代诗人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4-28 07:50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1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夜上受降城闻笛
1个回答2024-06-01 11:03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是何处响起凄凉委婉的芦管声,使得一夜间远征的人个个眺望故乡思亲人。

以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另一首: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里的“受降”怎么读?
2个回答2022-10-30 16:50
shou和xiang,分别是第四声和第二声。
夜上受降城闻笛
4个回答2022-09-19 13:30
译文: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是何处响起凄凉委婉的芦管声,使得一夜间远征的人个个眺望故乡思亲人。
以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另一首: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
1个回答2023-08-17 03:49
  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的诗词大意
2个回答2023-02-17 09:09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看对联,猜名人。
1个回答2024-06-19 16:39
1.两司马应该是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卧龙应该是诸葛亮
2.父子三词客应该说的是苏轼、苏洵、苏辙,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关于孟浩然母亲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6-19 16:38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
关于争与让的名人名言和故事
1个回答2024-06-19 16:38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六尺巷:是中国安徽省桐城市的一处历史名胜。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清朝康熙大学士张英(其后清朝名臣张廷玉的父亲)的家人因重修府邸时,因院墙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所以写信给当时在京作官的张英,要求他让当地官府帮其家人撑腰。张英收到信之后,随即回诗一首:千里送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家人收到信之后当即决定把院墙向后退让三尺,其邻居知道后也向后退让三尺。两家之间便空出六尺,六尺巷因而得名。后来康熙帝知道了这件事,敇立牌坊以彰谦让之德。现存在当地的牌坊,其实是1999年于故园重修时依旧制重建
热门问答